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在修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之后,依靠教学计划,需进行为五周的1:2.5万区域水文地质填图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加强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提高专业素质,在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 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 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2、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初步掌握1:5万水文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分析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图件的编制和水文地质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方法。 (二)、任务及要求 1、通过野外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初步查明:
转贴--对地质勘察报告的正确判读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 不能完全排除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出错或不够全面的可能 ,因此存在对地质勘察报告如何正确判读的问题 。 现举三例试说明之 。 1 。勘察报告未提供各种桩型的沉降估算 。 路桥某二层厂房 , 根据勘察报告建议采用 21m长沉管灌注桩 , 静载试验合格 。 但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 , 两边墙面已出现对称的贯通墙体的斜裂缝 。 而同一厂区采用三十余米长桩的六层办公楼则无恙 。 该地质监站工程师说 ,此地多层建筑采用三十米左右长桩较可靠 。 该工程设计人员事先未考虑收集本地经验 , 又未进行沉降计算 , 确乎有点象“盲人骑瞎马”了。 2 。 勘察报告符合规范规定 , 只是未建议对采用天然地基的低层住宅控制沉降 。 余姚某三层联体式住宅的勘察报告给出持力层的fk=80kPa , 下卧层的fk=60kPa 。并建议若由于靠近民居而不能打桩的话 , 则可采用天然基础 。 但建至二层时实测平均沉降已达 70mm ,最大沉降差 37mm已超过规范规定 。 于是停下来采用锚杆静压桩按复合桩基补强 。 该工程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