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农村公路是国家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管理养护滞后,不能适应农村公路经济发展。本文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入手,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作深入细致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路子。国内外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都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国外较为成功,国内有些省份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但仍突破不了旧有管理体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健康发展依然缺乏制度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问题的突破点在体制、机制上,本文采用参观考察、学习、深入调查等研究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借鉴国内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践,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重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突出分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资金渠道,长效管理机制,路政管理和农村公路绿化等问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问题的解决,方便了农村群众出行,为构建全国高效、便捷、安全公路运输网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前言
农村公路是国家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管理养护滞后,不能适应农村公路经济发展。本文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入手,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作深入细致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路子。国内外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都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国外较为成功,国内有些省份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但仍突破不了旧有管理体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健康发展依然缺乏制度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问题的突破点在体制、机制上,本文采用参观考察、学习、深入调查等研究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借鉴国内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践,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重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突出分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资金渠道,长效管理机制,路政管理和农村公路绿化等问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问题的解决,方便了农村群众出行,为构建全国高效、便捷、安全公路运输网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文献综述
农村公路(经交通主管部门认定的县道、乡道和村道),是全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突破313万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达84.1%,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农业的生产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中,国道省道的管理养护职能主要由各省交通主管部门下属公路管理机构执行。公路管理机构大多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一般分省公路局、地市公路局(总段)、县公路局(段、站)三级,主要对各自管辖区域内的国道、省道进行管理和养护,养护资金和事业经费由省公路管理机构根据公路养护计划从养路费(燃油税)中划拨。农村公路的管养,根据《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工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从全国来看,目前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的主要为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由于机构设置和经费问题,近年来新建成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处于非正常养护管理状态。如何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确保农村公路的使用功能与服务品质,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是当前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观国外农村公路管理,为加强公路的有效管理,世界各国都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公路网进行分级管理。国外公路网中和我国农村公路大致对应的部分一般称为县乡公路、地方公路、乡村公路或者叫做低交通量公路。国外对农村公路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州及其以下各部门,大部分国家都按照行政区设立各级地方公路管理机构,这些机构负责其行政管辖范围内地方公路的养护管理。美国各州运输厅负责地方公路的养护,德国州以下公路养护由各县工程处或州公路管理局代管,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税收,多数国家采取征收公路税的办法。
近年来,为理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全国各地相继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吉林和安徽省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
吉林省交通厅2002年出台的《吉林省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方案》,将县道纳入国省干线管理体制,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省政府根据各市(州)、县(市、区)养护情况给予适当的倾斜和奖励。
安徽省交通厅2001年制定了《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乡道的建设和养护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村道的建设和养护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采用国家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群众捐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方式。2002年起,安徽省交通厅拨专款补助农村公路养护。
两省出台的政策法规在明确农村道路的责任主体、健全农村道路养护机制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综观全国各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仍囿于旧有管理体制,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针对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问题,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方案中确立了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管理养护体制,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方案的出台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为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鉴于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以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成功实践,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围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重点研究以下内容:我国现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生产运行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和遵循的原则。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点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养护管理体制。建立稳定,长效的资金渠道。建立长效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路政管理。加强公路绿化。
