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中分-山墙构造
zsd_1049206688
2022年09月29日 16:39:52
来自于建筑构造
只看楼主

山墙是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体。唐宋时期,山墙多为土坯墙面,为了保护山墙不受风吹雨淋,屋顶多为悬山、庑殿、歇山。明清以来,砖材在墙体中广泛应用,小式建筑的山墙变为以硬山为主。 知识点1:庑殿、歇山山墙构造 需要清楚 山墙砌筑范围和构造特征

山墙是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体。唐宋时期,山墙多为土坯墙面,为了保护山墙不受风吹雨淋,屋顶多为悬山、庑殿、歇山。明清以来,砖材在墙体中广泛应用,小式建筑的山墙变为以硬山为主。


知识点1:庑殿、歇山山墙构造

需要清楚

山墙砌筑范围和构造特征

(1)庑殿与歇山建筑山墙的砌筑范围:从台明上皮至山面檐柱额枋下皮。

图片

(2)构造特征,墙体分为三段,分别为下碱、上身、签尖。

图片

(3)构造做法,庑殿、歇山等级较高,山墙砌筑组合可以选择干摆到顶、干摆-丝缝组合、丝缝落地缝、干摆(丝缝)-淌白组合、干摆(丝缝)-糙砖抹红灰(黄灰)组合、琉璃-糙砖抹红灰组合等。

图片

歇山山墙构造

图片


知识点2:悬山建筑山墙构造

需要清楚

悬山建筑山墙有三种构造

(1)挡风板式山墙,墙体砌至两山梁柁底部,梁以上露明,山花、象眼处的空档用木板或陡砖封堵。

图片

(2)五花山墙,墙体沿着排山柱、梁架、瓜柱砌成阶梯状。

图片

(3)整体式山墙,墙体一直砌到椽子、望板下面。第第一、第二种构造做法与庑殿、歇山山墙相似,第三种做法与硬山建筑相似。

图片

悬山山墙形式

图片


知识点3:硬山山墙构造

需要了解

硬山山墙上身的主要形式

(1)硬山山墙外立面由下碱、上身、山尖、博缝四个部分组成。

图片

(2)外立面各部分比例权衡:下碱,高度为3/10檐柱高,采用本建筑最高等级做法,并常带有石活,如:角柱石、压面石、腰线石。另外在下碱柱根部位,应设置透风砖,以排除柱内潮气。

图片

 (3)上身,是从下碱(腰线石)上皮至以挑檐(石)上皮为界。上身应退花碱8~10mm,并采用比下碱低一个等级或相同的砌筑方法,硬山山墙上身形式主要有:整砖上身、抹灰上身和带墙心上身,带墙心的上身又分为撞头墙式、五进五出式、圈三套五式三种情况。

图片

(4)山尖,有整砖或糙砖抹灰两种砌筑形式。整砖露明并采用三顺一丁砌法时,要求“座山丁”(在山尖对准正脊的位置应隔一层砌筑一块丁砖,称为座山丁)。

图片

(5)砖博缝,砖博缝由拔檐和博缝两部分组成。

图片

硬山建筑上身形式

图片


图片

方砖博缝与散装博缝

图片


图片

方砖博缝山尖形式

图片


图片

方砖博缝头形式

图片


图片

博缝分位

图片


知识点4:硬山山墙内立面

需要清楚

廊心墙和室内墙面

(1)硬山山墙内立面由廊墙(廊心墙)和室内墙面组成。廊墙与廊心墙,硬山、悬山前出廊建筑中,位于檐柱与金柱之间的山墙称为廊墙,廊墙内表面部分若做成“落膛墙心”装饰的,称为廊心墙

图片

(2)廊墙形式有廊心墙式、素墙式和门洞式

图片

(3)廊心墙各部分组成,廊心墙是廊墙高等级的表现形式,由下碱、落膛墙心、穿插当、山花象眼四个部分组成。落膛墙心是廊心墙主要的装饰部分,由内至外依次为砖心、线枋子(小边框)、大边框、顶头小脊子。

图片

廊墙的形式

图片


图片

廊心墙各部分名称

图片


图片

廊心墙方砖心图案样式

图片


图片

硬山山墙内立面

图片


知识点5:硬山山墙端面——墀头

需要清楚

什么是踏跺,什么是礓?

