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方式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我国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已使用IEC规定,其分类仍然是以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接地组合来分,一般分为TN、TT、IT系统等。上述字母表示的含义: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其中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关系。其中T表示与电源接地点无连接的单独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连接。 根据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否合并的情况,TN系统又分为TN-C、TN-S及TN-C-S系统。 TN-C系统:保护线与中性线合并为PEN线。 TN-S系统:保护线与中性线分开。 TN-C-S系统:在靠近电源侧一段的保护线和中性线合并为PEN线,从某点以后分为保护线和中性线。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常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进行间接触电的防护。 一、 TN系统 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到保护线上,并与电源的接地点相连,这个接地点通常是配电系统的中性点。 TN系统
新手求是之1.pe母排接地方式
本人新手,有事请教。一变配电房工程,变压器室,低压室、高压室分开布置,低压使用tn-s系统,变压器低压侧(即从变压器低压侧至低压进线总柜选用密集母线),本人初选5相母线,到前辈处说认为应选4相母线足矣,其认为pe线在低压柜处接地就ok,因为变压器低压侧在变压器处接地后实则与低压柜处pe母线接地处是连通的。(在地下的地网连通)。我到以前的工地实地考察,果真是这样。本人观点,tn-s系统的优点主要是在相线与pe相间形成金属性回路,在负荷端发生接地短路,能形成一个金属性短路,电流很大以至能使低压出线开关跳闸,从而保护各设备及人身安全,降低火灾风险(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tt系统的相线及pe线之间,其并没有形成金属性回路,短路时电流很小,开关不能有效跳闸,以至短路电流发热使发生火灾)。如该前辈所述,pe线接低压室的地网,相线(实际上是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在变压器室接地,两者之间的回路虽然说有一个回路,但其实际上是通过φ16圆钢连接的,其阻抗远大于使用铜排连接,短路电流会变小,这会不会影响到低压出线开关不能跳闸?另外,虽然设计时变压器室与低压室地网是连通的,但因为其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ZT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影响摘要: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关键词: 中性点 接地方式1 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
高电阻接地方式标准IEEE
发电机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方式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的间歇性弧光暂态过电压和两次(或多次)重烧的动态过电压。美国在30-40年代,对高阻接地方式进行暂态仿真试验,给出了重燃弧过电压与中性点接地电阻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4]。研究表明,发电机单相接地、任意重燃次数的过电压数值Utr与中性点电阻的功耗(kW)、三相定子绕组对地电容的无功伏安(kVA)有关,当二者的比值γ≈1.0时,Utr=2.6Eph(Eph为额定相电压),这相当于新机出厂试验电压3.5Eph的75%,进一步减小中性点接地电阻值R(即增大电阻的功耗),对减小Utr的作用已不明显,因此得出结论:为确保发电机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电压 (式中C0为发电机电压回路每相对地电容值),IEEE的相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