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的职业危害知多少
goyc
goyc Lv.12
2007年01月13日 21:04:24
只看楼主

胶粘剂的职业危害知多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郑玉新 胶粘剂是指按照规定程序,把纸、布、皮革、木、金属、玻璃、橡皮或塑料之类的材料粘合在一起的物质。由于胶粘剂具有应用广,用简便,经济效益高等许多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胶粘剂正在越来越多地代替机械联结,从而为各行业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我国胶粘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经主要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了服装、轻工、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电子电器、广告宣传、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库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产品。

胶粘剂的职业危害知多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郑玉新

胶粘剂是指按照规定程序,把纸、布、皮革、木、金属、玻璃、橡皮或塑料之类的材料粘合在一起的物质。由于胶粘剂具有应用广,用简便,经济效益高等许多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胶粘剂正在越来越多地代替机械联结,从而为各行业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我国胶粘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经主要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了服装、轻工、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电子电器、广告宣传、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库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产品。
胶粘剂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组成和性能分为高分子类、纤维素类和蛋白质类(天然类)。高分子类可分为热固性粘合剂、热塑性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热固性粘合剂包括环氧粘合剂、酚醛粘合剂、脲醛粘合剂、三聚氰胺甲醛粘合剂。热塑性粘合剂包括聚醋酸乙烯乳液、其他树脂粘合剂。纤维素类可分为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蛋白质类(天然类)可分为动物胶、酪素胶、血胶、植物蛋白胶。
"九五"期间是我国胶粘剂工业发展最快的阶段,平均年增长率在12%以上。在2000年生产的各类胶粘剂中,以三醛胶(脲醛、酚醛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和聚合物乳液产量最大。2000年我国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各类胶粘剂和密封剂及其原辅材料共17.14万吨,金额为29,420万美元,主要有聚氨酯胶、聚氨酯密封胶以及密封结构胶、环氧树脂胶、高性能有机硅密封胶、高性能丙烯酸酯胶、汽车用PVC塑溶胶等。出口量为5.38万吨,价值7234.13万美元,主要为聚醋酸乙烯乳液、丙烯酸酯胶、丙烯酸压敏胶以及热熔压敏胶、a-氰基丙烯酸酯胶和厌氧胶等,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东南亚和西亚、台湾及香港等。从进出口贸易方面看,我国的胶粘剂贸易逆差较大,主要是新型的、环保型的胶粘剂及其原辅材料更多的依赖于进口,我国出口的产品也主要是那些环保型产品,而那些职业危害严重的溶剂型、醛类胶粘剂则主要在国内应用。
由于胶粘剂的组分或者溶剂的化学品多是有机化学物,对环境和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对居住环境也产生影响,居室征候群的发生可能与甲醛、甲苯、二甲苯或者增塑剂等挥发性有机物(VOC)有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
皮肤损害:接触环氧树脂、正己烷、甲苯、氯乙烯引起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接触氯丁胶的工人发生接触性皮肤色素消失;接触含有表氯醇的胶(如环氧胶)引起皮肤起水疱;
刺激作用:含有表氯醇、氯化溶剂、甲苯或二甲苯的胶或者蒸气刺激眼睛;甲苯、三氯乙烯或二甲苯刺激口、喉和鼻腔;正己烷的蒸气刺激呼吸道;
窒息:接触高浓度正己烷的工作场所,有发生窒息的可能性;过热的热熔粘结剂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肺部疾患:接触正在粘结的某些无机绝缘材料的细尘或纤维有可能引起肺尘埃沉着病;长时间或吸入高浓度的混合的芳香族溶剂和汽油蒸气,有可能发生肺水肿;吸入液态苯或者二甲苯,发生肺水肿、化学局部急性肺炎和出血的机会增加;
胃肠功能失调:在刷胶过程中,摄入小量各种胶可引起胃肠功能失调;
神经系统影响:吸入丙烯腈、环己烷、甲苯、二甲苯、1,1,1-三氯乙烷和三氯乙烯,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可能发生头痛、眩晕、动作失调、麻木和昏迷;正己烷能引起多神经病变;
生殖毒性:接触有机卤溶剂的孕妇,可能发生自然流产或胎儿损害;
肝脏损害: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氯乙烯可引起肝损害;
心血管损害:二甲基甲酰胺能引起血压升高;
造血系统损害: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致癌性:已经证实苯致白血病;丙烯腈和丙烯酸乙酯为可疑的人致癌物;丙烯酰胺、氯仿、二硝基甲苯、表氯醇、六氯乙烷、二氯甲烷、2-硝基丙烷为动物致癌物。
总之,胶粘剂的使用过程中可产生多种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应当通过工艺改造、加强通风等防护措施,使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劳动者也应当加强劳动保护和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胶粘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免费打赏
wanxing_lila
2007年01月14日 07:57:37
2楼
我国胶粘剂引起的职业中毒典型案例

