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次梁点铰接要注意的
ougaogong
ougaogong Lv.12
2007年03月22日 11:40:22
只看楼主

今天在qq群里说道次梁搭在主梁超筋之后点铰接的处理,有些人不喜欢在此之后放大主梁的纵筋及箍筋。我这里要说一下我以前分析的结果:次梁搭主梁按铰接计算没有多少道理!尤其是次梁跨度较大,截面和主梁相近的时候,如果在加上楼板较薄就更不行了。之所以我们能按铰接输入而没有出事是由于设计者常常放大了梁筋,忽略了楼板作用,或者传力途径不像设想的那样 你算一下一根素混凝土梁如200x450能承受多大的弯矩?

今天在qq群里说道次梁搭在主梁超筋之后点铰接的处理,有些人不喜欢在此之后放大主梁的纵筋及箍筋。
我这里要说一下我以前分析的结果:
次梁搭主梁按铰接计算没有多少道理!尤其是次梁跨度较大,截面和主梁相近的时候,如果在加上楼板较薄就更不行了。
之所以我们能按铰接输入而没有出事是由于设计者常常放大了梁筋,忽略了楼板作用,或者传力途径不像设想的那样
你算一下一根素混凝土梁如200x450能承受多大的弯矩?
约15kNm,如果是靠近300x500的主梁的支座,弯矩为350,则抗扭箍筋为12@125,纵筋4根14了。

这个还是素混凝土梁造成的扭矩 这个问题在小构件中可能没有暴露出来,一定情况下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假定是有条件的,如果假定不能实现会怎么样?点铰接肯定是 假定次梁为铰接起码它已经开裂了,问题存在是,一旦要达到次梁开裂的弯矩是多少,如果次梁还没有开裂,就把主梁扭坏了呢?
一些弯扭平衡的问题常常由于楼板的参与而无法量化,这样就涉及到概念设计问题。设计者常常用经验来做,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经验是有局限性的!
今天暂时说这么多,希望后面跟帖。
我以后会补充。
免费打赏
songxiamogu
2007年11月24日 16:36:44
32楼
不知大家听过“扭转零刚度”的概念吗?大概意思是讲可以不用考虑梁的扭矩,理由是:当梁的扭矩达到梁的开裂扭矩时,梁开裂,则梁的抗扭刚度急剧减小,梁上的扭矩就消失了。所以,梁开裂不一定是坏事啊,就让它开裂,让内力重分布,只要梁底部钢筋足够多就行了。
回复
chen-qi
2007年11月25日 10:37:15
33楼
个人认为不点铰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但有时不点铰会使得与次梁搭接的主梁因扭矩较大而算不过去,这时我们可否用扭矩折减系数,适当的将次梁传到主梁上的弯矩(即主梁的扭矩)减小呢?
回复
sollance
2007年11月25日 13:58:59
34楼

这个帖子很早前就看到过,我真的感到很悲哀,居然过了这么久,才终于有一位朋友给出了正确得回答。
至于其他人的回复,真的让我感到心寒啊。混凝土构件抗扭及其机理问题的详细解释虽然是研究生阶段才会接触到得课程,但是身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居然连 扭转零刚度 都不知道,实在应该反思了!
我在这个帖子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170_777719_1.htm
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停止“该不该点铰”这种无聊的争论,没想到这样的帖子还是不少啊。
回复
nqnqpeter
2007年11月25日 15:12:17
35楼
个人意见
当主梁的扭拒太大 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点铰接
假如完全按理论
次梁的线刚度是相应主梁线刚度的1/8传力才精确
但是实际能达到吗? 不可能的
还有:农民朋友自己盖的房子的配筋小的吓人
但是照样不出问题 也没有商品房的裂缝等等
所以个人觉得理论只是理论
完全照用是不可能实现的
回复
冰琰
2007年11月25日 21:59:26
36楼
今天总算长见识了
以前只是认为点铰是为了让次梁在端部形成塑性铰,不对主梁产生扭矩.
现在才知到自己想简单了
回复
afei_pal
2007年12月01日 11:57:37
37楼
不会吧???
回复
soccerno10
2007年12月08日 23:46:53
38楼
问楼主及大家个问题:如果次梁换成一端有框架柱一端支于框架主梁的框架梁该如何分析?无柱端也按铰接考虑吗
回复
zm19840616
2008年03月05日 10:38:29
39楼
不知道把次梁点铰接之后,satwe能否自动按你所说的开裂扭矩计算抗扭筋。
quote]
的确satwe没法考虑的。
但是按主梁输入次梁,程序武断的将主梁按弹性方法算出的扭矩折减40%,这也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应该直接折减为主梁受扭开裂弯矩。而且satwe折减主梁扭矩的同时因该并没有考虑次梁的内力重分布。

