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桩是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桩型之一。锤击桩就是利用各种桩锤(包括落锤、蒸汽锤、柴油锤、液压锤和振动锤等)的反复跳动冲击力和桩体的自重,克服桩身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土层的阻力,将桩体沉到设计标高的一种施工方法。 一、 施工工艺:1、桩机就位:桩机就位使锤中心对齐桩位中心。 2、上桩:桩机就位后在管桩上焊好钢桩尖,用一台卷扬机喂桩到桩机旁,上两个钢绳箍并盖上桩帽,用两台卷扬机把桩管提升到适当高度,套入桩帽。
一、 施工工艺:
1、桩机就位:桩机就位使锤中心对齐桩位中心。
3、桩位:在未上桩前以原桩位为中心,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用钢尺定出两个定点;在上好桩后以两垂直的定点到桩身两侧距离确定桩管是否对正中心;以锤轻击几下,并复核桩位,确定桩管没有移位。
4、高校垂直: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架设吊垂线,用来观测桩管和桩架的垂直度;机架可用前后、左右移动及前后的液压杆调校垂直,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5、沉桩:开始沉桩应起锤轻压并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时,除下吊钩,提锤施打。
6、接桩: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高出地面0.5-1.0米。
8、记录:当沉桩到接近设计要求的桩持力层时(以地质资料作考)或观测当时桩贯入度一阵锤在7-4cm时,开始在桩管或送桩器上刻画横线标记,最后以桩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收锤。
二、质量保证措施:
1、按设计图定出轴线、桩位、经复核无误,并经各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施打。
2、到达施工现场的每根管桩,必须经构件厂的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并由厂方提供合格证以备有关部门检查。
3、桩尖的高度、厚度、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桩尖的焊缝高度应符合钢结构焊接的有关规定。
4、在沉桩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桩身有无移位和倾斜,如发现问题应及早纠正。
5、垂直度应用垂线纵横双向观测,及时调整校正。施工过程中专人监控。
6、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及坡口处应清刷干净。
7、接桩时上下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mm。
8、焊接时宜先在坡口上对称焊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再对称、分层焊接。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两层,焊缝应饱满连续。
9、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8分钟后才可继续锤击,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10、配桩:在施工中配桩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由于地质钻孔少,特别是地质变化大的场地,有时同桩承台桩长相差2-3米,因此全面了解本场地的地质情况配桩并在施工中随时调配桩长,其原则应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浪费。
11、当桩顶标高较低,须送桩入土时,应用同桩径送桩器,送桩严格控制提锤高度及贯入度,切勿马虎,否则可能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12、桩打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锚点,送桩遗留的空洞,应立即回填或覆盖好。
13、截桩头宜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
14、遇到下列情况,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A、贯入度剧变;
B、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身上抬;
C、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15、最终贯入度:最后三阵(每十锤)贯入度应经现场试桩由设计人员签证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签证执行。
三、施工质量通病及其控制措施
下面主要叙述锤击打入法施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所发生的质量通病及其控制措施。
1、 桩身断裂
1)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2)原因分析
A、 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锤击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桩身弯曲的原因有:a、一节桩的长细比过大,沉入时,又遇较硬的土层。b、桩尖烧焊时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c、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d、稳桩时不垂直,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e、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B、 桩锤没垫平,桩在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到拉、亚应力,当拉应力值大于桩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缝,表面混凝土 落,如拉应力过大,混凝土发生破碎,桩身即断裂。
C、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妥也能产生裂纹或断裂。
3) 质量控制措施
A、施工前,要看清地质资料,在图纸中标出哪条桩会遇到障碍物,以便同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对进场桩进行检查,发现桩身有裂纹(超过规定)的不得使用,桩尖要烧在桩轴线上。
B、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不垂直及时纠正,如有可能,应把桩拔出,清理完障碍物或回填土后重新沉桩。当桩入土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要焊满焊好。
C、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要按规操作,发现桩身开裂超过规定时,不得使用。
2、 桩顶破裂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2) 原因分析
A、桩身外形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桩顶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厚等。
B、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替打木表面倾斜,桩沉入土中时桩身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C、 沉桩时,桩顶缓存垫损坏后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3)质量控制措施
A、 沉桩前应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
B、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才能施工.
C、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应加纸垫平,如桩垫失效应及时更换。
3、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1) 现象
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最终标高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但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2) 原因分析
除了地质勘探和地质条件的原因外,还有如下施工的原因:
A、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3) 质量控制措施
A、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部位清洁,坡口处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B、上下桩接触处有较大间隙时,必须休整后才能使用。
C、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完后要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焊口是否饱满,如有要补焊,焊接层不得少于二层。
D、 焊接后一般要冷却8-12分钟,但也不是绝对的,若8-12分钟后打入土时,焊口有烟冒出,则要停打,待充分冷却后才打,即8-12分钟只是一个参考时间,主要掌握焊口是否充分冷却。
E、两节桩要充分调正后方可施焊,焊接时先对称焊4-6点,再对称焊接。
F、 拉桩只能通过桩机,不可用已打的桩为支点桩,以免造成两节
桩间开裂分离,严重影响桩的使用功能。
4、 桩顶位移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升。
2) 原因分析
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B、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C、桩数较多,土层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一起被涌起。
D、桩位放得不准,偏差过大;施工中桩位标志丢失或挤压偏离。
E、 选择的行车路线不合理。
3) 质量控制措施
A、 同桩身断裂质量控制措施“A”,“B”。
B、 两节桩要在同一轴线上,否则校正,直到合格后才可施打。
C、采取排水措施,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
D、认真对照设计图纸,定好桩位并及时复核桩位,以便配合打桩。
E、行车路线要研究定出,做到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