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单芯电缆接地方式如何选择?
lnyz
lnyz Lv.3
2010年12月14日 19:23:39
只看楼主

我公司有35kV电缆线路一回,电缆型号为YJV-26/35-1*240,长度为1.4公里,请问该采用何种接地方式更为合适,单点直接接地、两端直接接地还是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我的想法是采用两端直接接地应该比单点直接接地更好,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则太复杂了,请问两端直接接地可行吗?

我公司有35kV电缆线路一回,电缆型号为YJV-26/35-1*240,长度为1.4公里,请问该采用何种接地方式更为合适,单点直接接地、两端直接接地还是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我的想法是采用两端直接接地应该比单点直接接地更好,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则太复杂了,请问两端直接接地可行吗?
免费打赏
zyz8438
2010年12月14日 20:09:18
2楼
两端直接接地不太合适。1.4公里不算太长,可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过电压保护器接地。

[ 本帖最后由 zyz8438 于 2010-12-15 14:40 编辑 ]
回复
水轮发电机
2010年12月14日 20:37:21
3楼
应计算一下,感应电压多大。估算接地应采用两端直接接地,同时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我做过项目电压和其他条件一样,就是长度长一点为3.5km。接地就是这样的,运行已5年,一切正常。

zyh1980红茶:您好,我现在是 ZA-YJV22-26/35-1×500电缆长度3975米,采用的是两端保护接地,中间直接接地,供电公司审查时说不符合规范,要求用7个电缆接地箱,不太懂具体模式,您能把接地图纸传给我一下吗?谢谢372557136@qq.com

回复
tline
2010年12月14日 21:16:37
4楼
2楼斑竹的回答非常不认同
这不是长短的问题
这肯定要计算电缆运行中对金属护套感应电压,根据此来确定是否能采用一端直接接地,一端保护接地的模式
回复
zyz8438
2010年12月14日 21:32:37
5楼
呵呵,老兄很久不见了呢!
你说的有道理,有时候经验害死人呢!:lol
回复
lnyz
2010年12月15日 08:56:20
6楼
设计规范是这样规定的:
4. 1. 11 交流系统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路不长,且能满足本规范第4.1.10条要求时,应采取在线路一端或中央部位单点直接接地(图4.1.11-1)。
2 线路较长,单点直接接地方式无法满足本规范第4.1.10条的要求时,水下电缆、35kV及以下电缆或输送容量较小的35kV及以上电缆,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图4.1.11-2)。
3 除上述情况外的长线路,宜划分适当的单元,且在每个单元内按3个长度尽可能均等区段,应设置绝缘接头或实施电缆金属层的绝缘分隔,以交叉互联接地,(图4.1.11-3)。
回复
zyz8438
2010年12月15日 09:42:08
7楼
关键这个长度不好界定!多长为不长?多长为较长?多少以上又算长?
回复
有一片海滩
2010年12月15日 10:52:36
8楼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回复
xingdingshu
2010年12月15日 12:59:04
9楼
学习一下,不错的回复
回复
lnyz
2010年12月15日 13:50:06
10楼
请问8楼的依据是哪来的?我是从《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看到的,“ 线路较长,单点直接接地方式无法满足本规范第4.1.10条的要求时,水下电缆、35kV及以下电缆或输送容量较小的35kV及以上电缆,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
回复
zyz8438
2010年12月15日 14:41:04
11楼


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对待。对于有条件的35kV单芯电缆,还是建议不要采用两端直接接地方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