三、农村公路养护的理论分析
(一)农村公路概念解读
1、农村公路概念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所属的桥梁、隧道。其中,县道是指:联结县域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乡道是指:直接或主要为乡、村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和乡、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村道是指经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认定, 连接乡镇与建制村或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的公路。
2、我国农村公路概况
(1)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高速公路由高速公路公司或高管局实施养管。第二类是国省道加上部分县道由省公路管理部门(交通厅下属的公路局)实行统一管理和养护,在市县设立直属的分局或站段;其中有些省市近年实施管养下放后,市县设立的公路分局或站段归属地市或县管理(也有的合并到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内,但资金和人员编制仍由省公路局控制,并接受省公路局的业务指导,如浙江省)。第三类是县道和部分乡道,以及少量村道由地市或县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局或下设的县乡公路管理所)养管。第四类是乡道和村道,由乡镇及村委会自养,大部分省市的乡村两级未设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或专门人员,个别省市的乡级设有公路管理站,由乡镇事业干部兼职,村级为村委会指定专人负责。
(2)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我国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来看,仅县道以上公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项养护资金,大量的乡村道路既无专业管理机构又无专项养护资金。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虽然有责任养管公路,但无论是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专业技能,还是资金来源,都不可能承担大量的农村公路的养管职能。
目前各地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模式不尽相同,县级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 基本上采用国省干线的养护运行机制,由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管理。乡道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负责、地方公路管理站按上级规定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或委托地方公路管理部门代养。村道作业模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二是由乡镇政府按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三是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 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解决。这种模式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 而且养护质量较差。
3、国外农村公路的概念
为分清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加强公路有效管理,世界各国都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公路网进行分级管理。但是不同国家的分级标准是不同的,美国按照行政区把公路划分为联邦资助公路系统、州公路系统和地方公路系统,按照功能又把公路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其他很多国家按照行政分级原则把公路分为国道、省(州、邦)道、县乡镇道路。国外公路网中和我国农村公路大致对应的部分一般称为县乡公路、地方公路、乡村公路或者叫做低交通量公路。农村公路运输强度不大但数量众多。根据美国运输部统计局2000 年的统计数据,美国拥有农村道路300 多万公里,占美国公路总里程的一半。在300 多万公里的农村公路中,未铺筑路面的里程为 140多万公里,铺筑路面的里程近 160 万公里。虽然农村公路承担的运输强度不是很大,但它数量众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运输部在其制定的《 2005 年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中指出,美国交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运输机动性,为所有旅客货物和地区提供一个通达、便直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具体战略要点包括:提高所有美国公民的运输通达性;确保紧急情况和其他混乱情况下的运输机动性;改善运输设施与运输服务对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民族在效益与负担方面的公平状况;提倡尽早地、连贯地、协调地开展运输规划。农村公路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州及其以下各部门。国外在公路管理体制上一般设置中央一级的公路主管部门,通过法律、资金、规划、工程监督等手段,负责国道和干线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同时,大部分国家都按照行政区设立各级地方公路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对其行政管辖范围内地方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负责。国外对农村公路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州及其以下各部门。美国各州运输厅的主要职责除了落实联邦资助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外,就是负责地方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德国州以下公路的建设和养护, 由各县工程处自己负责或者由州公路管理局代管。前苏联对地方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由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以建勤的方式参加,这种建勤方法,可以出人力物力,也可以出资金。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和遵循的原则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1)更安全。普遍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因公路设施破损或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损害程度大幅降低。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公路救援和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2)更畅通。普遍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公路经常保持较高的行驶质量,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明显提高。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用户可以及时获取可靠的路况信息,保证出行时间。养护施工管理科学规范,作业快速,因养护作业造成的交通中断大为减少。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中断交通时间大幅下降。
(3)更和谐。普遍树立“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 “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具备条件的公路用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执法规范、文明, 服务更具人性化。具有时代特征与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基本建立。职工队伍素质稳步提高。行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公路管理部门与公众的关系更为融洽。
