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条形基础设计的一些问题
1、条形基础计算结果中Q(kn/m)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跟读取的砖混荷载有什么关系?我计算砖混条形基础时,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365KN/m,采用自动生成条形基础,进行碰撞检测,计算结果Q(kn/m)是492kN/m2,另外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626KN/m2,计算结果Q(kn/m)是481KN/m。还有另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349KN/m2,计算结果Q(kn/m)是256kn/m。2、砖混自动生成条形基础,进行碰撞检测与不进行碰撞检测的基础宽度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两段横墙间距4m,布置条形基础后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的基础宽度是2.3m,不进行碰撞检测的基础宽度是1.9m。为什么两个墙进行碰撞检测与不进行碰撞检测都是单墙基础,但是基础宽度却不一样了。3、两段墙间距只有1.8m,不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的两个单墙条形基础宽度都是2.2m宽,但已经超过两段墙的间距,进行碰撞检测后,生成双墙基础,基础宽度是4.3m,但是pmax却大于1.2fa,这种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4、砖混基础读取荷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读取砖混荷载,这样竖向力能够在墙上均匀扩散,另一种是读取PM荷载,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
本帖最后由 无间道 于 2014-2-17 21:01 编辑 砖混结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计算不认真,以致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酿成严重质量事故。首先,不少项目在缺少必要的地质勘察资料下凭经验或盲目进行基础设计,其后果是建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倾斜,或过于保守,导致浪费严重。其次,对变形缝设置不按规定,亦无相应技术措施,对墙体稳定和强度不作必要的验算,或仅按建筑设计作粗略估算,造成结构隐患。其三,在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计算方面,忽视刚度要求,挠跨比偏小;承载力计算一般只注意正截面的要求,忽视了斜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对房屋抗震要求,如圈梁、构造柱的布置等,普遍不够重视。以上通病,在国家颁发的相关规程、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是属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设计人员对此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学习规范,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但也有一些问题,规范尚未涉及,而按常规方法设计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会降低建筑的安全度,在此笔者提出与同行作一点探讨。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ZT
1、前言 砖混结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计算不认真,以致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酿成严重质量事故。首先,不少项目在缺少必要的地质勘察资料下凭经验或盲目进行基础设计,其后果是建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倾斜,或过于保守,导致浪费严重。其次,对变形缝设置不按规定,亦无相应技术措施,对墙体稳定和强度不作必要的验算,或仅按建筑设计作粗略估算,造成结构隐患。其三,在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计算方面,忽视刚度要求,挠跨比偏小;承载力计算一般只注意正截面的要求,忽视了斜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对房屋抗震要求,如圈梁、构造柱的布置等,普遍不够重视。以上通病,在国家颁发的相关规程、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是属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设计人员对此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学习规范,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但也有一些问题,规范尚未涉及,而按常规方法设计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会降低建筑的安全度,在此笔者提出与同行作一探讨。2、工程简介和基础设计某5层坡屋面砖混结构住宅楼,层高均为3m,另架空层层高2.2m,基础埋深H=1.5m,地基承
结构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
1、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自建房等,如图2-1所示。2、基础的构造组成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一下基础的构造组成,如图2-2所示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条形基础,建筑结构平法制图要点解读图2-2 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1)地基 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地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对房屋进行设计之前应对地基土层进行勘察,以了解地基土层的组成、地下水位、承载力等地质情况。(2)垫层 垫层位于基础与地基之间,将基础传来的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地基。基础垫层材料一般采用混凝土,荷载比较小时也可采用灰土垫层。(3)大放脚 基础底部一阶一阶扩大的部分称为大放脚。大放脚可以增加基础底部与垫层的接触面积,减少垫层上单位面积的压力。(4)基础墙 基础顶面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墙体称为基础墙。(5)防潮层 为了防止水分沿基础墙上升,防止墙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