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线路问题,大家指教
beipingly
beipingly Lv.2
2007年04月22日 15:09:56
只看楼主

大家好,我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我想问下:如何根据一的用电单位的功率,来估用的线宽?比如:74KW的风机的箱子 ,用多粗的线和主配电箱连接.是不是1KW配1平方的线?谢谢大家了

大家好,我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我想问下:
如何根据一的用电单位的功率,来估用的线宽?
比如:74KW的风机的箱子 ,用多粗的线和主配电箱连接.
是不是1KW配1平方的线?
谢谢大家了
免费打赏
bjlyca6
2007年04月22日 15:47:08
2楼
我也希望知道下,哪位高人指点一下.我们将感激不尽啊~我做的配电图,和我们公司的一些老施工人员的老是发生冲突,他们又不愿意讲.我也希望知道具体估算方法,达人说说吧
回复
yinhuixiayan2004
2007年04月22日 17:12:16
3楼
估算:三相 75*2=150A 根据电流查线 线载流有个口决.2,电压降问题,长度小于200米不用考虑,3.电线要与开关配合.  以上用施工上没有太大问题.70电线没有问题.
我有一个快速计算导线能承受电流的方法.
口决: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回复
zipmoon
2007年04月22日 18:55:11
4楼
受益匪浅,谢谢楼上
回复
zheng630908
2007年04月22日 21:15:14
5楼
3楼在黒人吖,205MM2栽流量22.5A,查手册去看看吧.
回复
genghenghai
2007年04月22日 22:10:56
6楼
选择电缆截面积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电流大小。(三相负载额定电流为功率*2,单相约为额定功率*5)
2 线路长度。
3 线路敷设方式及环境温度。(主要考虑是否是直埋、架空、桥架、穿管等因素)
4 电缆材质。(载流量一般设计原则:铜芯电缆2—3倍,铜排3.5-4倍,另外还有耐高温电缆等因素)
5 线路损耗及节能要求。(电缆过细,线路损耗将增大)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考虑,74KW的风机如为三相负载,电流约为150A,若选择铜芯电缆沿桥价敷设,考虑线路损耗的因素,最理想选择为3*70+2*35铜芯电缆.
回复
wangkaiyimian
2007年04月22日 22:12:58
7楼
3楼说的经验很适用。但要提醒3楼应该注明是“转贴”,毕竟不是自己原创的。
回复
ken417586678
2007年04月23日 12:42:14
8楼

学习了
回复
xing-chengtao
2007年04月23日 12:58:13
9楼

跟我们这算的差挺多的,我们这2.5mm的只算15A的
回复
lch999
2007年04月23日 13:03:21
10楼
选择电缆截面积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电流大小。(三相负载额定电流为功率*2,单相约为额定功率*5)
2 线路长度。
3 线路敷设方式及环境温度。(主要考虑是否是直埋、架空、桥架、穿管等因素)
4 电缆材质。(载流量一般设计原则:铜芯电缆2—3倍,铜排3.5-4倍,另外还有耐高温电缆等因素)
5 线路损耗及节能要求。(电缆过细,线路损耗将增大)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考虑,74KW的风机如为三相负载,电流约为150A,若选择铜芯电缆沿桥价敷设,考虑线路损耗的因素,最理想选择为3*70+2*35铜芯电缆.
回复
wwt56
2007年04月23日 17:26:49
11楼
同意六楼的意见,但觉得还要加上两个因素:1.设备功率因素,2电缆的种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