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古建筑平移工程,转向13次,平移450米
dklzhy003
dklzhy003 Lv.2
2007年06月11日 12:53:20
只看楼主

河南林州慈源寺创建于唐代,是我国罕见的融佛、道、儒三教为一体的文物建筑群。寺院现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关帝殿、祖师殿、文昌阁、三教堂等十余座建筑组成,其中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4年,安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拟从慈源寺中部穿过。为使文物建筑最大程度地得到保护,经过文物专家长达一年半的调研、论证,并报请河南省政府批准,决定对慈源寺中价值较高的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三座建筑进行整体平移保护。这是目前中国第一例古建筑群整体移动保护工程。2005年8月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的慈源寺整体搬迁方案和设计通过了河南省文物局专家组论证。

河南林州慈源寺创建于唐代,是我国罕见的融佛、道、儒三教为一体的文物建筑群。寺院现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关帝殿、祖师殿、文昌阁、三教堂等十余座建筑组成,其中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4年,安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拟从慈源寺中部穿过。为使文物建筑最大程度地得到保护,经过文物专家长达一年半的调研、论证,并报请河南省政府批准,决定对慈源寺中价值较高的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三座建筑进行整体平移保护。这是目前中国第一例古建筑群整体移动保护工程。2005年8月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的慈源寺整体搬迁方案和设计通过了河南省文物局专家组论证。

自2005年12月初,整体搬迁工作开始,曾经成功完成云南金刚古塔整体顶升和多项建筑物整体平移的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此次三座古建筑的整体平移工作。整个平移工程于2005年12月15日开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项目组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于2006年6月2日圆满地完成了慈源寺整体平移工程,工程于2006年6月6日顺利通过河南省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
该项整体平移工程复杂世界少有。在施工中,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选定的慈源寺新址位于原址西南侧,受现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影响,迁移轨道不能采用直线式,使得这三座建筑在平移行进中,共需要进行了13次大的转向(45度~90度不等),国内有记录的迁移建筑转向最多的仅为3次;平移轨道长度达400多米,加上到达新址后的调向距离,3座建筑累计移动距离近1300米。此外,新旧址之间高差达3米多,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起伏不平,途中还要劈开高达六七米的丘埠和路基,经调整后轨道仍然保留有0.7%~1.5%的坡度,实际上此次整体平移工程是一次降坡移动工程。因此,慈源寺三座建筑的整体移动工程创下了多项平移新纪录

(一)、慈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3座建筑基础是唐代的,地面保存的建筑是明清时代的,这是目前世界上平移年代最早的建筑。

(二)、慈源寺平移中三座建筑大小不一,共用一条平移轨道,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平移古建筑最多的工程。三座建筑使用同一条轨道,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工程的圆满完工,开创了行走轨道多次重复利用的先河。

(三)、慈源寺平移是世界上首次降坡移动工程,新旧址地形落差3米多,移动过程首次采取了降坡滑动高难度的技术措施。

(四)、慈源寺新旧址之间相距300多米,轨道长度400多米,数倍于我国国内平移最长的广州锦纶会馆102米的移动距离。创造了整体平移距离最长纪录。

(五)、平移过程中经历了13次的转弯变向,大大超过了以往平移工程3次的转弯纪录。

(六)新旧址之间地形高差起伏变化最大。

据资料显示:其中前五个方面也改写了世界文物建筑整体平移保护工程的纪录。


1181537596706.jpg

zs92zl
2007年06月11日 22:15:24
2楼
好家伙 真是厉害呀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