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下的鲜血的拷问(转)
最近的两起坍塌事故实在让人触目惊心,人们要问作为全国相对最规范的建筑市场的首都怎麽了!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建设参与各方究竟谁应该为此次事故负责,如何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笔者作为有十几年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此案例剖析建设市场现状,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 拷问一:工程技术人员怎麽了?这是一起典型的施工技术引发的恶性事故,模板支撑失稳坍塌的原因就是设计计算错误,或搭设错误所致。模板支撑计算属于工程计算中较简单的计算,但实际工作中优秀模板设计人员十分短缺,施工单位大多设计能力不足。造成这种原因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建筑市场扭曲的表现。如今的建筑人才市场对于浮躁和奢华,盲目追求高学历、名校,对于实用型人才不重视。不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对于建筑行业人才都是必不可缺少的要件。西西工程的模板工程是结构专业的硕士根本无法解决的。我多次与发达国家的建设专业人士共事,他们对于经验的要求和认同很高。建筑行业的龙头老大建设单位(房地产商)在此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往往是高学历云集,但实际上他们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很差,房地产商重金聘用高学历实属一种销售策略,并且我国的现行法律建设
一个关于悬挑脚手架的问题
最近在处理一下悬挑脚手架的问题,好像悬挑脚手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吧?有的请提醒下,谢谢!大家说说意见吧,小弟新人啊。 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问题 很多地方性规范要求搭设高度不大于24米,国家规定高度大于20米就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搭设高度是指什么高度?譬如: 1、我18层的建筑在第三层开始悬挑,我在第三层预埋工字钢加钢丝绳,往上每隔5层用钢丝绳卸荷一次,那我这个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是多高?,悬挑脚手架总的搭设高度又是多小? 规范上说钢丝绳不应作为受拉杆件计算。只是作为一个双安全的作用 。那是不是钢丝绳不能做为一种悬挑措施呢?那我第一种悬挑做法是否符合要求? 2、再一个,我18层的建筑从三层开始工字钢加钢丝绳悬挑。以后每隔18米最做一道卸荷即工字钢加钢丝绳的做法,每段悬挑完全独立。那我这个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又是多小?我脚手架的总搭设高度又是多小?[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