(4)更高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2、公路养护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把维护公众利益、使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 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维护路网的完整统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配合国家行政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合理确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能。以权责一致为原则,正确界定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合理把握改革的时机与节奏, 平稳推进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 , 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坚持科技兴路、环保节约。借鉴先进养护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对养护管理事业的贡献率。树立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公路养护模式。
(6)坚持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公路。把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履行职责统一起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三)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贯彻落实十六大和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判断,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这一基本判断符合我国的现实实际。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最终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实现共同富裕在我国具有及其重要和特殊的政治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在农村, 我国目前仍有约 8 亿人口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地区的发展、富裕和稳定,也就不会有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农村交通是农村实现小康和富裕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很多地区,农村公路仍是农民群众出入、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入、提供医疗服务等的唯一途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发展大局,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加快改变农村交通面貌。
第二、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是“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紧迫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中央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
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快改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缺乏状况。农村公路作为公共物品,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起着联系、保障农村经济活动和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作用。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政府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包括公路、教育等基础设施;有效地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国家、政府履行基本职能的要求。从交通体系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己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总体而言,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高速公路里程高居世界第二,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相比之下, 农村公路的发展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无论从发展速度、投资力度还是道路水平等角度看,与高速公路发展相比是相对滞后的。今后一个时期,公路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己经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目前占总里程75% 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 农民还不能充分、平等地享受到交通的公共服务和它带来的便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村地区道路质量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路网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缺少哪个层次都是不完善的, 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考虑其协调均衡问题, 这是交通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我国国土广阔, 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公路的发展任务又是相当繁重和艰巨的。因此,必须认识到,没有农村公路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要发展农村道路等公共事业,必须从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看待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养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这其中,当然包括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也要增加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要以建立便捷、高效和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把农村交通发展摆在我国交通工作重要的位置,在继续加快公路主干线建设的同时, 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加速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现代交通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第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农村公路己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基本形成了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网络。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已达300万公里,全国99.6%的乡镇,92%的建制村实现通公路。但农村公路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先后实施了县乡和农村公路改造等一系列农路专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养护薄弱的问题日益严重,管理体制的弊端日显突出,已经严重制约农村公路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己势在必行。据统计,目前全国 300 万公里农村公路中,能保证常年养护的仅占总里程的30%。绝大部分农村公路只能维持简单的季节性养护和临时性突击养护,养护组织和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养护技术水平低下,失养状况较为普遍, 导致大量农村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使用周期缩短, 不能保障正常的运输生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随着农村公路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着力解决失养问题,建立正常化、规范化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和养护两者关系中,更重要的是养护。在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和规模与管养发生矛盾时,应该首先保证公路的管养。
