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功能实用与工艺装饰的完美结合 人类早期建筑,完全是为实用而建造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特性。建筑的审美性结合其实用功 能,满足了人们各种实际活动的需要。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 常包含着实用功能[4]。徽派古民居从建筑内容到建筑形式上的特点,都与皖南山区独 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相适应,在讲究功能实用的同时,追求工艺装饰之美。
人类早期建筑,完全是为实用而建造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特性。建筑的审美性结合其实用功 能,满足了人们各种实际活动的需要。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 常包含着实用功能[4]。徽派古民居从建筑内容到建筑形式上的特点,都与皖南山区独 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相适应,在讲究功能实用的同时,追求工艺装饰之美。
徽派民居的“天井”设计在功能上不仅适应了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 ,而且作为徽派居民的一种重要建筑格式,天井在高墙深宅中给人以豁然开朗、别有洞 天之感,它上顶苍穹、下俯地面,与庭院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徽州居民利用天井 空间植置花木盆景,既为肃穆清寂的内室增辉添彩,净化空气,又美化了家居环境,使 庭院生趣盎然。“马头墙”的功能是防风、防火,但马头墙的造型又极具装饰性。它犹 如昂首振鬃的骏马,腾骧屋脊之上,跃向广阔天宇;错落有致、极富动感的形象,大大 拓展了徽派建筑的空间感,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给人以驰空绝尘的奔腾美和外部 造型的整体美。
徽派古民居建筑在审美追求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广泛采用木雕、砖雕和石雕,并显示 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木雕在徽派古民居建筑的装饰雕刻中占主要地位,横梁、立柱 和各种构件中,月梁、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杆栏围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 头上,均有精美绝伦的木雕花纹图案,其表现内容和雕刻手法皆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 异。徽州木雕精品随处可见,宏村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堪称徽派木雕工艺陈列 馆,卢村木雕楼(志诚堂)更是号称“天下第一”。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且不 饰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展示雕刻的精细和生动,格外显得古朴典 雅,精致富丽,虽经百余年的时光消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古民居中的砖雕和石雕 大多镶嵌在门罩、门额、窗楣、栏杆、漏窗、照壁上,采用浮雕、圆雕和镂空透雕等手 法,在大块的青砖或青石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 案,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徽州三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浑厚沉雄,神威逼人 ;或质朴简练,工写兼得。“三雕”作品富有强烈的空间装饰效果,显示出雕刻工匠高 超的艺术才华,形成了徽派民居建筑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
追求崇儒重教与商业文化相结合的独特人文景观
建筑艺术作为历史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标志,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着一定社 会的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徽派古民居建筑,是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 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州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 及其时代精神的见证。
明清时期的徽州,已形成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风水理论在徽派民居建筑的形成中有 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徽州居民对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落的整体布局及 其所形成的地形轮廓所包含的寓意和内涵,是宗族文化的标志,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必须按风水原则统一规划,讲究群体布局和水口营造。因此,以风水理论为 依据,在宗族最高利益的制约下,徽派民居建筑强调整体轮廓的规范化和系统性,形成 了如“牛形村”、“船形村”和“棋盘村”等许多风水村落。
徽州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结果。徽州又是封建宗 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桑梓之地,宗法制度完备森严,人们日常行为完全被 纳入儒教礼仪规范。建筑的格局与形式,当然地受到宗法制度的浸染[5]。为保持血统 的纯洁性,增强宗族的凝聚力,抵御外族的侵扰,徽派古村落民居建筑,往往是以家族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 、民居亦界域分明。居第之中,亦严格遵循宗法家族的孝悌伦理和礼乐秩序,按照男女 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营造出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多元聚合。
以徽商而闻名于世的徽州,却又民风淳朴,尊教重文,崇尚礼仪。徽派古民居中精美 的“三雕”,所雕刻的图案、题额和楹联有很多勉励莘莘学子读书进取、奋发向上的内 容,也有不少劝勉后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警句、箴言,其中虽夹杂着封建思想意识 和实用功利色彩,却显示出宅第主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西递村“履福堂”厅堂题 为“书诗经世文章,孝弟传家根本”、“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反映出履福堂的主人对儒学的推崇,让人感受到封建文人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的情怀 。同在西递村,“笃敬堂”中有幅楹联却写到“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 知难不难”,可见古徽州的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的,不仅进行正统的封建文化教育 ,而且重视技艺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各显其能,“崇儒”和“重商”互为结合。 另外,象“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以八千岁为春,之九万里而南”、 “作退一步想”等崇儒重教、处世做人、积德行善、状景言志类的题额楹联[3],在徽 州民居中随处可见,成为徽派古民居建筑文化的点睛之笔,也是徽派古民居建筑重要的 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