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有35kV电缆线路一回,电缆型号为YJV-26/35-1*240,长度为1.4公里,请问该采用何种接地方式更为合适,单点直接接地、两端直接接地还是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我的想法是采用两端直接接地应该比单点直接接地更好,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则太复杂了,请问两端直接接地可行吗?
我公司有35kV电缆线路一回,电缆型号为YJV-26/35-1*240,长度为1.4公里,请问该采用何种接地方式更为合适,单点直接接地、两端直接接地还是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我的想法是采用两端直接接地应该比单点直接接地更好,分单元分区段交叉互联接地则太复杂了,请问两端直接接地可行吗?
12楼
很好!!!!!!!!!!!!
回复
13楼
学习了,长见识了。:victory:
回复
14楼
8楼的说明依据是哪里的能说一下出处吗?是不是电压等级高?是不是要求不一样?
回复
15楼
赞同8楼说法,一端接地,采用交叉敷设。
环流害人不浅,我有过切身经历。
回复
16楼
(6) 为使导线截面积等于或大于185mm2 的单芯电缆所构成的相当长的三相线路的阻抗达到一定程
度的平衡,应每隔15m 以内,将各相换位一次;
亦可将三根不同相的单芯电缆按品字形敷设;
如走线的长度不超过30m 者,则不必采取此项措施;
(7) 若线路中每相有几根单芯电缆并联时,所有电缆应沿相同的路径敷设和具有相同的截面积;
此外,为了防止电流负载的分配不均匀,属于同相的电缆应尽量同其他相的电缆交错排列。例如:
每相有六根电缆时,正确的排列次序见表2.11.18.1。
(8) 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外护层,只能在一点接地。
不知道这种规范能不能补充8楼的,
回复
17楼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都要接地,因此电缆的铝包或金属屏蔽层都要接地。通常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问题: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
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如果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绝缘或绝缘后连接成交*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由此可见,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方式有下列几种:
1.护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可采用方式;
2.护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屏蔽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常用方式;
3.护层交*互联----常用方式;
4.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互联---效果最好的接地方式;
5.护套两端接地---不常用,仅适用于极短电缆和小负载电缆线路。
中低压电缆附件产品有哪些主要种类?
中低压电缆附件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产品种类主要有热收缩附件、预制式附件、冷缩式附件。它们分别有以下特点:
(1) 热收缩附件
所用材料一般为以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EVA)及乙丙橡胶等多种材料组分的共混物组成。
该类产品主要采用应力管处理电应力集中问题。亦即采用参数控制法缓解电场应力集中。
主要优点是轻便、安装容易、性能尚好。价格便宜。
应力管是一种体积电阻率适中(1010-1012Ω•cm),介电常数较大(20--25)的特殊电性参数的热收缩管,利用电气参数强迫电缆绝缘屏蔽断口处的应力疏散成沿应力管较均匀的分布。这一技术只能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附件中。因为电压等级高时应力管将发热而不能可*工作。
其使用中关键技术问题是:
要保证应力管的电性参数必须达到上述标准规定值方能可*工作。
另外要注意用硅脂填充电缆绝缘半导电层断口出的气隙以排除气体,达到减小局部放电的目的。
交联电缆因内应力处理不良时在运行中会发生较大收缩,因而在安装附件时注意应力管与绝缘屏蔽搭盖不少于20mm,以防收缩时应力管与绝缘屏蔽脱离。
热收缩附件因弹性较小,运行中热胀冷缩时可能使界面产生气隙,因此密封技术很重要,以防止潮气浸入。
(2) 预制式附件
所用材料一般为硅橡胶或乙丙橡胶。
主要采用几何结构法即应力锥来处理应力集中问题。
其主要优点是材料性能优良,安装更简便快捷,无需加热即可安装,弹性好,使得界面性能得到较大改善。是近年来中低压以及高压电缆采用的主要形式。
存在的不足在于对电缆的绝缘层外径尺寸要求高,通常的过盈量在2-5mm(即电缆绝缘外径要大于电缆附件的内孔直径2-5mm),过盈量过小,电缆附件将出现故障;过盈量过大,电缆附件安装非常困难。特别在中间接头上问题突出,安装既不方便,又常常成为故障点。
此外价格较贵。
其使用中关键技术问题是:
附件的尺寸与待安装的电缆的尺寸配合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另外也需采用硅脂润滑界面,以便于安装,同时填充界面的气隙。
预制附件一般*自身橡胶弹力可以具有一定密封作用,有时可采用密封胶及弹性夹具增强密封。
3) 冷缩式附件
所用材料一般为硅橡胶或乙丙橡胶。
冷缩式附件一般采用几何结构法与参数控制法来处理电应力集中问题。几何结构法即采用应力锥缓解电场集中分布的方式要优于参数控制法的产品.