因此,改革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明确政府的职责,建立长效机制,妥善解决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已经成为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更好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 必须统筹公路建设与养护, 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为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公路工作,统筹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 全面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切实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 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专职机构,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生产专职人员。
根据《公路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按照“统一领导、以县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
1、各级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职责
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 指导、监督、考核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导编制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做好县道、乡道、村道调整方案核定工作, 编制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管理养护质量,与省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和落实省级养护补助资金,监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各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 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审核汇总和编制上报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市级养护补助资金,监督检查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其交通主管部门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主体, 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意见,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与县(市、区)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按规定管理和统筹使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编制和下达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实施计划,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保护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县道管理养护以及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对乡道养护、村道管理养护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拟订县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县道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对县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未设立专门的公路管理机构的,应委托市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直属)机构承担具体管理养护工作,不再另设机构。
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本区域的乡道、村道公路养护工作, 拟订乡道、村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对乡道、村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村道并协助做好乡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工作。
2、明确实施机构,落实管理人员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执行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其所属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公路行业管理的实施部门, 应落实人员、增设相应的内设机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市级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原有县乡养护科的可改称为农村公路养护科),县级相应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人员每个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3-5 名,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管理职责。
(二) 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与管理应遵循“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
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确保农村公路正常养护,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但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特别是地方财力的增长,财政资金应当逐年增加。市、县农村公路管理经费应由燃油税列支,镇农村公路管理经费应由镇财政列支。
(2)中央财政对一些特殊困难地区,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燃油税弥补原来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
(3)省级交通部门汽车养路费(燃油税)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不得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各地已高于上述标准的,应维持原标准,不得降低原有标准。
(4)农村公路沿线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5)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2、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含危桥改造)经费应以县级财政支出为主,省市应按养护里程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县财政主要负责县道的大中修资金,镇财政主要负责乡、村道大中修资金。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可建立后备基金,各级政府每年将大中修经费纳入其中,确保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来源有可靠的保证。
3、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
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计划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制订, 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筹集的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到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企业和个人捐助 的资金,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按要求安排使用;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所筹集到的养护资金,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计划用于村道的养护。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统一由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地区农村公路年度养护工程建议计划及预算建议计划,经地(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批,下达养护工程计划和资金计划,并将养护工程资金拨付到县级交通主管理部门。
