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古建筑谁更厉害?——叁
wx_62149636
2024年05月17日 16:48:09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史学

|

作者:胡子老师的钱匣子

上次聊了第一梯队(封建王朝国家队)的屋顶样式:   庑殿顶 、   歇山顶 和   攒尖顶 。今天继续唠剩下的样式。 我国   使用频率最高 (数量最多)的屋顶样式:   悬山顶 和   硬山顶 。这俩都是   五脊两


上次聊了第一梯队(封建王朝国家队)的屋顶样式:   庑殿顶 、   歇山顶 和   攒尖顶 。今天继续唠剩下的样式。
我国   使用频率最高 (数量最多)的屋顶样式:   悬山顶 和   硬山顶 。这俩都是   五脊两 (   正脊 垂脊x4、正脊前后两坡 ),区别在于两端   山墙 的做法。  
从正面看,   悬山顶屋檐比墙体宽 ,而   硬山顶上下一样宽 ;从侧面看,悬山顶十分花哨(上有   博风板、悬鱼、惹草、梅花钉   ),这些东西在硬山顶上基本不会出现(即便出现也只是纯纯的装饰),之所以要“悬”出去,还要从   的出现和普及说起。

砖的烧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成熟,但仍是非常稀罕的东西,因此都得用在刀刃上:   帝王的地下墓穴     皇家建筑的铺地、 外墙面 离地近的那一圈     砖真正被用于建造百姓住宅   墙体是从   明代开始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这类建筑的墙体大多都是   夯土墙     土墙怕水   ,因此   越是早期的建筑,屋檐伸出去越多   ,只为多挡些雨。   先出现的悬山顶   只能在   伸出山墙的檩条外面加装博风板     博风板连接处   (螭 吻   屁股下方)   安装悬     最后再用惹草遮住檩条并用 梅花钉固定   (也有将博风板和惹草做成一体的)。   一句话说明白:   早期   木头从山墙内怼到墙外的是悬山  

能伸多远伸多远   总比不伸强

能护多少护多少   总比不护强

下面这些也是常出现的屋顶样式,这里只聊样式,不聊等级。 盝(lù)顶 就是将那些常见的屋顶切 局部平顶 之后的屋顶,比如故宫的 钦安殿

勾连搭   常用于对   高度没过多   要求     室内尽可能大   的建筑物,比如全国大大小小的   清真寺     礼拜殿     扇面顶   则通常出现在一些皇家或大户人家的花园   里,比如   颐和园     扬风亭     拙政园     与谁同坐轩    

盔顶 很容易辨认,就像古代士兵的头盔,杵在整个建筑物的最上面,代表建筑是   岳阳楼 ,没错!就是岳阳楼记的那个岳阳楼。   卍字顶 更容易分辨,而且建造目的明确(与佛教有关),但前提是得在比它高的地方看到全部屋顶才能准确判断,   圆明园 里的   万方安和 就是这样的屋顶。  

穹窿代表天空 ,   穹窿顶 多用在少数民族建筑物的屋顶,比如   伊斯兰教建筑 的   天房 和   蒙古   族毡包顶部 的   圆形凸起 。   灰背顶 的屋面像是一个巨大的瓦片,然而灰背顶表面却没有一片瓦(   中间高两边低是为了雨天快速排水 ),它是民间常用的比较省钱的屋顶做法。  
 

圆券顶 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若干个灰背顶手拉手;   平顶 则是更为便宜的屋顶。直到今天,北方农村还有很多这样的平屋顶仍在使用(晒粮食)。   单坡顶 通常位于   合院“口”字形 的   侧房屋顶 ,   坡向内 (外高内低)。  

屋顶   样式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也欢迎大家补充~  
屋顶就聊到这,下次换个嗑儿唠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