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大变形隧道灾害预防和治理施工技术
ulpe50838
ulpe50838 Lv.9
2015年06月22日 05:43:00
来自于隧道工程
只看楼主

 1工程概况  明垭子隧道地质区域为流水侵蚀山地、沟谷深切,地形较为陡峻,属典型单斜构造,围岩主要为糜棱岩和糜棱岩化闪长岩。隧道围岩岩性复杂,进口段围岩为浅绿色绿泥片岩、灰色千枚岩、灰绿色绿泥片岩、薄片状碳质岩页;斜井段围岩为薄片状碳质岩页,灰绿色绿片岩。隧道岩性变化频繁,软硬岩层互层出露,加之受南秦岭褶皱带和月河断裂带的影响,围岩被挤压、揉皱,节理极为发育,围岩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地段围岩容易形成偏压。隧道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围岩遇水软化,加快了病害的发展,该隧道典型地质照片如下图1~图3。

 1工程概况

  明垭子隧道地质区域为流水侵蚀山地、沟谷深切,地形较为陡峻,属典型单斜构造,围岩主要为糜棱岩和糜棱岩化闪长岩。隧道围岩岩性复杂,进口段围岩为浅绿色绿泥片岩、灰色千枚岩、灰绿色绿泥片岩、薄片状碳质岩页;斜井段围岩为薄片状碳质岩页,灰绿色绿片岩。隧道岩性变化频繁,软硬岩层互层出露,加之受南秦岭褶皱带和月河断裂带的影响,围岩被挤压、揉皱,节理极为发育,围岩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地段围岩容易形成偏压。隧道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围岩遇水软化,加快了病害的发展,该隧道典型地质照片如下图1~图3。
1434929715.jpg

图1 浅绿色绿泥片岩

1434929716.jpg

图2 绿泥片岩与碳质页岩杂乱互层

1434929717.jpg

图3 千枚岩

  明垭子隧道左洞全长4949m,右洞全长4985m,我单位承担明垭子隧道进口及斜井区间的施工任务,左线3263,(ZK209+306~ZK212+569),右线3335m(YK209+325~YK212+660),斜井1座,长770m,与右线交点里程为YK211+815。
  2病害发生的情况
  明垭子隧道由于地质条件差,设计文件中的地质情况与实际开挖后的地质情况差距很大,致使围岩支护参数频繁调整,隧道各类地质病害时有发生。
  2.1病害表现
  明垭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围岩大变形引起塌方,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钢拱架剪切错断,初期支护收敛变形造成大面积侵限,仰拱上浮、二衬混凝土开裂破坏。
  2.2病害分布
  明垭子隧道左线ZK209+490~ZK209+585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初期支护侵限;ZK210+020~ZK210+100段主要表现是仰拱上浮;ZK210+185~ZK210+500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钢拱架剪切错断、初期支护收敛变形造成大面积侵限、仰拱上浮、二衬混凝土开裂破坏;ZK211+287~ZK211+550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钢拱架剪切错断、初期支护收敛变形造成大面积侵限、仰拱上浮;ZK211+700~ZK211+780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初期支护侵限、仰拱上浮;ZK211+888~ZK212+100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钢拱架剪切错断、初期支护收敛变形造成大面积侵限。
  明垭子隧道右线YK209+510~YK209+615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钢拱架剪切错断、初期支护收敛变形造成大面积侵限;YK210+100~YK210+365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钢拱架剪切错断、初期支护收敛变形造成大面积侵限、仰拱上浮、二衬混凝土开裂破坏;YK211+200~YK211+490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初期支护侵限;YK212+580~YK212+620段主要表现是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碎裂掉块、钢拱架扭曲、初期支护侵限。
  明垭子隧道左右线发生初期支护大变形侵限共计881m,仰拱起鼓上浮共计375m,衬砌开裂共计113m,塌方12处。在施工中虽然根据地质变化进行了支护参数的调整,但是由于围岩太差,地应力太大,初支无法抵抗围岩的沉降、收敛,造成初支变形极其严重、仰拱起鼓和二衬开裂等病害。隧道发生病害的典型照片如下图4-图6。
1434929717.jpg

