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选择回弹模量的依据是应力,这个应力取层中点位置的应力,然后选择E,E后面的下标是表示100kpa的倍数关系,如果是0.25-0.5,那就是25-50kpa,如果算出来的层中点处的应力介于某个范围,就取这个下标所代表的范围的E值。这个绝对没有任何异议,任何一本书都是这么讲的。另外再说下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施书的解答我认为做的比较精细,个人认为也偏复杂,施书认为基坑开挖以后,挖掉这部分荷载是108kpa,这部分荷载去掉以后(把这部分荷载当成附加应力,并不是所有位置的应力都减少108,减少多少依据附加应力的概念来求解某深度的应力减少值),然后就得到施书中的pz,实际就是某深度的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多少应力(个人认为,基坑开挖后应该是这么样子,并不是任何深度的应力都卸载108,而是随深度递减,就想施书求的那样子),然后后面一列求出自重应力场下的应力pcz,然后用pcz-pz就得到土体在回弹变形的时候其应力是多大,取每层土层厚的中点位置的应力差E,就得到施书上的E值,然后进行下一步求解,相信大家都能看的懂,就不罗唆啦。
另外再说下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施书的解答我认为做的比较精细,个人认为也偏复杂,施书认为基坑开挖以后,挖掉这部分荷载是108kpa,这部分荷载去掉以后(把这部分荷载当成附加应力,并不是所有位置的应力都减少108,减少多少依据附加应力的概念来求解某深度的应力减少值),然后就得到施书中的pz,实际就是某深度的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多少应力(个人认为,基坑开挖后应该是这么样子,并不是任何深度的应力都卸载108,而是随深度递减,就想施书求的那样子),然后后面一列求出自重应力场下的应力pcz,然后用pcz-pz就得到土体在回弹变形的时候其应力是多大,取每层土层厚的中点位置的应力差E,就得到施书上的E值,然后进行下一步求解,相信大家都能看的懂,就不罗唆啦。
另外多说一句,张庆芳的书上也给出了这个题目的解答,张庆芳认为土体挖掉后,下面所有土层的这个荷载108都没啦,然后根据他的思路,重新从基坑面作为自重应力为0,求解各层土的应力,然后得到规范中列出来的pz+pcz,但是我认为规范中的pz+pcz是不是张庆芳书上说的那样子,就值得商量啦,首先粉土粘土的重度达到22.8,这个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认为规范中给出的pz+pcz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基坑面作为自重应力为0,求解各层土的应力pcz,一部分是基坑底卸载108后,在下面的土层残留的应力pz(和上面说的意思一样,自己斟酌理解吧)。
最后总结一下,不管是那本书给的答案,还是规范中给出的答案,实际都是粗略估计,都是按照基坑一下子挖到底,108的荷载瞬间就没了的假设来求的,实际工程中,都是分层开挖,基坑回弹是个逐步变化的过程,和假设完全不吻合,所以求出的答案没有实际意义。
另外给出的E值,和基坑开挖回弹的E值有很大差别,正如张庆芳书上所说的那样,E值不适用于做基坑回弹计算。自己把张老师的书拿来看看吧。
辛苦半天,希望大家看明白,认为有道理的请狂顶。
[ 本帖最后由 chchyao04011109 于 2012-8-20 16: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