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朋友讨论结构刚度大好还是小好,个人理解如下: 我们一直说结构抗震,但地震要发生是谁也阻止不了的,而且破坏力是很强大的.所以,谈抗震其实应该称之为防震或避震或减震.而不是抗震.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结构能敢硬碰硬。 所以,规范一直强调,概念设计。 阐述如下,请各位指正: 1、首先,结构设计时,一要要避开不利位置(场地选择),二要要减弱地震作用(结构形式、墙体材料等)。三要延性结构设计。真正遇到大震时,让结构也打个太极,只有变形才能释放压力。而一味地加大结构刚度只是一种“笨方法”。真正遇到大震时,刚度太刚的结构可能因为地震作用过大而首先破坏。
我们一直说结构抗震,但地震要发生是谁也阻止不了的,而且破坏力是很强大的.所以,谈抗震其实应该称之为防震或避震或减震.而不是抗震.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结构能敢硬碰硬。
所以,规范一直强调,概念设计。
阐述如下,请各位指正:
1、首先,结构设计时,一要要避开不利位置(场地选择),二要要减弱地震作用(结构形式、墙体材料等)。三要延性结构设计。真正遇到大震时,让结构也打个太极,只有变形才能释放压力。而一味地加大结构刚度只是一种“笨方法”。真正遇到大震时,刚度太刚的结构可能因为地震作用过大而首先破坏。
呵呵,我是这么想的,地震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客,是一个欺强不欺弱的侠客。对于,太刚的结构,地震看它不顺眼,你强我地震比你还强。而对于很柔的结构,虽然能经受住地震作用,但由于变形过大,内部装修啊,墙体啊都破坏了,当然也不行啦,况且风也看它不顺眼了,这样的结构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需要,没人敢住。因此,规范强调结构刚度不能太弱。
2、其次,在结构使用周期内,发生地震的的概率还是很小的。所有结构都加大刚度而又没有发生地震,对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现状来说还是承受不了的。所以,规范提“三水准”设计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结构刚度太大,不是不好,而是没必要。
3、建议,今后改“抗震”为“防震”或“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