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城软件大厦建筑总平面鸟瞰图 软件大厦主体结构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该工程于2005年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抗震专项审查,2006年完成施工图设计,2009年竣工,目前已投入使用。2 建筑设计主要特点 苏州科技城软件大厦为一个条形的连贯的复合曲线形结构,它在三个维度的空间中,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柔软单纯的有机造型创造了富有生机的天际曲线,构成了城市特异的地标,其主要建筑特点为:1)平面设计呈U形;2)北侧内院屋面逐渐跌落;3)南立面呈外倾;4)屋面从5层起呈斜坡收缩状。
苏州科技城软件大厦建筑总平面鸟瞰图
软件大厦主体结构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该工程于2005年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抗震专项审查,2006年完成施工图设计,2009年竣工,目前已投入使用。
2 建筑设计主要特点
苏州科技城软件大厦为一个条形的连贯的复合曲线形结构,它在三个维度的空间中,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柔软单纯的有机造型创造了富有生机的天际曲线,构成了城市特异的地标,其主要建筑特点为:1)平面设计呈U形;2)北侧内院屋面逐渐跌落;3)南立面呈外倾;4)屋面从5层起呈斜坡收缩状。
软件大厦底层结构平面图
软件大厦3层结构平面图
软件大厦6层结构平面图
3 结构设计主要特点
软件大厦主体结构为体型复杂、平面及竖向均不规则的特别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具体如下:由于平面呈U形且较狭长;2层、3层结构平面凹进一侧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从5层起,建筑立面从U形的两顶端向底部口斜向收缩,从7层起,端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从3层起,南面外立面外倾,最大外倾尺寸为8.4m,为后部框架梁跨度的0.84倍。
软件大厦典型剖面图
4 结构设计采取的措施
根据抗震审查意见,结合本工程特点,该项目结构设计采取的措施如下:计算分析采用了多个不同的模型程序进行计算;调整质心、刚心位置,使质心与刚心尽可能接近;在U形平面的端部和底部都加了一定数量的剪力墙,使扭转位移比控制在1.5以内;适当加厚斜屋面板厚,使屋面立面的变化成为一个渐变的过程;对于适当加厚2层和3层楼面U形中部板板厚及配筋;对于3层以上南立面外倾,结构上充分考虑外倾柱对内框架梁柱的影响,框架梁按拉弯构件设计;对U形平面底部拐角柱轴压比过大的情况,可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提高柱的竖向及侧向变形能力;由于本工程多数框架为单跨,设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考虑本工程平面形状的不规则,地震作用按多方向地震作用及双向地震作用计算。
软件大厦SATWE计算整体模型
软件大厦ETABS计算整体模型
5 主要结构设计介绍
5.1 上部结构斜柱、斜框架设计
本工程外侧框架柱底部为800×1000(内有型钢)矩形柱,φ1000~φ900圆柱;自3层起为φ800直柱+斜柱;中部为φ800圆柱;内侧为φ600~φ800的圆柱(包括裙房)。U形平面中部及两翼楼梯间剪力墙厚度为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30。本工程采用PK,SATWE软件对径向斜框架进行平面分析,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空间模型对该部分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上部结构斜柱、斜框架设计。
软件大厦斜柱根部构造详图
5.2 整体结构抗倾覆设计
本工程自3层起U形平面外侧整体悬挑3m,整体结构通过斜框架外倾约为9°,加上自5层起U形平面端部向底部45°斜向收缩,使整体结构质心上移、外移,整体结构倾覆力矩加大,结构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拉结、加强斜向框架的抗震构造、加强上下层框架的连接、加强U形平面中部框架柱、重点加强整个地下室的整体性、加强本工程的竖向构件的承载能力、主体结构U形平面中部结合建筑功能布置剪力墙等,从而增加安全储备,提高其整体抗倾覆能力。
本工程主楼部分荷载较大,而裙房部分特别是纯地下室部分在正常使用期间荷载较小,在洪水位作用下甚至需考虑抗拔作用,因此两者沉降差异较大,基础设计时具体考虑了主楼与裙房采用不同的桩径及桩长、施工期间主体结构与纯地下室间设置沉降后浇带、采用桩筏模式及桩承台模式分别计算沉降,加强相邻部位的地下室顶板的刚度和配筋等。目前该建筑已投入使用多年,主体结构完好,未出现裂缝或渗漏等。
注:原文内容装载在建筑结构
注:原文内容装载在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