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条形基础设计的一些问题
1、条形基础计算结果中Q(kn/m)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跟读取的砖混荷载有什么关系?我计算砖混条形基础时,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365KN/m,采用自动生成条形基础,进行碰撞检测,计算结果Q(kn/m)是492kN/m2,另外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626KN/m2,计算结果Q(kn/m)是481KN/m。还有另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349KN/m2,计算结果Q(kn/m)是256kn/m。2、砖混自动生成条形基础,进行碰撞检测与不进行碰撞检测的基础宽度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两段横墙间距4m,布置条形基础后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的基础宽度是2.3m,不进行碰撞检测的基础宽度是1.9m。为什么两个墙进行碰撞检测与不进行碰撞检测都是单墙基础,但是基础宽度却不一样了。3、两段墙间距只有1.8m,不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的两个单墙条形基础宽度都是2.2m宽,但已经超过两段墙的间距,进行碰撞检测后,生成双墙基础,基础宽度是4.3m,但是pmax却大于1.2fa,这种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4、砖混基础读取荷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读取砖混荷载,这样竖向力能够在墙上均匀扩散,另一种是读取PM荷载,
砖混桩基础条形承台梁的疑问
手上一工程,6层砖混结构,采用PHC管桩+条形承台梁,而对于计算模型有些疑问,还望高手指点一二!! 做法一:1、先用JCCAD进行基础导荷载,读砖混荷载,根据地基基础规范来确定是否计算地震荷载,取墙下均部线荷载。2、计算基础梁截面大小及配筋,可以用MORGAIN、理正结构工具箱或者其他的计算软件,按连续梁计算。3、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确定作用在承台上的集中荷载,进而确定桩型、桩数以及桩径。做法二:计算时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0,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所需桩,条形承台梁配筋取用模型计算的底框梁配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改变)不知道上述两种做法哪个更合理些??还望高手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