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工程项目“智慧建造”
唯一的答案
2022年11月02日 11:24:16
来自于交通规划
只看楼主

【导读】 建筑机器人、智慧化平台、智慧高速、智慧工地……数字技术日渐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好帮手,也让城市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在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多家省属企业用先进技术赋能产业,用“智慧大脑”联通城市发展脉络,为建设美好城市添砖加瓦。省建设集团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决策数据化、管理信息化以及运营数字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省交通集团把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作为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核心工程,全面启动“数字交投”建设;省机电集团聚焦交通工程数字化,研究打造杭绍台智慧高速的“智慧大脑”。

【导读】 建筑机器人、智慧化平台、智慧高速、智慧工地……数字技术日渐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好帮手,也让城市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在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多家省属企业用先进技术赋能产业,用“智慧大脑”联通城市发展脉络,为建设美好城市添砖加瓦。省建设集团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决策数据化、管理信息化以及运营数字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省交通集团把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作为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核心工程,全面启动“数字交投”建设;省机电集团聚焦交通工程数字化,研究打造杭绍台智慧高速的“智慧大脑”。

近期,记者走进典型省属企业,一探在打造美好城市过程中相关省属企业的“智慧锦囊”。

智慧交通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对城市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运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出行难题,还对智慧城市建设大有裨益。

杭绍台绍金段机电工程项目是“浙江省智慧高速公路试点示范项目”。近期,位于嵊州西的杭绍台高速绍金段管理中心备受关注。在这里,我省首个“智慧高速云控平台”引得多家同行前来学习。

这套“云控”平台集视觉智能、融合感知、决策分析、服务触达、控制执行等前沿技术于一体,是杭绍台智慧高速系统最核心的内容。

建设智慧高速打好智慧基础是关键,“为解决杭绍台项目隧道占比高,沿线易产生团雾和凝冰等难题,我们提出了以智慧隧道、智慧服务区、准全天候通行为重点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成功联合阿里云,开发了全息感知的智慧高速云控平台。”据省机电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路段已全覆盖高精度地图,搭载视觉分析引擎,覆盖应急处置系统。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做到秒级预警,平台对突发事件的发现率达99%以上,发现速度控制在10秒以内,有效保障人车安全,减少事故损失。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全息感知智慧高速云控平台向数字孪生、伴随服务延伸,推动智慧高速稳步向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方向发展,打造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高速实施方案。

高新技术不仅让高速公路有了“智慧大脑”,也让桥梁隧道有了“智慧眼睛”。近日,省交通集团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经过55天奋战,完成了文泰高速洪溪特大桥159个传感器的安装工作,全线调试过后,将对洪溪特大桥展开为期5年的健康监测。

智慧工地助力打造品质工程

由省交通集团投资建设的临建高速是联通浙皖的省际高速,该高速桥隧占比高,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挑战。为此,临建高速探索创建智慧工地,走出了一条“科技防范风险、向智慧要效率”的实践之路。

在临建高速分水江畔的伍家坞隧道,当工人进入隧道栈桥,栈桥两端的门禁系统就开始对工人进行智能识别。“我们的门禁系统已具备人脸、安全帽佩戴、车牌识别等功能。栈桥上还设有风速、车速监测装置和水位测量仪,这些智慧化手段将为工人安全提供保障。”隧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精度定位基站、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工地质量和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

在距离伍家坞隧道30公里外的于潜预制场,临建高速将AI智能、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新技术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探索着数字化安全工地建设的新可能。在这里,海量数据信息被同步采集,每一片梁板都拥有了专属“名片”,质量安全体验馆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追溯梁板的生产全过程,将相关信息与BIM模型永久关联,形成工程模型大数据,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临建高速致力于用智慧监理应用来解决项目建设管理的痛点难点。这是一套更加系统的智慧监理2.0版本,目前,已开发9大模块79项功能,同时上线智监云APP,累计录入数据20000余条。“我们正加快智能调度、绩效量化等功能以及智慧风控数据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以期通过大数据智能感知,及时告知质安隐患,实现项目风险管控数字化。”临建指挥部工程处主管陈国伟说。

机器换人打造现代化钢结构智能生产线

H型钢是新型经济建筑用钢,市场需求量很大。在龙游浙西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园,一条基于BIM和机器人的H型钢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智能下料、铣边倒角、自动组立、焊接、校正……这条智能生产线将有效保障建筑钢结构供应。

H型钢智能自动化生产线

该生产线是省建设集团推进智能建造,开展建筑机器人领域研究的新突破。以实现钢结构制造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目标,将BIM技术融入整个生产全过程,实现自动化的数据流转和统计分析,具有提高构件生产效率、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等优势。

“从整个建筑行业来看,钢结构制造还是比较传统的行业。传统生产线由一个个孤零零的设备组成,作业分离,每个环节的半成品都需要工人利用行车去转运。而基于BIM和机器人的H型钢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是一套可复制、柔性的生产线,可以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实现全程自动化生产。”省建工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丁宏亮说。这条全长242米的生产线仅需4名工人操作8个控制台,就可以实现全程智能化控制。

管理智能生产线,离不开数字化车间,这是生产线的中控大脑。为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与管理协同,省建工工程研究院投入诸多精力,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于BIM和机器人的钢结构数字化车间”顺利通过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认定,成唯一入选的建筑企业。

数字平台让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更“智慧”

数字技术不仅在城市建筑材料生产中大展身手,在项目管理上也有诸多用武之地。为满足行业管理需要,工业化建筑项目管理平台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

“工业化建筑项目管理平台业务流程涵盖勘察、设计、构件生产等各个环节。管理主体涵盖行业各级各类单位。通过行业各方在平台上的业务运行,实现人、财、物的管理融合。”省建工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段玉洁说。该平台由信息采集层、全过程管理及决策应用层和场景化应用层组成,主要包括智慧工地系统、智能工具及管理系统、装配式建筑构件全过程质量监管系统及设计-生产-施工协同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

高新技术为平台插上“智慧”翅膀,让项目管理更便捷。平台通过深度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参建各方现场管理的交互、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管理可视化、智能化。平台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避免了劳务纠纷;采用自主研发的“浙里磅”实现项目的物料精细化管控;通过对主要大型机械的操作监控,以及环境监测、安保巡更、工程建设质量巡查等,将施工现场事故事后“治”改为事前“防”。据悉,该平台能实现工程精细化、全流程管理,还可减少人工、时间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工业化建筑项目管理平台已经为数百个重点重大项目提供服务,拓展应用在浙江、安徽、山东、海南、江西、江苏等十多个区域市场。接下来,平台将进一步完善升级模块应用,逐步实现数据分析、数据治理。还将进行更广泛的市场化推广,创造可量化、可复制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打造现代化城市过程中,交通、建筑、机电类省属企业应用数字与智能技术,以技术迭代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为“数字浙江”建设贡献国企力量。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