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声.原创】朝露分享:搞结构的你,为什么这么苦逼?
譬如朝露
2017年05月02日 14:31:18
只看楼主











































《设计之声》专栏本期推荐原创作品










 



 










作者 | 朝露








地产设计管理人








微信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好你个二传手!








最近一个工程需要接触不太熟悉的无梁楼盖。







项目概况:







地标型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



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复杂超限项目);



典型柱网9米X9米;



五层地下室,层高从负一层到负五层分别是5.4、5.4、3.8、4.7、4.7米;



地下室考虑机械车库使用净空需求以及商业层的空间要求,必须最大限度减小结构构件厚度,释放净高。







1.png










这事可不是简单到爆?找设计院或无梁楼盖厂家设计出几个不同楼盖形式的技术方案,再揉一起,扔给成本算个经济账,再扔给工程讨论几句,不就可以解决了么?







想法Perfect!







果不出所料,两三天内,配合单位都乖乖的提供了技术方案,晃了一眼,资料细致到了准确计算的模型、施工图深度一般的技术方案、乃至非常详尽的经济指标。挺不错嘛,如果乙方都这么给力的话,工作该多省心~~







冰雪机智的我,该去网上查查假期怎么去消遣了!







至于技术方案嘛,呵呵,麻利的拼凑组合一下,要不就扔出去先?







正准备这么做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想起一位大哥前几天批评我的话:








你,没有用心!







隐隐又觉得这样做欠考虑。







再想想,就回忆起以前做设计时候,接触过的一个无梁楼盖工程。

















 



 




 





2、为什么结构设计这么苦!






还特么没钱?














这是当时作为结构设计小鲜肉,唯一做过的无梁楼盖项目。







项目概况:







大型综合体的零售商业业态裙楼;



纯框架结构,典型柱网9米X9米;



地下三层,地上7层;



一层层高6米,以上层层高均为5.4米;



应业主对于净空和感观的要求,除了楼梯间、电梯间等位置采用了普通梁板,其余大量采用了蜂巢式无梁楼盖。







2.png










在这个工程中,我的收获简单明了:








第一次做了无梁楼盖的设计,积累了点新经验;








分了点性价比不高的产值;








同时,该工程在的当时也算是地标性建筑,算是混了个小业绩吧。







也有许多地方原本可以做的更好:








应该多去看看无梁楼盖现场的施工工艺,但为了画图赚产值,我火急火燎的投入了下一个项目的征程,竟然不可思议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没有想着去看一眼--也可见那个时候设计还是挺火的;








完全有条件去把这种楼盖形式的成本摸个透彻,但心中却想—费那功夫干啥呢,成本关我毛事呢;








至于为什么采用无梁楼盖,这对于整个项目方案有什么样的意义?这特么不是建筑要考虑的事情么,压根没有去琢磨过。








真想知道当时脑子头为什么进了这么多水。







同时,这个工程也给了我一些不太愉快的回忆:








根据甲方需求,项目前前后后从施工时期的调整到主体做完后的改造,大大小小的改图改单达40多次;








甲方在前期修改中支付了一点象征性的修改费后,就一心想用免费劳动力了;








商场引进了一家大牌奢侈品包的主力店,甲方乾坤大挪移一般,说,这些修改要求都是这家主力店提的,你们去找他们谈设计修改费吧;








有意思的是,我们几个专业的人真去谈了,大家路上开玩笑的说,这点修改费也不就是几个奢侈品包的钱么?到了开会谈钱,奢侈品商家果然高大上,连端茶的小妹儿都漂亮得赛过我们院花,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算是不愉快当中的唯一一点欣慰;








更有意思的来了,谈费用的会议上,各个专业都慷慨陈词,沉痛哭述了自己的修改量,到我说修改的重灾区--结构专业的了,奇了怪,一公开说话就紧张得结巴,那么多工作量硬是没有表达出来,是那种整段垮掉的效果—而端茶的漂亮小妹儿就在旁边看到了我整个出糗过程...感觉糟透了;








果然不出所料,奢侈品的老板是打太极的高手中的高手,张三丰一般的宗师,谈判中尽是瞎扯淡,压根没有想过出一分钱。








真心觉得设计不好做--那么辛苦,还没有预期的回报。







脑海中又响起这句话:








你,没有用心!







这不才恍然大悟:








在技术层面上,一个项目给我来带的100分的技术经验积累机会,只被动吸取了可能还不到60分;








在管理层面上,对于“谈钱”这么重要的事情,要么是没有充分准备(忙着看美女去了),要么是没有能力(没见过大场面,说话舌头都没捋直),总之就是搞砸了。







做结构辛苦?没有钱?







就那态度和能力,做啥能做好?







活该!

















 



 




 





3










没有捷径









思绪又回到了现在的工程上,还好机智的我用三秒禅稳了一手。







我得想好好梳理下该怎么着手做这件事,要知道,在项目中采用不太常用的结构形式,在设计管理角度,需要考虑的因素要非常全面—换句话说,到处都是坑。







首先需要落实几个方案的详细经济对比:








就本项目条件而言,要么做大板加柱帽的形式,要么做空腹楼盖,要么做蜂巢式无梁楼盖;








需要落实各方案提供方是在完全相通的条件下:相同跨度、荷载、计算等,完成的技术方案,才具有可比性;








技术方案要精细到钢筋用量、混凝土用量、模板用量、芯模用量—才能让成本部算出清晰的成本账,同时,这些量是否准确,也需要抽查复核。







说到这里可以发现:








在方案前期做详尽的结构方案对比,用定量的成本数据作为决策依据之一,是永远绕不开的基础工作;








同时技术方案这个工作也必须依赖设计院完成,这确实有一定工作量,但作为设计人配合做完一次后,对经济账也会做到心中有数,这个经验很宝贵--既然不可避免,就往好处想吧;