4、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流转
县级交通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以及各镇应成立农村公路管护办公室,管护办公室设立专户,经季考核,拨付经费,实施奖惩。
5、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养护资金的监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应当接受当地审计、财政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农村公路的管养模式
1、农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根据国务院国办发(2007)49号文精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国家、省、市 (地)、县四级交通行业管理,县、乡 (镇) 政府、村或交通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农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己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
(2)分段承包养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 一般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 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 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且小规模零星作业方式,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在乡级政府成立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由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 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 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且乡级政府领导的养护机构多属临时性机构,养护工作流于形式。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 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权利,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 真正面向市场的实体。
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 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公司为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对公司养护机构的用工等问题由自主进行。对于难以实现管养分离的,可以通过人员分类管理实现部分分离。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养护方式的多样性, 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以最大程度利用养护资金。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 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燃油税)、财政转移支付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体制。
3、 农村公路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组织形式, 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会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一般应通过招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单位实施。县道日常养护、大中修及改善工程可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道和村道大中修及改善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道、村道公路的养护应充分发挥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养护方式,同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也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 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同时,鼓励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捆绑招标, 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施工、监理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油路挖补和水泥路修补等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 ,实行管理、计量支付。
(2)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要加强对新体制的研究、指导工作,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管理、桥梁隧道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大胆试验”的原则,指导总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特别是要加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鼓励、发挥乡、村两级组织在养护管理中的积极性。对各地探索的“分管分养、统管分养、乡管乡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的模式加以总结提升,建立符合实际的管养模式。
(四)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应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养护工作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将拨付的资金与农村公路养护路况直接挂钩, 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定期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资金和奖励经费,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本文以江苏省句容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管理为例,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1、考核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句容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细则》、《公路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镇江市农村公路乡道和村道小修保养操作规程》、《镇江市农村公路乡道和村道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2)、句容市人民政府与各镇政府(管委会)及市公路管理机构签定的《句容市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书》。
(3)、省、市、地方交通公路管理机构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等。
2、考核对象和范围
本办法的考核对象为各镇政府(管委会)及市公路管理处,主要考核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
3、管理养护内容
(1)、管养路段路面养护规范化,及时处理影响安全畅通的路面病害,常年清扫保持路面清洁,路基边坡稳定无缺口。
(2)、边沟、涵洞保持畅通,桥梁养护到位(桥面清洁、泄水孔畅通、桥栏杆清洁、锥坡完整),并逐步使边沟达到规范尺寸,整体线形美观。
(3)、桥栏杆、行道树刷白,行道树抹芽、修枝, 桥栏杆、标志牌、公里碑、警示桩等沿线设施齐全、无缺损,路肩整洁完好、无高路肩高草。
(4)、做好路产路权维护,无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等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现象,发现损坏路产、侵占路权的行为及时制止。
(5)、做好安全隐患检查,注重特殊恶劣天气的公路巡查工作,发现水毁及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
(6)、宣传公路管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提高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无公路打谷晒场、焚烧秸杆和损毁绿化现象。
(7)、完成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布置的临时任务。