(1)墀头是什么?南方称为垛头、腿子、马头,是指古建筑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墙体做法。庑殿、歇山、悬山建筑中,山墙无墀头。硬山建筑中,若前后檐部屋顶向外出檐(即采用老檐出做法),则有墀头构造,反之则无。

图片

(2)墀头构造,在明清官式做法中,墀头由下碱、上身、盘头梢子三部分组成。。

图片

(2)墀头立面(看面)组成 墀头看面由下碱、上身(垫花活)、盘头三部分组成。在很多地方建筑中,也有墀头没有下碱和上身部分,只有盘头,又称为垛头。墀头下碱高度同山墙下碱,砌筑方法一般也与山墙相同。上身除了退花碱外,还要做出仰面升,一般为上身高度的3/1000~5/1000。

图片

(3)墀头下碱高度与山墙相同,一般为檐柱高度的3/10,砌筑方法也与山墙相同,如山墙下碱采用干摆砌筑,墀头也为干摆。此外,墀头下碱还可以采用角柱石和压面石进行加强。墀头正身厚度为山墙外包金另加墀头咬中的尺寸(约1寸),墀头下碱的外口从台明边缘向内退出一个小台阶尺寸,大式不小于4寸或6/10~8/10檐柱径,小式不小于2寸或3/10~6/10檐柱径。墀头上身部位除了退花碱外,按照视觉要求,还应做出仰面升,一般取上身高度的3/1000~5/1000。

图片

(4)盘头梢子是用砖逐层向前挑出形成,具体由挑檐、盘头、戗檐砖三个小的构造部分组成。为支撑出挑,在盘头的下部加砌的石条或木枋,称为挑檐石或挑檐木。

图片

(5)盘头是由山面的两层博缝拔檐自山前转至正面形成的,因形如古代妇女盘头而得名。戗檐砖以博缝头下皮为起点斜砌至连檐,方砖面上带有各类雕刻,是官式墀头重点装饰的部位

图片

官式硬山建筑墀头

图片


知识点6:江南封火山墙

需要清楚

什么是封过山墙

(1)封火山墙,是一种屋顶与山墙的组合形式,多见于江南。其特征是山墙高出屋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故得名。封火山墙是硬山山墙一种变异,广泛应用于南方建筑和城市沿街建筑之中,除了能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还起到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图片

(2)封火山墙形式-马头墙,山墙随屋面坡度变化形成叠落的山墙。

图片

(3)封火山墙形式-观音兜(猫拱背),观音兜多见于徽派建筑,硬山屋脊自金桁起作曲线至顶,类似佛像中观音菩萨所戴的帽子式样,又似猫舒展身躯或发怒时的神态。

图片

(4)封火山墙形式-五山屏风墙(五岳朝天),以前后墀头墙进深分作五分半,中间屏风占1.5份,其余各占1份形成。

图片

晋南民居中墀头做法

图片


图片

江南墀头的构造形式

图片


图片

封火山墙形式

图片


图片

观音兜与五山屏风墙构造

图片


古建筑中分-槛墙构造


槛墙为窗槛之下至地面的矮墙,一般不作抹灰处理。槛墙高度一般取3/10檐柱高(即与山墙下碱高度相同)。净房(厕所)等需要私密性防护的建筑槛墙应加高。书房、花房或柱子较高时,槛墙高度可适当降低。槛墙饰面应该采用本建筑最讲究的做法,常见的槛墙有干摆或丝缝做法、普通方砖心做法、中心四岔方砖心做法、海棠池做法。另外在宫廷建筑与寺庙建筑中还有琉璃槛墙、石材槛墙等。

图片

常见槛墙做法

图片


知识点1:檐墙构造

需要清楚

老檐出和封护檐构造区别

檐墙有前檐墙和后檐墙之分,古建筑中前檐部位多立门窗用于采光纳阳,所以前檐部位多设槅扇和槛墙。在多数建筑中前檐墙并不多见,如果有的话一般出现在普通民居建筑中。后檐墙的使用则十分普遍,除少数过厅式建筑和园林建筑无后檐墙外,大部分建筑中均有。檐墙按照其构造做法可以分为老檐出和封护檐两种形式

图片

老檐出和封护檐构造比较

图片


图片

檐墙构造

图片


图片

檐墙细部构造

知识点:山墙构造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