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强调“
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强调“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 ”202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开展2021年城市体检工作,文件提出“ 城市道路网密度(市辖区建成区内)作为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
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支撑“城市体检”等工作开展和推进,有序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促进“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的落实,准确识别和诊断城市道路运行状态,提高城市道路网通行效率和承载能力。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2023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和道路运行状态监测研究工作,并编制完成了本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
总体情况
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在2022年度报告的基础上,以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为重点研究对象(含直辖市4个、省会城市27个、计划单列市5个),同时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主要城市群,选取24个地级市作为监测城市,共计60个城市,持续跟踪监测城市道路网密度与道路运行状态发展情况,以支撑城市体检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道路网密度方面,截止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道路网总体平均密度为6.4km/km 2 ,相较于上年度平均密度6.3km/km 2 ,总体平均值增长约1.6%。其中,深圳、厦门和成都3座城市道路网密度达到8.0km/km 2 以上,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国家目标要求。共有13座城市达到7.0km/km 2 以上,较上年度增加3座城市,占比达36%。城市总体路网密度7.5~8.0km/km 2 、7.0~7.5km/km 2 、区间比例较上年度显著上升。
道路运行状态方面,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2.7km/h,比上年度有所提升。其中,89%的城市(32个)速度处于18~25km/h之间,处于中度拥堵状态。有4个城市平均速度超过25km/h,运行状态较好,仅有轻度拥堵,分别为贵阳、乌鲁木齐、厦门、天津。36个主要城市周末高峰小时平均速度为24.6km/h,交通状况明显好于工作日。
道路网密度监测
深圳、厦门、成都实现
高位增长,杭州、郑州、
长沙等城市显著提升
对比上年度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27座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余9座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变化不大。本年度多数主要城市排名未发生明显变化,西安实现连续三年度排名上升,上海、广州、合肥、昆明、大连、太原、沈阳等7座城市本年度排名下降,其中昆明、太原等2座城市连续两年排名下降。
截止2022年第四季度, 深圳、厦门、成都等3座达标城市的密度指标维持前三名基础上,实现密度高位增长 ,分别达到9.8km/km 2 、8.7km/km 2 、8.6km/km 2 。本年度杭州、重庆、合肥、郑州、长沙、南昌、武汉、海口等城市增长明显。其中, 杭州、重庆继续保持连续高速增长,道路网密度指标本年度提高0.3km/km 2 ,分别达到7.6km/km 2 、7.4km/km 2 ;郑州、长沙增长明显,本年度提高0.2km/km 2 ,均达到7.0km/km 2 。
从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的年度增长率来看, 本年度36个主要城市年增长率的平均值约1.6%,略低于上一年度的1.8% 。2022年有5个城市道路网密度增长率高于3%, 道路网密度年增长率最高城市为重庆市4.2%,其次为杭州市4.1%、海口市3.3%、武汉市3.2%、南昌市3.0% 。
道路网密度达标行政区
明显增加,部分高密度
行政区持续增长
本年度所有涉及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平均值达6.7km/km 2 ,相比于上一年度的平均值6.6km/km 2 ,增长约1.5%。 所有行政区中,道路网密度达标的行政区数量达到48个,占比达到22%,较上年度增加5个 ,分别为合肥包河区、长沙开福区、南京建邺区、宁波江北区、西安碑林区 。其中,道路网密度超过10km/km 2 的行政区共10个,较上年度增加2个,为南昌东湖区和南宁良庆区;道路网密度超过12km/km 2 的行政区增加1个,为上海黄浦区(14.4km/km 2 )和深圳福田区(12.0km/km 2 ) 。与上一年度数据相对比,10~11km/km 2 区间、8~9km/km 2 区间、7~8km/km 2 区间的行政区数量占比有所提升。