与预制式附件一样,材料性能优良、无需加热即可安装、弹性好,使得界面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与预制式附件相比,它的优势在如安装更为方便,只需在正确位置上抽出电缆附件内衬芯管即可安装完工。所使用的材料从机械强度上说比预制式附件更好,对电缆的绝缘层外径尺寸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电缆附件的内径小于电缆绝缘外径2mm就完全能够满足要求。因此冷缩式附件已成为中低压以及高压电缆采用的主要形式。
其最大特点是安装工艺更方便快捷,安装到位后,其工作性能与预制式附件一样。
价格与预制式附件相当,比热收缩附件略高,是性价比最合理的产品。
其使用中关键技术问题与预制式附件相同
另外,冷缩式附件产品从扩张状况还可分为工厂扩张式和现场扩张式两种,一般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冷缩式附件多采用工厂扩张式,其有效安装期在6个月内,最长安装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否则电缆附件的使用寿命将受到影响。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冷缩式附件则多为现场扩张式,安装期限不受限制,但需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专用工具一般附件制造厂均能提供,安装十分方便,安装质量可*。
在制作10KV电缆头(端头和接头)时,为什么在电缆端部将主绝缘层削“铅笔头”形状?不削会有什么害处?----镇海鲍先生问
答:在制作终端头时,可以不削铅笔头。但是,如电缆绝缘端部与接线金具之间需包绕密封带时,为保证密封效果,通常将绝缘端部削成锥体,以保证包绕的密封带与绝缘能很好的粘合。
在制作中间接头时,如果所装接头为预制型结构(含预制接头、冷缩接头),绝缘端部不要削成锥体,因为这种类型的接头,在接头内部中间部分都有一根屏蔽管,该屏蔽管的长度只比铜或铝连接管稍长,如电缆绝缘削成锥体,锥体的根部将离开屏蔽管,连接管部分的空隙将不会被屏蔽,从而影响到接头的性能,造成接头在中部击穿。如果所装接头为热缩型或绕包型结构时,绝缘端部必须削成锥体,即制成反应力锥,同时必须将锥面用砂带抛光,因为锥面的长度远大于绝缘端部直角边的长度,故而沿着锥面的切向场强远小于绝缘直角边的切向场强,沿锥面击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接头的性能。
电缆附件中应力管和应力疏散胶主要用于缓和分散电应力的作用,能否介绍一下应力管和应力疏散胶的材质构成,应力管和应力疏散胶中是否含有半导体成分?----镇海鲍先生问
答:应力管和应力疏散胶的材质构成都是由多种高分子材料共混或共聚而成,一般基材是极性高分子,再加入高介电常数的填料等等。应力管和应力疏散胶中是否含有半导体成分这就要看生产厂家的材料配方了,有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回复
18楼
电缆接地示意图,可以按照附件图施工,一端直接 接地,另一端经保护接地。中间如果能交差换位还是不错的。
回复
19楼
有人简单几句,有人长篇大论,结论且很少,告诉计算方法的好象也不多?
17楼朋友说出了依据“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那么,如何计算单芯电缆在屏蔽层上(因电流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压呢?
这与电缆结构和电流大小有关,具体计算方法也不能按《设计规范》中的公式,建议楼主向“电缆制造厂”技术部门询问,每km*400A电流时产生的感应电压是多少,如果0.7km通过设计电流时的感应电压小于100V时,可以在电缆中间接地,两端装过电压保护器(电缆接地保护箱)。如果大于100V且超的不多时,请厂家出个建议(接地的做法)。如果超很多时,只能把1400米(等)分成三段,做成“交叉互联”,可两端接地了(有交叉互联接地箱的)。
以前做过35KV400平方的单芯电缆,长度好象是1200多米,设计与厂家建议,采取的是“中间接地,两端装电缆接地保护箱(过电压保护器)”。
[
本帖最后由 lingxuct 于 2010-12-17 11:39 编辑 ]
回复
20楼
呵呵学习中,对于高压电缆还真没做过
回复
21楼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