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问与答】2015.10.27【地震】基本知识(连载)
曾晓峰
曾晓峰 Lv.14
2015年10月27日 08:40:50
只看楼主

大家好! 感谢各位同行长期以来对【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参与、关注、指导。在此真心谢谢了!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改版【每日——问与答】有好的话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大家讨论或解决。就我本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由于本人知识局限,对钢结构及高难的特种结构不甚了解,不能答复时还望谅解,也希望其他同行能给与指导。

大家好!
感谢各位同行长期以来对【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参与、关注、指导。在此真心谢谢了!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改版【每日——问与答】有好的话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大家讨论或解决。就我本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由于本人知识局限,对钢结构及高难的特种结构不甚了解,不能答复时还望谅解,也希望其他同行能给与指导。

免费打赏
夜雨神
2015年10月27日 08:50:10
2楼
奋斗!奋斗!努力!努力!加油!加油!:lol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0月27日 08:51:04
3楼
■1.13工程破坏
1.13.1房屋建筑破坏
地震时各类房屋的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也是抗震工作的主要对象。工程结构的破坏情况随结构的类型不同和抗震措施情况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在同烈度地区内的同类型房屋,其破坏程度不尽相同。
【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破坏】:房屋建筑受到超过材料承载能力的地面强烈运动产生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地震作用,使结构产生裂缝或很大变形,以致不能恢复原状,如果在地震反复作用下结构的裂缝和变形继续发展超过了容许限值,结构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导致倒塌。
【砖石结构房】:在多层【砖石结构房】(砌体结构)屋中,最常见的强度破坏(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破坏)是墙身出现交叉裂缝,在强烈的反复多次地震作用后,砖墙被震酥,甚至崩解,导致砖房倒塌。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0月27日 08:52:16
4楼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强度破坏是构件的混凝土裂缝,如果箍筋不足,又受到强震连续作用,混凝土的核心区被震酥,从而丧失承载力,也会导致房屋的严重破坏或倒塌。另外,在震中区扭转现象也很普遍,有的独立门柱、亭塔被扭断。
回复
d调华丽
2015年10月27日 09:07:38
5楼
多谢曾工给新手学习的机会 一如既往支持~~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0月27日 09:08:33
6楼
夜雨神 发表于 2015-10-27 08:50 奋斗!奋斗!努力!努力!加油!加油!漫漫来,【竖持】比什么都重要.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坚持】。与夜雨神及各位朋友共勉!
回复
ytg123456
2015年10月27日 09:30:16
7楼
第一个图片填充墙是空斗墙。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0月27日 09:40:09
8楼
ytg123456 发表于 2015-10-27 09:30 第一个图片填充墙是空斗墙。第一个图片填充墙是空斗墙:victory: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0月27日 10:10:15
9楼
d调华丽 发表于 2015-10-27 09:07 多谢曾工给新手学习的机会 一如既往支持~~【整理重发】【网友问】■填充墙转角位置是否需设置构造柱?对填充墙转角位置(含外墙转角、内墙转角、内外墙交接位置)是否均须设置构造柱?按目前规范对此有无明确要求?答:对填充墙及非承重墙构造柱布置要求,目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3.3.2~13.3.4有相关规定,其它根据不同墙体材料在各类规范中也有相应规定,但都低于上述要求。 砌体结构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7.3.1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中6度、7度、8度、9度房屋层数分别:七、≥六、≥五、≥三时构造柱布置要求基本与题目中填充墙构造柱布置相同。1.“房屋四大角、……纵横墙交接处应(宜)设构造柱”是因砌体结构承重墙在地震作用下墙体交接处会产生较大的应为集中,该节点周边墙体可在构造柱和墙体拉筋共同作用下能更好的提高纵横墙的整体性能. 2.填充墙在上述部位规范未做规定,我想主要是因填充墙是非结构构件,受力机理虽然相似,但受力大小、重要程度还是相差很远,所以规范未做明确规定。 3.你既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倾向于应(宜)在填充墙转角位置、T形位置节点设置构造柱的。对于你这关点,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不了几年国家或多数地方一定会向这个方向接近。理由是:现行《抗规》13.3.4-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而部分地方标准如:浙《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4.2.7“砌块墙长度大于等于5m或超个层高2倍时, 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绍兴等地要求:填充外墙构造柱间距应小于等于3米。从上看:加气块填充墙要求和部分地方要求已明显高于《抗规》13.3.4-4要求, 并向所有转角及纵横交接处设构造柱接近。实际上所有转角及交接处都做构造柱非常便于施工,省得留斜插(站施工场地太大),增加点造价相对于房价只是9牛一毛,且有利于抗震。
回复
ryanstella
2015年10月27日 10:58:48
10楼
曾工,您好?
假设现在有一个梯柱250*300尺寸的梯柱配筋,纵筋4根20或者6根16的都可以满足要求。请问除了考虑钢筋间距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大直径钢筋和小直径钢筋配筋分别在哪些情况下用比较合理?
如果是250*600的扁长柱,8根20的合理还是12根16的合理?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10月27日 14:49:44
11楼
ryanstella 发表于 2015-10-27 10:58 曾工,您好?假设现在有一个梯柱250*300尺寸的梯柱配筋,纵筋4根20或者6根16的都可以满足要求。请问除了考 … 答:非常高兴【又能】同你一起讨论。 1.梯柱250*300;250*600正常情况下它们的高都是250,否则就不应设为250*300,而应设为300*300. 2. 从上得:该两梯柱的高即该两梯柱的主要受力方向都是250,也就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都是250。由此又可得出该两梯柱的破坏机理是相同的,主要矛盾也是相同的,故我们采取的措施也应是相同的。 3. 由于梯柱高度方向尺寸偏小,当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偏大时(如Φ22~25),会造成混凝土粘结强度不足及节点核心区钢筋设置困难。当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太小时(如小于Φ14),在相同箍筋间距的情况下,由于箍筋间距s除以纵向钢筋直径d即(s/d) 増大, 使柱的延性下降, 故不宜采用。参《异》条文说明6.2.3。 另外柱钢筋相对粗一些,在施工过程中更易保证钢筋竖直,能减少相对误差。 4.根据上述原理,该两梯柱纵筋配Φ16或Φ20均可,不过我个人认为配Φ16~Φ18更好,因上述3是对普遍意义而言,而梯柱都较短(又名:梯间短柱)施工时更能保证钢筋竖直,且梯间短柱箍筋间距一般都较小(为100)。所以该两梯柱纵筋【宜】配Φ16~Φ18钢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