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十八怪
nl_bobo
nl_bobo Lv.3
2007年02月27日 08:48:11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专业术语"满天下 校园大了,各系的人都有,说话也就风格各异,"专业术语"随处可闻。一外语系女生电影散场时不小心跺了别人一脚,急呼"I’m sorry"。一中文系学生跌了一交,爬起来悠悠地说:"怎不痛煞也么哥。"一物理系男生失恋,室友问:"修好了?"他答:"没戏。短路,不通电。"

"专业术语"满天下

校园大了,各系的人都有,说话也就风格各异,"专业术语"随处可闻。一外语系女生电影散场时不小心跺了别人一脚,急呼"I’m sorry"。一中文系学生跌了一交,爬起来悠悠地说:"怎不痛煞也么哥。"一物理系男生失恋,室友问:"修好了?"他答:"没戏。短路,不通电。"
免费打赏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48:53
2楼

教授评卷各有招

大学考试不同于中学,试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掌握生杀大权的教授评分标准更是千奇百怪。一位美学教授酷爱书法,常有书法独到的平常答卷得到高分。一位当代文学教授素恶观点雷同,哪怕是自己的观点,凡有抄录嫌疑的考卷一律格杀勿论。一位哲学教授深恨分数对学生之害,于是按交纳卷子顺序给分。如第一位60,第二位61,依次类推。到最高点再反向波动。如此呈波浪前进。更有甚者,采取卷面分数开方乘十的"附加算分法"(如:考了49分,附加后为7*10=70分),不一而足。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49:11
3楼
业余作家好"走穴"

学校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不少,并非全是中文系的。许多业余作家喜欢"走穴",即不搞纯文学。战果惊人。"走穴"者主要创作言情、科幻小说及言情剧本。此类作品被买家大量收购后改名换姓,以"张凯伦"、"王凯伦"的芳名征服海内外市场。一般一部五集剧本可获两千多元,对大学生而言也的确是一笔横财。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49:56
4楼
爱你吃饱没商量

校园中少见送礼,那些虚伪的俗套大学生们还没有学会。然而,朋友间难免帮这帮那,自己有时也的确该表示表示。于是,请客吃饭成了学生交流感情最常使用的途径。一顿并不昂贵的饭菜共享下来,彼此都感到亲切了许多。谈恋爱的男生更乐于此道,破费不多,又满足了馋嘴小女生的欲望。真是爱你吃饱没商量。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50:16
5楼
给点掌声看精采

大学生们大多二十一二岁,正是最富正义感的时候,一些社会的习俗还没有深入他们的头脑,一些世俗的眼光他们也并不介意。这样,在校园影院你就会看到这种怪现象:每当影片放映到精彩之处,诸如英雄含笑上刑场、小日本鬼子抱头鼠窜,总会博得全场掌声。这种社会上少见的现象是否显出大学生的一点小小的可爱?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52:01
6楼
Call机一机多主

近来Call机降价,校园"带机族"人数激增。然而Call机仍属高档货,每月的租机费对部分学生来说仍嫌奢侈。于是校园内出现一种现象:Call人需得指明机主。因为一个Call机往往由一个寝室共享,同室成员平摊养机钱或请机主不时撮一顿,就可名正言顺地给亲朋好友留下机号。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52:15
7楼
天明时节成"老外"

由于国家教委对四、六级的重视,以及英语当今在国际上不菲的身价,校园里学英语蔚然成风。每天清晨,草地、台阶、操场、教室里都是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只是朗读中文的人寥若晨星,学生们说的全是洋话。使你感到有如身在异乡,学生们个个是"老外"。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52:29
8楼
社团见首不见尾

高校对社团向来采取宽松政策。因此校园社团品目繁多,常让新生目不暇接。新学期开始,各社团展开广告大战,争取新会员入会。那种繁花似锦的气象,甚是好看。然而随着课业日紧,社团活动日渐枯萎,广告栏也渐冷清下来。社员们哀叹: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53:09
9楼
期末教室人成灾

大学生们空闲的日子宁愿走出书城,去领略社会的风景。于是大部分时间投入采访、维修、业务联系、演出……学期末,则纷纷退下"战潮",回到图书馆"临时抱佛脚",以期顺利过关。于是平日里颇为冷清的图书馆、教室顿时人满为患。即使是没人的桌面,也堆满了占位置的书本,使你觉得校园人口一夜间翻了几番。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53:23
10楼
人手一瓶"空罐头"

夏季火热,泡图书馆的学生常得自备开水。然而市面上的保温瓶、太空瓶又不是大多数学生消费得起的。于是你会发现桌面上摆满了各种罐头瓶,甚至还有可乐瓶和矿泉水瓶。杯子总难免磕碰,贵的碰着让人心痛。还是罐头瓶经济,完全是废物利用,破了再换一个也没关系。
回复
nl_bobo
2007年02月27日 08:54:24
11楼
熄灯之后光依旧

学校三令五申不许点蜡烛,熄灯后寝室依旧一片光明,且不至十二点不会减弱,甚至通宵不灭。学生们白天用功的时间足够了,但"夜猫"性成以久,一日不点便觉心痒难耐,好像欠了蜡烛人情似的。秉烛者也非全在夜读,"娱乐节目"也很丰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