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以人为本,人命关天”的安全理念在建筑业界已达成共识,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但作为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的农民工,他们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工程管理实践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筑业农民工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和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政府强化监督管理、企业强化基层安全管理、农民工全员持证上岗管理”的思路,以期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以人为本,人命关天”的安全理念在建筑业界已达成共识,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但作为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的农民工,他们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工程管理实践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筑业农民工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和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政府强化监督管理、企业强化基层安全管理、农民工全员持证上岗管理”的思路,以期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 现状
1.1 自身职业能力不足
“两低”:一是文化素质低。据统计,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但总体呈现提升态势。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二是劳动技能低,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比例达80%以上,这些农民工基本都来自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低与文化素质低是造成他们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1.2 生产安全管理保障不足
(1)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力度不足。由于工程项目面广点多,造成监管部门管理起来难度大,使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队伍进入建筑市场,为引发安全事故埋下“祸根”。
(2)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建设单位不履行法定程序,规避政府监管,肢解工程项目分包给低资质或无资质的劳务队伍,或故意压低安全管理措施费,或对本就弥足珍贵的安全管理措施费不按时支付给施工单位。
(3)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足,或资金投入不足或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方面投入。
1.3 生产劳动保障程度不高
(1)劳动保障程度低,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以及建筑劳务用工企业规避自身的责任,不与建筑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而是直接雇佣劳务人员。据有关资料统计,2015年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约7489万人,与全部农民工数量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2)生产条件差,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差,施工条件恶劣,不具备开工条件就先动工。
1.4 日常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较难
(1)人员日常管理较难,建筑工程项目多、地域分布广,各类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
(2)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处理较难,目前有的施工单位建筑业农民工与总承包单位不直接发生劳动关系,出了工伤事故,责任不明确。
(3)安全教育培训难,由于建筑农民工的高流动性,企业担心投资农民工培训缺乏稳定的回报。
另外,农民工自身对培训积极性也不高,怕培训花时间,影响当前 收入。
2 问题产生原因
2.1 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亟待提高,市场主体责任未认真落实
2.1.1 以包工制度为主要特征的非正式用工与非法人施工作业组织的存在
现行的劳务分包、专业化劳务公司等改革,均试图改善建筑业农民工合法权益没有保障的状况,设想由劳务公司来代表农民工,维护他们的权益,但现实效果并不显著。如有的施工单位承接工程项目后对工程现场疏于管理甚至不安排在职管理人员在现场管理,有的施工单位干脆不派驻现场项目管理机构,有的接受非正式用工与非法人施工作业组织即所谓的“挂靠”施工转而仅收取管理费,如此则与我国推行的工程咨询管理单位管理上区别不大:建筑产品生产的主要要素人、生产资料、资金往往借助挂靠单位(人)的实力,被挂靠单位要的是业绩及效益而挂靠单位(人)要的往往仅是利润。
2.1.2 建筑业农民工用工管理不规范,部分建筑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不少企业往往没有把农民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不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更不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农民工进入企业往往没有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理性人,施工企业参与农民工培训工作,有“趋利”或“避害”两种可能,企业往往忽视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
2.1.3 未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基层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农民工安全培训的认识不足;培训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培训质量达不到要求,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肤浅。由于上述忽视安全管理原因往往引发严重安全事故。
基层项目部直接面对工程安全生产,是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延伸,是农民工和公司联系的纽带。不少企业项目经理到位率不到80%,平时不在现场带班生产。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有的日常检查工作不能到位,甚至有使用挂靠施工队的无职业岗位证书的农民工充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该类人员的加入,造成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下降,影响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为建筑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埋下了可怕的隐患。
2.2 农民工安全生产及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建筑行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建设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操作技能较差且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很难做到保障自身安全。
3 解决对策
3.1 建筑业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意识,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安全责任
3.1.1 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认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自觉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工程项目部、施工队和作业工班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机构。按照岗位职责权限,各司其责、各把其关,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建立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预防管理体系。
做到持续改进,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基层项目部必须建立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符合国家及行业管理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为避免安全管理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成为摆设,企业应对员工定期进行考核,兑现奖罚,切实培养施工作业人员遵章守纪、关爱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
3.1.2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1)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使建筑农民工在参训过程中转变对培训的认识,进而改变其态度、行为,实现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根本转变。
(2)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及实施进度,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开展岗前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班组在进行安全施工的同时,还应坚持搞好文明施工,严禁野蛮施工和违章操作。
(3)全面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技术人员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员的职业能力和安全防范技能,做到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
3.1.3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
(1)基层项目部应按JGJ/T?77—2010《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198—2010《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要求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组成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工程师、安全主任、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材料员等作为成员的工地安全标准化管理小组,积极推行工地安全标准化管理。
(2)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强化施工过程控制,规范现场管理和作业行为,做到生产安排科学化。为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结合施工进度,对现场施工总平面图、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始终处在有效控制状态。
3.2 强化企业生产安全和劳动用工监督管理
3.2.1 规范行业管理
(1)规范建设业主的市场准入制度,防止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投资者作为建设业主进入市场。
(2)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改变低价中标的方式,支持合理标价中标,防止一味追求压缩投资,为企业设备更新和安全投入提供一定的空间。
(3)提高建筑市场企业准入门槛,杜绝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资质能力差,管理混乱的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进入建筑市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4)研究出台针对行业特点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监督体制以及除三类人员以外的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许可准入制度。
3.2.2 施工现场全员实名制,持证上岗
企业应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全面推行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方式强化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及职业卫生权益的落实。为保证农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益,建议国家在建筑业资质管理中增加各专业工种人员最低数量这一要求,而不是只有技术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要求,如目前有的施工企业管理模式与一般工程咨询单位没有实质性区别,因为两者都没有自身施工力量即建筑生产工人,均靠收取工程管理费取得收入。如果建筑业农民工全面实行实名制持证上岗,其证书记载的内容包含农民工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所在工程项目、从事工种和证件有效期、安全培训、奖罚记录等并允许这些信息全国通用而不影响农民工的择业流动;而对那些不具有技能岗位证书的农民工限制其进入高危的建筑业工作,这既有利于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责任也易明确划分,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工的生产安全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