部分高道路网密度指标行政区实现高位增长。 从本年度全国主要城市行政区的道路网密度增长情况来看,214个主要行政区中, 道路网密度增长幅度较为突出的是杭州余杭区、海口琼山区,增长幅度分别为10.1%和10.0% 。密度指标增长速度前20名的主要行政区中,杭州余杭区、杭州萧山区、南昌青云谱区、重庆九龙坡区、杭州滨江区、重庆巴南区、南宁兴宁区、福州晋安区等,路网密度指标基数均在6.0km/km 2 以上,部分行政区高于7.0km/km 2 。杭州滨江区道路网密度由7.5km/km 2 提升至7.9km/km 2 ,接近8.0km/km 2 的目标要求;福州晋安区由8.4km/km 2 提升至8.8km/km 2 ,继续高位增长。
图1 全国主要行政区道路网密度详情
近年来部分城市道路网
密度提升取得良好效果
太原、呼和浩特、南宁等城市持续较快速增长 。根据连续6年的城市道路网密度持续监测情况,累计增长幅度最大城市为太原,累计增长约16.3%,道路网密度指标从5.2km/km 2 提升至6.1km/km 2 。其次为呼和浩特和南宁市,呼和浩特累计增长约15.8%,道路网密度指标由4.2km/km 2 提升至4.9km/km 2 ;南宁市累计增长约15.7%,道路网密度指标由6.6km/km 2 提升至7.7km/km 2 。
海口、西宁、重庆等城市累计增长超过13% 。海口市累计增长14.0%,密度指标从5.4km/km 2 提升至6.2km/km 2 ;西宁市累计增长13.3%,密度指标从5.0km/km 2 提升至5.7km/km 2 ;重庆市累计增长13.2%,密度指标从6.5km/km 2 提升至7.4km/km 2 。
表1 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历年增长情况(TOP15)
杭州市:站城融合开发与大型赛事活动推动城市道路建设 。杭州市余杭区杭州西站枢纽及周边片区的站城融合开发建设,极大促进了该地区道路网密度的提升;随着萧山区亚运会体育场馆、亚运村建设完成,其周边片区新建道路增量也较突出,以上两个重点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有力推动了杭州总体城市道路网密度的提高。
郑州市:城市外围片区道路设施体系逐步完善 。2022年郑州市新建道路增量,主要集中于二七区和中原区的西三环—西四环、南三环—南四环以及北三环—北四环之间片区,相对而言三环以内核心区道路增量较少。在外围片区道路建设推动下,郑州城市道路网密度突破7.0km/km 2 ,稳居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第1位。
道路运行状态监测
工作日高峰运行速度稳中有升,
部分西部城市速度提升明显
本报告选取的36个全国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期平均运行速度为22.7km/h,较2021年提升了0.1km/h,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相比2021年,有18个城市实现高峰速度提升,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其中,西宁、呼和浩特、成都、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城市工作日高峰速度增长超过了1km/h。郑州、长春、深圳、天津、拉萨等城市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有14个城市的高峰速度略有下降,如石家庄、武汉、杭州、太原、福州等城市。
表2 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运行速度及变化情况(km/h)
周末高峰交通状况
明显好于工作日,
平均运行速度达24.6km/h
36个全国主要城市周末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4.6km/h,处于中度向轻度拥堵过渡状态。其中,接近一半城市(15个)平均速度超过25km/h,运行状态较好,仅有轻度拥堵。相比2021年,有接近一半城市实现周末高峰速度提升。其中,哈尔滨、拉萨、深圳、长春、西宁、上海、昆明等城市提升较为明显。有部分城市周末高峰速度略有下降,例如长沙、福州、太原、成都等城市。但总体上,36个城市周末高峰平均速度保持平稳。
部分行政区的高峰
拥堵态势仍较为严重
工作日高峰小时,监测的279个行政区(县) 有33个平均运行速度低于18km/h,占12%,处于严重拥堵状态,其中有3个行政区(县)平均运行速度低于15km/h ;有120个平均运行速度处于18~25km/h之间,占比43%,处于中度拥堵状态;有76个平均运行速度处于25~35km/h之间,占比27%,仅有轻度拥堵,运行状态较好;有50个平均运行速度大于35km/h,处于基本畅通状态。
表3 工作日高峰小时处于严重拥堵状态的行政区(km/h)
结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城市交通大数据采集、处理、评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进基地,发挥为部服务职能,为行业管理部门业务能力与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
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利用先进信息化手段搭建了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平台,实现了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与道路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克服了城市道路建设与运行状态监测工作中计算标准不统一、数据更新时效性差等问题,为合理评估城市道路网密度、诊断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促进城市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城市体检等工作提供了支撑。研究团队将持续关注和研究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变化情况,并定期提供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