4、考核评分细则
考核实行百分制。
组织领导(10分)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组织,并落实2名以上管理人员。未健全管护领导小组及管养办公室扣2分;未落实管理人员扣1分;未明确分工、制定各自职责扣1分。
设立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专用帐户,养护资金切实足额地用于农路的管养。对未设立专用帐户扣1分;截留养护经费扣10分。
与养护工签订公路养护合同,并制定考核奖惩办法,每月定期对各合同段的管护状况进行考核。未签订养护合同扣2分;无检查考核扣2分;考核不全面、数据不真实、不准确,每发现一处扣0.5分。
路基养护(20分)
路肩清洁、整齐、顺适、密实,无堆积物和种植,无高路肩阻水及高草(不超过15cm)。路肩不洁、不顺适、不密实,每200米扣1分;没有培路肩每100米扣1分;有堆积物或种植,每处扣1分;高路肩、杂草高于15cm的每200米扣1分。
边沟排水畅通,及时清理塌方。边沟排水不畅,每50米扣1分;不及时清理塌方,每处扣1分。
路基无缺口。路基有新增缺口每处扣1分。
桥涵养护(10分)
桥头(涵顶)无跳车,构件无破损。有一处跳车扣1分;构件破损有一处扣1分。
涵洞排水畅通,桥梁泄水孔疏通,伸缩缝清洁,桥面清洁无积水。桥涵排水不畅,桥面、伸缩缝不洁有一处扣1分。
公路桥下无堆积物、无临时搭建。未清理到位每处扣1分;发生烧损桥梁扣10分。
路面养护(20分)
路面保持清洁、无堆积物。路面不清洁每100 m2扣1分;路面堆积物每处扣1分。
路面状况良好,沥青路面无坑槽、翻浆、沉陷、拥包、松散、龟网裂等病害,水泥路面无沉陷、拱起、严重破碎板、坑洞、板角断裂。不及时修补影响行车安全的沥青路面坑槽等病害每1m2扣1分,水泥路面严重破碎板等影响安全通行的每块板扣1分;水泥路面接缝养护差(无填缝料)每20m扣1分。
沿线设施(5分)
标志无缺损。里程碑、百米桩、村名牌等设施无歪斜、无缺损、整洁干净。缺损1处扣0.5分。
安全设施齐全。已安装交叉路口、急转弯、危桥、宽路窄桥等警示标志缺1块扣0.5分。
绿化(5分)
绿化无空白路段,管理良好,行道树无歪斜,做到适时修剪、刷白。宜林路段有空白,每20米扣1分;绿化管护不善,死株较多,每20米(不足20米按20米计)扣0.5分。
规范管理(15分)
市公路处对县道每周不少于二次巡查考核;镇(管委会)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对乡、村道每周不少于一次巡查考核,并有完整的巡查考核记录。对路段养护承包者进行月考核,考核其上路作业情况和养护质量自评结果。无巡查考核记录扣1分;巡查考核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每发现一处扣0.5分。
按养护规范要求,对桥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无检查记录扣2分;检查记录与实际不符,每发现一处扣0.5分。
及时编制上报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和经费支出执行计划。编制计划不及时、不合理或不可行,违反一次扣2分。
路面作业须设立明显规范的施工标志,上路作业人员须穿安全标志服,戴标志帽,确保人身安全。违反一次扣0.5分。
积极参加培训和例会。违反一次扣0.5分。
安全管理(10分)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安全生产台帐。没有与养护人员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扣1分;无安全生产台帐扣1分。
安全生产无事故。可倒扣分,违反养护作业操作流程,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一次扣3分,发生重大事故的一次扣10分。
发生塌方、水毁等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路安全畅通并及时上报。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扣2分。
路产路权管理(5分)
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路政案件,维护路产路权,无非公路标志、无打谷场晒场、焚烧秸杆和损毁绿化发生,公路附属设施完整,无占道经营、堵塞交通、脏乱差现象,否则每发现一次扣1分。
加强公路两侧建筑物管理,确保公路控制区范围内不发生新的违法建筑和擅自栽(埋)设杆线、管线、广告牌等。出现违法建筑,未及时查处并拆除的,每发现一处扣1分。
5、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
(1)、农村公路管理考核工作由市农路管养办公室负责实施,每季度考核一次,全年共考核四次。考核里程占管养里程50%以上,随机抽取,每条线为100分,以实查线路加权平均得分为评定分。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考核评定分为四个等级:90分以上(含90分)的为“优”;80分(含80分)至90分的为“良”;70分(含70分)至80分的为“中”;70分以下的为“差”。市农路管养办公室依据考核结果每季度拨付管养补助经费。考核为“良”以上的全额拨付,考核为“中”的拨付95%经费,考核为“差”的拨付90%经费。对于不经常养护,造成路况严重下降甚至出现严重损毁,直接影响通行的,或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减半或不予补助管养经费,并上报市政府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市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年终对全年养护平均得分70分以上的镇(管委会)实行奖励。90分以上为一等奖;80分至90分为二等奖;70分至80分为三等奖;并对优秀的管养人员和养路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6、文明样板路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农村公路的县道、乡道、村道实施文明样板路工程,按照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的要求,统一县道、乡道、村道的路面、路基、桥梁构造物、沿线设施、交通标志、公路绿化标准,分步实施,典型引路,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推开。省、市、县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创建的奖励。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的实施能高质量保持农村公路的长效管理。
(五)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何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为农民群众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外运提供方便,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1、明确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执法依据。要以《公路法》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条例》为管理的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为处罚的法律依据,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消除管辖公路事故隐患,保护路产, 维护路权,维护秩序,确保行车行人安全畅通。
2、明确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主体。目前,县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主体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下属的交管所行使路政管理职能。二是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的路政大队下设中队行使路政管理职能。比较分析两种管理模式,交管所行使路政管理职能,增加了管理内容。路政中队管理农村公路管理业务内容与国省干线雷同,体制也较顺。
3、加大公路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法律、法规、规章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农村公路建、养、管中的职责, 有利调动、发挥地方政府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公路建、养、管创造良好环境,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部门行为转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切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公路管理法规,采用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做到公路沿线单位、村庄及村民家喻户晓,形成一个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爱路光荣、损路可耻”的社会风气,营造一个全社会、全方位需要公路、关注公路、爱护公路、管好公路的新局面。
4、严防农村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出现违法建筑。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县道不于10 米;乡道不少于5 米;村道不少于3 米)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公路两侧建筑由公路路政部门放线定点,国土、规划城建部门办理用地手续, 克服部门之间不协调,各司其政的弊病。二是穿越乡镇公路两侧成街道化态势,摆摊设点、车辆乱停乱放,成为制约道路安全畅通的“瓶颈”严重形响路容路貌,阻碍车辆通行。
