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 不能完全排除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出错或不够全面的可能 ,因此存在对地质勘察报告如何正确判读的问题 。 现举三例试说明之 。 1 。勘察报告未提供各种桩型的沉降估算 。 路桥某二层厂房 , 根据勘察报告建议采用 21m长沉管灌注桩 , 静载试验合格 。 但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 , 两边墙面已出现对称的贯通墙体的斜裂缝 。 而同一厂区采用三十余米长桩的六层办公楼则无恙 。 该地质监站工程师说 ,此地多层建筑采用三十米左右长桩较可靠 。 该工程设计人员事先未考虑收集本地经验 , 又未进行沉降计算 , 确乎有点象“盲人骑瞎马”了。
不能完全排除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出错或不够全面的可能 ,因此存在对地质勘察报告如何正确判读的问题 。 现举三例试说明之 。
1 。勘察报告未提供各种桩型的沉降估算 。 路桥某二层厂房 , 根据勘察报告建议采用 21m长沉管灌注桩 , 静载试验合格 。 但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 , 两边墙面已出现对称的贯通墙体的斜裂缝 。 而同一厂区采用三十余米长桩的六层办公楼则无恙 。 该地质监站工程师说 ,此地多层建筑采用三十米左右长桩较可靠 。 该工程设计人员事先未考虑收集本地经验 , 又未进行沉降计算 , 确乎有点象“盲人骑瞎马”了。
2 。 勘察报告符合规范规定 , 只是未建议对采用天然地基的低层住宅控制沉降 。 余姚某三层联体式住宅的勘察报告给出持力层的fk=80kPa , 下卧层的fk=60kPa 。并建议若由于靠近民居而不能打桩的话 , 则可采用天然基础 。 但建至二层时实测平均沉降已达 70mm ,最大沉降差 37mm已超过规范规定 。 于是停下来采用锚杆静压桩按复合桩基补强 。 该工程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判读失误的原因在于 , 未注意高档住宅的最终沉降应小于 10cm , 而当土的当量模量小于 3Mpa时欲采用天然基础 , 仍应计算沉降以便判断能否采用天然基础 。 更何况该工程的基底附加压力 62.2kPa已远远超过该处下卧层淤泥质粘土的结构强度了。
3 。勘察报告的数据局部出错 。 上海松江某二层厂房 ,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各土层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计算得单桩承载力为 500kN ; 但打完桩后静载试验所得单桩极限承载力仅为 500与750kN 。于是重新进场补桩 。再由勘察报告提供的双桥静力触探数据 , 按“JGJ94-94桩基规范”的 (5.2.7)式计算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 790kN ,确与静载试验所得单桩极限承载力相近 。 由此可见勘察报告建议的各土层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有误 。 然而勘察报告永远不会忘记指出 ,单桩承载力应以静载试验结果为准 。 何况勘察报告提供的双桥静力触探数据并未出错 。 该工程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判读失误的原因在于 ,既然你为了满足业主抢进度的要求而同意先打桩后进行静载试验 , 那么为了规避由此而必然产生的风险 , 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正确判读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了 。舍此别无良方 。
以上所述的几点教训 , 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