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施工技术探讨
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施工技术探讨 节水型农业越来越被重视,灌区为了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益,渐渐都采用混凝土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技术,以减少渠道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本文阐述了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特点及施工技术,以供大家探讨。 一、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施工顺序,通常是先浇渠底,后浇渠坡。这样,先浇的渠底混凝土板可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避免滑动变形,便于渠坡浇筑,施工时,多按伸缩缝分块浇筑。渠底、渠坡一般都是跳仓法浇筑(即先浇单数块,后浇双数块),渠底有时也按顺序分块连续浇筑。跳仓浇筑法的优点是已浇块与新浇块浇筑时间相隔较长,已浇块已经凝固硬化,因此在新浇筑侧旁混凝土时,其结构不会受到扰动;连续浇筑法则易扰动已浇而未凝固的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梯形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1.做好基础工作 浇筑混凝土前,土渠基应事先洒水浸润;在岩石渠基上浇筑混凝土,或需要与早期混凝土结合时,应将基岩或早期混凝土凿毛、刷净后,铺一层厚度为1~2c
现浇砼防渗衬砌渠道裂缝原因初探及对策
1.概述 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3%,不论从节水潜力还是用水比重考虑,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是农业灌溉节水,而农业灌溉节水的重点又在大型灌区。大型灌区节水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渠道防渗。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中,砼渠道防渗衬砌,由于其适应性广、耐久性好、糙率小,抗冲性能和防渗效果好而成为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节水工程措施,现浇砼衬砌渠道更是由于结构缝少、造价底、机械化程度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但运行中发现,约30%的现浇砼渠道在5年左右就出现裂缝(严重的1~2年),裂缝漏水不仅削弱了节水效果,减少了使和寿命,而且成为灌溉管理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裂缝数量和裂缝发生的程度,延长使用寿命,发挥更大效益。 2.砼现浇渠道裂缝的形式和特点 现浇砼衬砌渠道裂缝具有砼工程裂缝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大体积砼裂缝的突出表现。裂缝一经形成,就很难自身愈合。 根据现场调查,渠道裂缝多出现在尺寸较大的现浇砼板顺水流方向,缝位一般在渠道坡板坡脚以上1/4~3/4坡长范围内和渠底中部;冬季积水或行水的渠道,一般出现在水面附近
渠道的底坡是如何定义的?
各位朋友: 渠道的底坡是如何定义的?在各种版本的水力学(清华版)或流体力学(如吴持恭的)书中定义为: i=sinθ=Δz/Δl , Δl是指渠道的长度;但是,在工程制图中定义坡度为:i=tanθ=Δz/Δl’, 此处的Δl’是渠道长度的水平投影;当然在水力学计算中,对于坡度比较小的渠道,可以近似认为: i=sinθ≈tanθ ,不会有太大的误差。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或定义,到底那一个是正确的呢?有没有规范对此术语给出了定义?我手头资料有限,!因为我最近看到国外的由美国Merle C. Potter编写的Mechanics Fluids第三版中定义坡度s:s=tgθ;故产生疑问,清知道的前辈/朋友告诉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