? 柯建波 我们的设计构思是将现代教育的需求与因地制宜的规划相互结合,最大程度地保留基地的现状特点,利用地形营造独特的艺术校园空间,同时减少土方量节约造价,自生式演化出建筑方案。我们以“山”为设计理念,教室依山而居,图书馆藏于其中,学生们穿梭其间,尽显无限浪漫的想象。
我们的设计构思是将现代教育的需求与因地制宜的规划相互结合,最大程度地保留基地的现状特点,利用地形营造独特的艺术校园空间,同时减少土方量节约造价,自生式演化出建筑方案。我们以“山”为设计理念,教室依山而居,图书馆藏于其中,学生们穿梭其间,尽显无限浪漫的想象。
义乌市艺术学校新校区位于义乌市城南,总用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主要功能为48班小学和12班中学的艺术学校。地形南高北低,地块东侧中部有一座十多米的山丘,总体高差较大。
我们的设计构思是将现代教育的需求与因地制宜的规划相互结合,最大程度地保留基地的现状特点,利用地形营造独特的艺术校园空间,同时减少土方量节约造价,自生式演化出建筑方案。我们以“山”为设计理念,教室依山而居,图书馆藏于其中,学生们穿梭其间,尽显无限浪漫的想象。
场地地形复杂,一座小丘,一洼低地,总体高差在14米左右。设计中顺应场地内的原始高差,强调与自然环境交融,依据地势走向确立校园的中心轴线,构成艺术活动与对外展示的核心空间。在此基础上,以连廊串联起分散的功能体量,发展为完整的树状空间结构,布置适宜的垂直景观与共享空间,营造一座有辨识性,公共性与自由性兼具的艺术聚落。
▲建筑生成分析图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
中心轴线以笔断意连之势,北起溪流对岸的音乐厅,跨过河流融入轴线,延绵的台阶依靠山势穿过校园。拾级而上,我们在两侧连续的建筑界面增设凸出的竖向平台,虚实结合,以白墙为载体,以竹木为点缀,形成强烈的材质对比,呈现空间可游可达的趣味感。
硬地、草坡、灌木、树丛与塑胶坡道有机结合,打破空间的单调沉闷,塑造校园内的独特风景。沿轴线的游行过程中,抬头极目瞭望,远山青翠,空间尽而意无穷。艺术教育在此特定语境中,得到不同的诠释。学生穿梭于艺术聚落,与自然环境对话,在交流中成长。
整个校区由中央共享平台分为东西两部分,布局紧凑,东侧为小学部,西侧为初中部,300米运动场位于轴线尽端架空层顶部。将现代教育的理念融入设计中,教学空间满足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具备满足未来发展变化的需求,为自由化的艺术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教学楼沿轴线折线式错层布置,逐层跌落,与地势巧妙结合。作为规划结构的主要线索,连廊像树干一样在地块内自然延展转折,联系起场地内不同的功能区域。为了鼓励学生艺术活动的交流,连廊与教学楼的交汇点预留足够的共享空间,成为各类艺术的聚合容器,让学生能在各学科教学楼间自由地接触与探索感兴趣的艺术形式。
各功能区域在红灰色系基调中,有着独特的辨识色彩,这反映着不同的空间性格,又暗示归属于统一的整体。不同于传统教室单元造成的小尺度立面形象,我们希望教学楼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体量空间,在简洁大方的立面风格下,又蕴含着丰富的空间体验。
不止于室内,设计同样思考多样化的户外空间营造策略。景观台地与室内空间相结合,构成多路径、多平台的交流场所。于高于低,于深于浅,户外活动空间调节着空间的节奏,形成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空间氛围。将环境融入童趣和艺术的元素,营造具有多重意义的公共空间。
复杂地形给我们带来挑战,也促使我们构想一个层次多样的艺术聚落。在义乌市艺术学校新校区中,容纳了教学、交流、畅想和创作等空间,各类空间遵从场地,非常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又赋予场所灵动通透的气质。因山设轴,建筑与自然环境互动,错层跌落,学子在艺术氛围中徜徉。建筑成为学习与互动的触媒,构成一幅幅生动活力的图景,成为创想、灵感的诞生地。
▲总平面图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
▲首层平面图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
▲二层平面图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
▲轴线空间剖立面图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
项目名称:义乌市艺术学校新校区
项目类型:建筑
设计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
联系邮箱:uadg4media@163.com
项目设计:2018/02/01
完成年份:2020/09/01
设计团队:
设计总负责:殷农、钱锡栋
建筑设计:杜佩君、黄震华、余雪婧、吴晶晶、胡剑锋、赵超楠、方建、朱红强、楼晓梅
结构设计:阚建忠、韩俊、孙晨阳、骆晓俊
给排水设计:易家松、沈腾飞、邵煜然、吕建飞、楼淑芬
暖通设计:潘大红、易凯、李咏梅、葛志峰
电气设计:吴旭辉、沈月青、徐松杰、吕海杰
智能化设计:陈佳、张武波、倪高俊、楼国成
室内设计:方寅、楚冉、孔祥
建筑摄影:柯建波
项目地址:金华,浙江
建筑面积:51447.12 ㎡
摄影版权:柯建波
合作方:浙江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客户:义乌市艺术学校
材料:铝材,玻璃,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