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技术措施
zsd_7432926068
2022年10月28日 17:35:10
只看楼主

知识点:电压合格率 电压合格率        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是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供需平衡情况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发电机、无功补偿设备和变压器分接头等控制无功功 率来维持的。无功功率的传输不但产生功率较大损耗而且沿传输途 径有很大的电压降落,因而系统中各枢纽点的电压特性具有地区性质。有时从系统总体来看无功是足够的,但个别地区的无功不能就地平衡,需要远距离输送,从而产生能量损耗,并使电压偏低。当 电压偏低时,还可能危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甚至引起电压崩溃; 而电压过高时,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受到损害。电压合格率是电压质量的主要考量指标,电压合格率提高也意味着电压质量的提高。

知识点:电压合格率

电压合格率

       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是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供需平衡情况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发电机、无功补偿设备和变压器分接头等控制无功功 率来维持的。无功功率的传输不但产生功率较大损耗而且沿传输途 径有很大的电压降落,因而系统中各枢纽点的电压特性具有地区性质。有时从系统总体来看无功是足够的,但个别地区的无功不能就地平衡,需要远距离输送,从而产生能量损耗,并使电压偏低。当 电压偏低时,还可能危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甚至引起电压崩溃; 而电压过高时,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受到损害。电压合格率是电压质量的主要考量指标,电压合格率提高也意味着电压质量的提高。


图片

      为了提高电压合格率,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运行性措施和建设性措施两大类。

运行性措施

      运行性措施主要是在已运行的电网中,合理地组织运行方式提高电压合格率。这类措施不需要增加投资,因此应优先予以考虑。

       1.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无功与电压调节原则

      (1)按照无功电力的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优先满足功率水平。在交流电网中,要做到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避免无功功率的长距离传输、尤其是无功的过网传输,从而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实行分层控制、分层平衡,做到变压器低压侧无功不向高压侧倒送,高压侧的过剩无功都流到低压侧的母线,由电容(电 抗)器补偿平衡,控制无功不流人相邻电网,达到分层平衡、无功 不过网的目的。

      (2)由于电压与无功密不可分,为防止频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或频 繁投切电容器,避免电压调节和无功补偿发生冲突,变电站宜采用 就地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装置,不宜采用调压和投切电容器相互 独立的两套自动控制装置。

图片

      2.合理运用 avqc(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设备加强对有载调压及无功补偿装置的调控工作

      (1)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值班人员应根据实时的无功功率图和电压曲线图,掌握无功功率、母线电压的变化趋势,采用 avqc 设备与人工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投切电容器和调节主变有载调压开关,在电压没有越限之前及时调整电压。

      (2)采用逆调压方式。由于中枢点供电到各负荷点的线路较长、各变电站的负荷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负荷变动较大,即高峰时保持电 压比额定电压高,低谷时电压则下降到额定电压。这样在最大负荷 时提高中枢点电压以抵偿线路上因负荷增加而产生的电压损耗,在 最小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降低以防止负荷点的电压过高。

      3.根据负荷的地区性和时间性来调节负荷

      (1)在负荷比较重的地区必要时采取调峰、错峰及转移负荷的方式来减轻主变或线路超载的情况,实行错峰用电,低谷优惠电价等, 减小峰谷差,提高负荷率,减少高峰负荷电压越下限、低谷负荷电 压越上限运行的现象,降低对电压的影响。

      (2)农村负荷峰谷明显,负载率低,要多利用经济等手段,宣传鼓 励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实现移峰填谷,使负荷曲线趋于平稳,改善电网的电压质量。

      (3)节假日由于工业负荷的大幅度减少,变电站的主变负荷很轻时 可以通过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台数的方式降低母线电压,使之控制在 合格范围之内。

      4.母线负荷调整

      在开关间隔出口用电缆搭接进行两段母线的负荷调整,使母线负荷趋于平衡,以改善调压条件,使无功补偿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电压合格率。

建设性措施

      建设性措施则是指新建电力网时,为提高运行的经济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为降低网损对现有电网采取的改造和加强的措施。这一类措施需要花费投资,因此,往往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1.增加变电站电压调节设备的投入。随着本地区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部分变电站进行了增容改造, 但无功补偿容量却没有随之增加, 个别变电站补偿度远低于 15%的 最低限。因各地区负荷性质不同,部分变电站的补偿度虽然满足要 求,但无功需求依然很大,应该适当进行电容器组改造,增加补偿 容量。在负荷高峰时段,对电压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电压过低。 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将无载调压主变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最终达到有载调压主变覆盖率 100%,将大大提高电压调控能力。

      2.加强电压监测仪、谐波在线监测装置装设

      按照国网公司“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的要求,对 a、b、 c、d 四类电压监测点设置原则,对所管辖的变电所 10kv 母线,各 电压等级用电客户均装设电压监测仪。 在谐波污染严重的变电站装设谐波在线监测装置,做到实时监控, 实行谁污染谁治理,逐步消除谐波污染。

      3.增加电源点,缩小供电半径

      搞好电网规划,加快电网改造,增加变电站布点,增大供电能力, 缩短 10 千伏供电半径,以满足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避免因单电 源进线或主变停电检修造成 lo kv 母线电压因转电造成电压偏低, 影响电能质量。

图片

      4.提升 10 千伏线路供电能力

      一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15 千米,小于 30 千米的 10 千伏重载和 过载线路,优先采取在供电区域内将负荷转移到其它 10 千伏线路 的方式进行改造。其次开展新增变电站出线回路数,对现有负荷进行再分配。若供区5年发展规划中无新增变电站布点建设计划,可采取加大导线截面或同杆架设线路转移负荷的方式进行改造。 二是对于迂回供电、供电半径长且电压损耗大的 10 千伏线路,可 采取优化线路结构, 缩短供电半径, 减小电压损失的方式进行改造。

      5.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

      一是对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优先采取小容量、多布点方式进行改造。对居住分散的丘陵、山区农户,可采用单相变 压器进入自然村的方式进行改造。二是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农村配电台区,可采用 组合变供电的方式进行改造。三是对因日负荷波动较大造成短时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 变压器容量或更换过载能力较强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 四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500 米小于 1000 米且 500 米后低压用户数 大于 30 户的低压线路,可采取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所带低压用户数较少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调压器的方式加 以解决。

      6.提升10 千伏线路调压能力

      一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30 千米,规划期内无变电站建设计划,合理供电半径以后所带配变数量超过 35 台,所带低压用户长期存在 “低电压”现象的 10 千伏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自动调压器的方 式进行改造。二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15 千米,小于 30 千米,所带低压用户存在 “低电压”情况的 10 千伏线路,可采取提高线路供电能力的方式进行改造。

      7.提升低压线路调压能力

      一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1 千米,3 年内难以实施配变布点,且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 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二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500 米,小于 1 千米,供电半径 500 米以后 低压用户数大于 10 户,且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 可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及增大导线截面等方式进行 改造。

相关推荐链接:

1、过压保护单元接线图纸设计

2、浪涌及过压保护解决方案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