图4 早期初支混凝土开裂及钢拱架扭曲情况

1434929718.jpg

图5 中后期初支开裂及钢拱架扭曲情况

1434929718.jpg

图6 二衬混凝土开裂破坏情况

  3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隧道出现大变形的原因,一方面是膨胀性矿物成分的遇水膨胀作用,从而使隧道的周边产生较大变形;另一方面是软弱围岩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挤压性变形,由于应力复杂,而岩石的强度较低,洞室在开挖后,周边将出现大范围的塑性破坏区,塑性区内的岩体发生剪切和挤压作用,迫使围岩中的质点向开挖空间进行移动,从而出现了大变形。该隧道病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如下:
  千枚岩与碳质页岩同属区域变质岩,在区域变质岩中,新生的变质构造广泛发育,而原岩的构造大多遭受破坏,在变质构造过程中,形成扭曲,新生构造和新生层往往使围岩破碎,稳定性更差。本隧道出露的千枚岩和碳质页岩为深灰色、黑色,千枚状构造,含水量大时呈团块状,含水量小时为鳞片状,片理极为发育,层厚0.01~2mm,岩体破碎,片理面手感光滑,有丝绢光泽,主要矿物成份是绢云母、石英、绿泥石等,软弱矿物成份多,因而千枚岩硬度小,围岩破碎,强度低,可膨胀,遇水软化,塑变大,单轴抗压强度小于1MPa,这是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受南秦岭褶皱带和月河断裂等区域地质构造的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有两组以上构造,且贯穿深度长,节理无胶结,无填充。不同方向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迭加,其结果使构造和变形更复杂,岩体被反复挤压、揉搓,形成扭曲褶皱,岩体更加破碎;在软弱的千枚岩地区,地下水对围岩的稳定性危害极大。一般说来,洞身为千枚岩时,其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洞身不会出现地下水。开挖后,围岩产生应力重分布,发生变形,形成一定的松动区和塑性区。当塑性区的范围未接近板岩区时,洞身不会出现地下水;当初期支护不及时或初期支护强度不足以抵抗千枚岩的变形时,塑性区的范围可能更大,当超这一范围时,板岩中的地下水由于渗透压力进入塑性区,而千枚岩遇水即软化、泥化,使塑性区条件恶化,塑性区范围加大,这又使地下水进一步发育。塑性区的加大和地下水的发育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使围岩稳定性不断变差,变形不断发展,使围岩不断产生剪切滑移,由蠕变向突变转化,最终造成初期支护被破坏,产生各种病害。
  4灾害预防措施
  根据隧道设计、施工规范以及地质勘查报告描述,结合以往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经验,针对明垭子隧道的初期支护变形和不同的破坏形式,为控制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避免仰拱起鼓和衬砌开裂等病害的发生,杜绝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塌方,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主要采取以下预防加强措施:
  4.1优化开挖方法
  从施工效应角度出发,三台阶法和CRD法均能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但从施工成本、施工工效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综合比较,为加快施工进度,该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段选用了三台阶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方法,各台阶初期支护均及时封闭,隧道二衬和仰拱紧跟开挖面。
  4.2增大预留变形量
  隧道开挖后,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较大,为保证二衬厚度,将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加大至60~80cm。
  4.3加强超前支护
  在隧道断层破碎带、软岩和塌方段采用大管棚或双层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并进行注浆。在大管棚难以施做地段,超前支护采用双层小导管注浆。无水段采用注水泥浆,渗水地段采用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4.4加强初期支护
  对于软弱围岩段采用H175型钢拱架加强支护。针对隧道内围岩水平应力过大的情况,将软弱围岩段原设计的锁脚锚杆变更为锁脚导管,并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增加导管长度,导管与拱架连接牢固。同时,为了增加拱架的整体受力效果,将横向联系钢筋增强至Φ25,环向间距缩短至50cm,内外侧交错布置。
  4.5采用双拱支护
  由于隧道病害发生段地应力和松散荷载较大,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柔性体系的初期支护在施做后即发生较大变形,单层初期支护的刚度及强度已不能控制围岩的有害变形,为控制发生侵限、塌方等病害,初期支护采用双层I22b型钢拱架(或I22b型钢拱架+格栅拱架)支护,增加支护刚度及强度,以抵抗围岩的有害变形。横向联系采用Φ32或角钢连接。每层拱架的横向联系必须单独连接,确保拱架整体系统受力。
  4.6增加临时仰拱
  采用工字钢施作临时仰拱,使上断面初支及时封闭成环,控制初期支护的收敛和沉降。
  4.7增加套拱
  为防止初期支护产生较大变形和拱顶下沉过快,在保证二衬厚度的前提下,对隧道开挖后正在变形的初期支护段进行补强加固,增加半断面或全断面套拱作为永久支护,采用I18或I20a工字钢施做套拱,间距0.75—1.0m,拱架间设Φ25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0m,喷射C20砼。
  4.8加强二次衬砌
  为保证后期运营安全,将出现较大变形地段的隧道二次钢筋砼衬砌厚度变更为60-80cm。针对仰拱隆起和中心水沟存在薄弱点的情况,在仰拱隆起段采用中心排水沟与仰拱填充砼整体浇筑。
  5病害处理措施
  针对明垭子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侵限、仰拱隆起、衬砌开裂以及塌方等病害,主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
  5.1注浆加固
  对初期支护大变形侵限、仰拱隆起、衬砌开裂、塌方段首先进行注浆处理,对隧道周边围岩进行固结,增加围岩的自稳能力,以控制软弱围岩的变形。隧道无水或贫水地段采用单液浆注浆,富水地段采用双液浆注浆。
  5.2初支换拱
  对初期支护大变形侵限和塌方段进行注浆处理后,采用风镐和破碎锤拆除喷射砼,使用风镐人工开挖侵限围岩,预留沉降量5m,对侵限拱架逐个更换双层I22b型钢拱架(或I22b型钢拱架+格栅拱架),及时封闭成环。
  5.3重做仰拱
  对仰拱隆起段注浆处理后,采用破碎锤拆除上浮仰拱,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仰拱,钢拱架及时封闭成环,并及时施做仰拱钢筋砼和填充砼,每环长不超过5m。禁止采用爆破拆除,以免对围岩产生二次扰动,引起围岩大变形。
  5.4重做二衬
  对衬砌开裂段进行注浆处理后,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拆除已破坏的二衬,二次衬砌采用厚度为60-2000cm的钢筋砼。
  5.5塌方处理
  塌方段处理采用大管棚或双层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注水泥浆或双液浆,并增设临时仰拱及时封闭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6结语
  在明垭子隧道施工过程中,相关各方均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实行动态设计、动态管理,打破原设计围岩划分的界限,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跨围岩级别的变更,对支护参数如超前支护、初支拱架及联接筋、拱架锁脚等进行了多次调整,以增强初支的支护能力,采取施做双层拱架和临时仰拱等办法约束初支的变形;对于病害段采取施做导管周壁注浆、换拱及重新实做仰拱和二衬等措施加以治理。由于施工中措施得当,使隧道地质灾害和病害得到了彻底治理,保证了隧道的正常进展和安全质量。

1434929715.jpg


1434929716.jpg


1434929717.jpg


1434929717.jpg


1434929718.jpg


1434929718.jpg

免费打赏
jin1939866853
2016年06月24日 10:59:40
2楼
感谢楼主!很好的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