有朋友会说,有些特定的无梁楼盖产品,需要特定厂家进行辅导设计,设计院还不太清楚和熟悉怎么设计和计算…这事还挺关键的,如果不能把设计技术抓在手中,树立技术权威性,那么设计的地盘会被蚕食得越来越小。







算完经济账,必须协同工程朋友一起进行施工实施性的充分论证:








这其中涉及专业厂家的分包施工,不同的工艺,工序穿插,会不会对施工工期有不利影响;








现场管理复杂程度增大,站在工程部兄弟的角度,他们确实会有各种意见和顾虑;








既要保证工期又要保证落地质量,这其中有没有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也是关键因素。








设计管理需要我们更多考虑成本、时间、质量三个维度的平衡。







再往下可以延伸学习无梁楼盖对于项目的意义:








对地下室而言,通过压缩层高节约的经济价值范畴是比原来想得要广—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基坑护壁、结构竖向构件、抗浮锚杆、抗浮板、地下室外墙建筑防水、甚至相应的内部隔墙和防火卷帘及管线等,都会有不同层度节约,这个账是可以明确算出来的;








对于塔楼而言,有一个非常大的潜在价值,在于项目高度受限同时容积率做不满时,通过压缩层高可以实现加层的炫酷效果--增加一层按2000方,每方1万元保守计算,就是2000万的价值!







结构设计管理在以上价值点是可以大力探索下的。







尽管有各种乙方的有力支撑,但要把所有的技术信息准确的归集起来,并把技术、经济、时间因素吃透,并作出有利于项目价值,有利于公司利益的正确判断,并不容易,甚至是相当费神,这需要我们潜下心来下功夫:








在设计技术上,即使没有时间深入到设计细节,但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条款却是要仔细研读的,并需要把关设计提供的比较方案是否合理和准确;








在工程方面,需要深度了解新技术对于施工工艺和现场进度管理的要求,并以公司利益为最大目标协调与工程兄弟的配合,同时识别并规避风险;








在成本方面,不能局限在就事论事的成本比较,更应时刻培养大成本的视野,才能实现我们技术经验的最大化价值输出。







相同的坑,我不愿意掉进去第二次;以前没有上扎实的课,这次有了机会补起来。







这其实还是那位神秘大哥给我的指导:







一句话,没有捷径。







3.png
















感谢CC大可的美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果你喜欢朝露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原创




征集

















征集内容:


设计项目经验总结,热议话题讨论,(设计、生活、工作)中的趣事片段,以转行、求职、裸辞、跳槽、考研等为主题个人经历分享,规范条文解析,注册政策以及相关问题讨论的专业内容。










专栏作者:

58位; 原创作品 : 150多篇





投稿QQ:

2355735304





作品评选:

定期组织优秀原创作品评选,颁发荣誉证书及土木纪念品。





优秀的原创作品,易筑结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推荐













设计之声优秀作品推荐




【设计之声.原创】审查师PK设计师斗智斗勇“互撕”大戏






【设计之声.原创】建筑市场“夕阳下”—结构女设计师正能量发声







【设计之声.原创】祭奠我的结构梦,再见土木,再见一注








【设计之声.原创】<8年10单位>一个土木人的成功失败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结构设计,梦归何处,路在何方?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热议结构“七年之坎”一位地产结构师忠告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10年磨一剑地产新秀谈结构设计VS设计管理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设计个体如何为事务所新资质政策做点准备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一位“魔都”结构师在磨难中反思·在曲折中前进(7年漫谈)




【设计之声.原创】——“注之策”——


 




【设计之声.原创】设计不止眼前的苟且


 




【设计之声.原创】“宝刀未老”结构老生追忆13年的设计路.随感系列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1300字的鸡汤文来自一位高逼格结构师




【设计之声.原创】中国建造师三部曲—疯狂、混乱、回归




【设计之声.原创】10.1特刊:祭奠青春,记述土木旺的'春天凋零史"


 




【设计之声.原创】结构圈的“文艺男”追忆年少时光




【设计之声.原创】行.走---写在结构行业破冰触底之时


 





免费打赏
goblebs
2017年05月03日 11:32:36
2楼
几千年来,不单是搞结构,搞技术在天朝本来属于底层,技术不苦逼谁苦逼
回复
杰巴狗儿
2017年05月03日 13:05:44
3楼
感谢分享一起加油
回复
丶初学者
2017年05月03日 16:34:07
4楼
感谢分享一起加油
回复
tjshilide
2017年05月03日 17:12:47
5楼
感谢分享。你更多的是从管理出发。无梁楼盖结合有限元计算才能发挥优势。确实之前用的少。
回复
两个苹果
2017年05月03日 21:21:57
6楼
看了楼主的文章,感到学到好多,关键是心态,做事的心态。
回复
jxzyj
2017年05月04日 06:43:50
7楼
楼主真是用心了,向你学习。
回复
goblebs
2017年05月04日 10:00:10
8楼
goblebs 发表于 2017-5-3 11:32 几千年来,不单是搞结构,搞技术在天朝本来属于底层,技术不苦逼谁苦逼个别例子能说明什么问题,比如“一个朋友”“一个熟人”“一个亲戚”等等
回复
thjwxci
2017年05月04日 10:20:47
9楼
几千年来,不单是搞结构,搞技术在天朝本来属于底层,技术不苦逼谁苦逼
回复
yccming
2017年05月04日 14:51:28
10楼
技术不苦逼谁苦逼:'(
回复
土木小精灵1
2017年05月04日 15:25:58
11楼
因为安全问题 只有发生了大家才信 现在动不动优化和甲方就拿没事儿来搪塞 加上设计院的被动 根本就不叫设计 就是画图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