5、谨访损坏农村公路设施。一是人为原因:由于公路线长、面广、难以监管,有的群众任意损坏和偷盗百米桩、里程碑、标志牌、公路树木等设施。二是车辆原因:一些司机为节省过路费,躲避检责,超限超载运输, 纷纷绕道行驶于乡村公路,乡村公路技术标准低,部分桥涵修建年代长,经重车碾压,短时间内使出现路面受损、路基塌陷,桥涵倾斜等现象, 减少公路使用寿命,又埋下安全隐患。三是农忙时节一些村民贪图省事,在路上打场晒粮,同时还有一部分村民,在路上堆放杂物,成为交通安全“拦路虎”。
6、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要以实践“三个代表 ”的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密配合公路管理部门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和 路政管理工作列入考核各级政府工作政绩的主要内容,公路管理部门主动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和反映农村公路养护, 路政管理工作的情况,取得政府信赖与支持,形成综合治理, 齐抓共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新开端,使农村公路真正为农民谋福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7、公路超限整治要到农村公路。保护路产路权是提高公路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各地路政人少事多,加之整治的范围仅限于国省道一类的干线公路,而与之相连的众多县乡村级公路则不当作重点,只能继续承受超限之害。近年新改建的通村公路,设计标准低,承载能力小,超限运输对路面路基损坏严重,当地政府和群众苦于无法可依而束手无策。农村公路是国家投资一部分,地方自己投资一部分,农民集资一部分修建起来的,路的好坏及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脱贫致富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所以说农村公路更应治超。农村公路绝大部分是四级以下, 技术状况较低,荷载仅为汽车 10 吨的路,却有 10 吨至 20 吨甚至更高吨位的汽车在路上行驶,按八部委治超方案的规定,两轴的汽车车货总重在20 吨以内不算超限,但行驶在农村公路上却危害需极大。联合执法检查又只能在国道, 省道上进行,长此下去,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农村公路,许多农村公路被大吨位的车辆碾压得体无完肤,一些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农村路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到头来,“民心路”、“致富路”很有可能成为“伤心路”。 为此,要明晰统一县乡公路超限整治办法,加大人力财力并出台村级公路超限运输整治方面的法规条例,严格规范农村公路运输的经营行为,保护农村公路,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农民的利益,让农村公路发挥最大的作用。
(六)加强农村公路绿化,使农村公路成为绿色通道
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下,人们对农村公路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旧有模式,建设一批畅通、洁净、优美的绿色生态景观农村公路通道成了迫切需要的实事、大事。要把农村公路绿化工作放在与养护工作同等位置来抓,并作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公路绿化的定义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内容。公路绿化是利用绿色的乔木、灌木、花草合理地覆盖公路两侧边坡、分隔带、道班房周围及沿线空地等一切可绿化用的公路用地。公路两侧有自然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花草,其覆盖度较大,通过人工适当修饰,能基本达到保护路基、边坡的目的 可列为自然绿化路段。
2、绿化的意义和作用
公路绿化能稳固路基、保护路面、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降低公路养护成本、美 化路容、诱导汽车安全行驶、保护环境、减轻噪声、防止污染、舒适行旅,并为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也具有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功能。
3、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方面,由于公路绿化设计是一门集园林学、环境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因此, 在进行公路的绿化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农村公路绿化的特点与功能。在确立农村公路绿化原则时,要结合本地的环境实际,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美结合,注重效益,原则上公路绿化应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为主,兼顾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以及经济实用性。即保证农村公路的交通功能, 并加强水土保持、视线诱导、标志、指示、防眩、遮蔽等功能合理规划公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农村公路成为一条景观走廊。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设计,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多种方法,开展生态工程建设。在设计手法上突出简洁、大方,多采用自然色块,避免繁杂;在苗木规格和数量的选择上注意兼顾初栽效果与成景效果,综合考虑种植费与养护费,并尽量少用草皮,增加乔灌木数量,降低工程综合适价及后期管护费用。
4、农村公路绿化的选择
进行公路绿化时,应根据公路所在区域的环境、气候条件及地质、土壤等情况,选择绿化美化的种类,做到乔灌结合、针叶阔叶结合、树木与花草结合、防护与观赏结合,以丰富公路绿化内容和美化公路景观。
(1)山区:应发展具有防护效能的绿化工程,如防护林带、灌木、草皮护坡等,以固土防坍。
(2)平原区:应配合农田园林化的总体要求,一般可栽植 2—3行防护林带,以消除风、沙、雪、水等危害;在交叉路口两端及分隔带等,应配植观赏灌木、矮林、花木或多年生宿根植物,以美化路容。
(3)草原区:应在线路两侧,栽植防风、防雪为主的防护林带,以含蓄水分,减缓水土流失。
(4)风沙危害地区:应选择固沙耐干旱树种,以营造公路防风、固沙林带为主。
(5)盐碱区:应选择耐盐碱、耐水湿的浅根性树种,配植行数较多的林带或灌木,以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结构。
(6)旅游区:通往名胜、古迹、风景疗养区及重要港口、水库等地的公路,应以美化为主,营造风景林带,配植有观赏价值的果树、常绿树、灌木、花卉绿树等绿化、美化设施。
5、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绿化工作
充分发挥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本着“谁栽、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坚持“自栽、自管、自得”的道路绿化方针, 在公路两旁宜林、草、花之地开展绿化工程,力争实现农村公路拥有国省干线公路一样的绿色通道。可通过三种方式改革农村公路绿化权,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公路绿化的受益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绿化的热情。第一种方式,先开发后拍卖,针对山岭地形复杂、栽树难度大、树木成活率低等实际情况,采取先由乡镇或村委会统一治理、统一挖穴,而后组织拍卖,解决了农村公路绿化投工问题,达到以树养路的效果;第二种方式,先拍卖后开发,对那些平坦的沙土路段,以村为单位,先把路段拍卖掉,按标准统一开发,解决投入问题;第三种方式,对群众不愿承包、拍卖不出去的路段,采取由村干部带头承包、少收承包费用、只要绿化效果等办法,也保证了这些路段的绿化工作。
五、结论
本文围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从我国农村公路管理体制、生产运行机制、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和遵循的原则、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主要问题是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资金缺少来源,养护质量难以保证,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2)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服务水平“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紧迫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分析。
(4)详细论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点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长效机制。同时必须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农村公路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