回复
nvslch
2008年03月05日 12:46:43
40楼
混凝土构件截面抗弯刚度与配筋有关。
我认为构件的连接从来不是力学概念上刚接,也不是铰接,而是介于刚接和铰接间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配筋来调整连接的刚接度。即使我们定义为铰接的梁,由于构造钢筋的存在,本身也可以承担一定的弯矩。

首先,由于钢筋的存在钢筋混凝土具备弹塑性体的性质,而现行的钢筋混凝土设计理论在强度方面均以弹性为假设,要让钢筋发挥必定需要变形,裂缝必然产生,所以以为刚接就能控制裂缝也是不一定的。在混凝土截面未开裂前,刚度没有降低有刚接的特点,假定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未开裂此时按刚接配置钢筋作用不大,如果开裂的话由于按刚接配置了不少的钢筋能承受不小的弯矩,此时裂缝未必小;如果按铰接但上部按构造配置一定的钢筋,截面开裂后按钢筋的多少承受比较小的弯矩裂缝未必大,此时跨中弯矩增大.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钢筋的存在,截面的开裂引起了内力重分布。
内力重分布过程实际上是用一个理论模型来模拟实际结构,对于连续梁,按照理想弹性计算的内力结果实际上达不到,因为砼会开裂,我们经过计算可以发现,砼梁受弯时开裂弯矩Mcr值非常小,可以说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就会开裂。砼一旦开裂,开裂处的截面惯性矩就会减小约1/2,那么裂缝范围内梁的刚度就会大大降低,而其它未开裂部分仍然是弹性刚度,砼梁从而变为变刚度梁,其计算类似于弹性变截面梁,其内力也就跟等截面梁不同,从而在内力图现象上看,是发生了内力的重分布。

次梁点铰的目的,是减少框架梁承担的扭矩。框架梁是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构件,设计是应该优先考虑,而次梁相对而言是次要的构件。这和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破坏道理是一样的。次梁点铰后,最主要的问题是梁刚度损失,设计时应该适当提高次梁的截面尺寸,增加次梁刚度。
在实际设计中,存在一个“放”和“防”的关系,对次要构件,我们要采取放的方式以免其对主要构件造成不利影响。我们认为的次梁,之所以在梁端点铰,其用意在于我们要弱化梁端的负弯矩筋,也就是让梁端在很小的内力时就开裂,刚度降低,从而减小对墙和边框的平面外弯矩(对边框是扭矩),而尽量多的是轴压的成分,这样对结构是有利的。

【结论】
我觉得各种理论的来源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应该和实验数据挂钩,没经过实际检验的理论都属臆想。
其实关于次梁、板端铰接和板的弹塑性计算,许多的理论都来自经过人为简化的材料学实验模型,和工程实际受力状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来自实际统计数据的东西才是真理。
规范里的构造配筋没详细阐述构造钢筋的来源和依据,目的如其所言:为了“以防产生裂缝”;构造筋本身就是和计算理论不相干的东西,有构造筋的存在必然带来受力的变化,这时的理论还适用吗?
以目前一线设计者的实践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线弹性力学】之间还是有些差距,要减少这种差距的距离,我觉得不是很现实的。应该建立起一种钢筋混凝土本身的受力状态研究体系,而不是用一些参数和构造来解释和解决二者差异,需要一些有献身精神的工作者来完成这方面的研究,而设计者只是中间实验用的小白鼠罢了。
回复
ougaogong
2008年03月05日 13:48:19
41楼
回41楼,此处我不赞成点铰接,本身忽略楼板就是一种假定,再点铰那你这根单框架梁的边界条件不更不符合了吗?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