(1)制鞋业含苯系物汽油急性中毒
某独资制鞋有限公司,于1997年7月22日至8月7日发生3例含苯系物汽油中毒事件。3名患者均为女性,手工刷胶工,工龄1.5年。中毒当日,接触胶粘剂后2 h,自觉胸闷,恶心,浑身无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以致于抽搐昏倒。现场检测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浓度分别为136.8,102.8, 34.4, 1 046.0 mg/m3。用气-质联用仪对配置的胶浆和亮光剂原料分析,汽油中含苯、甲苯、二甲苯分别为8.52%, 7.65%, 8.61%。亮光剂的溶剂也由甲苯、二甲苯组成。

(2)制鞋和箱包加工业苯中毒
河北省某县一村办企业1989年6月投产,1991年3月, 30名工人在一间45 m2无任何防护设施的库房,用以纯苯做溶剂的氯丁胶粘合剂制鞋。30名苯作业工人中先后有12名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工龄最长者14个月,最短者4个月,作业场所苯浓度241mg/m3。浙江省某市有制鞋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且绝大多数企业无任何防护设施。经测定,作业场所苯浓度超标率为72%,仅1993年1~4月就有14人因苯中毒住院,死亡7人,其中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仅18岁。
2002年3月河北省某镇发生了一起箱包作坊农民工胶粘作业引起的苯中毒事件,截止到4月,确诊苯中毒17人,死亡5人。卫生部专家组现场卫生学调查发现,该箱包作坊使用的9种胶粘剂检出了苯、正己烷、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模拟刷胶现场检测结果表明, 16个样品中,有10个样品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最高浓度达2040 mg/m3; 4个样品甲苯浓度超标,最高达
949 mg/m3; 16个样品正己烷浓度全部超标,最高达85800 mg/m3。
由于制鞋及箱包加工业多为乡镇企业,作业方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劳动防护条件简陋,甚至没有,所以发病快是中毒的特点。如1994年3月福建某鞋业公司一刷胶工女工,从事作业仅3个月就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1995年9月晋江某鞋厂从事粘胶的18岁女工,作业2个月后即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于同年12月死亡; 1996年3月石狮某鞋厂从事手工包制作的32岁工人, 9个月后出现牙龈出血,头昏、耳鸣、眼花、乏力,继而出现昏迷,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

(3)玩具厂二氯乙烷中毒
1992年,广东省某市两家外资玩具厂,先后发生因使用含二氯乙烷的3435胶水及其他有机溶剂粘合生产玩具,发生4例1, 2-二氯乙烷急性中毒,其中3人死亡,工龄仅为1~5个月。

(4)皮衣粘接作业苯中毒
1997年9月23日,大连某服装有限公司43名纺织学校实习学生在无任何防护设施条件下,使用氯丁胶粘接皮衣, 4-8h后, 10人发生苯中毒,经测定,车间苯浓度高达552mg/m3。

(5)家具厂使用涂料发生苯中毒
广东省顺德市一家具厂,使用苯做涂料溶剂,仅有23人的小厂,竟有18人苯中毒。

(6)防水涂料引起苯中毒
1999-2000年,北京、天津、广东、上海、乌鲁木齐多次发生因使用防水涂料而引起的苯中毒事故。
1999年,北京、天津、广东因在深槽涂刷防水涂料导致4起急性苯中毒(30人中毒,死亡8人)事件。
2000年,上海发生3人中毒、死亡1人的苯中毒事件,作业场所苯浓度高达24000mg/m3,现场勘察分析,所用的防水涂料为“氯丁胶”,苯含量高达97.6-144 mg/g。
2000年,北京某公司进行消防蓄水池防水作业时,防水工调配防水涂料约10 min后,自觉头晕、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昏迷。另3名救助工人也先后晕倒。现场检测,苯浓度为17945.9 mg/m3,甲苯浓度为11967.6 mg/m3,苯乙烯浓度为4482.2 mg/m3。
2000年4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再次发生因使用防水涂料导致的8人急性苯中毒,其中死亡1人。

(7)轻质合成油中毒
2000年,哈尔滨某锻造公司使用轻质合成油(含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因输油管道泄漏引起107人急性轻度苯中毒。

(8)皮具厂涂胶作业正己烷中毒
1999年,广东省某皮具厂4名涂胶工被确诊为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模拟现场,正己烷浓度为154-1314 mg/m3,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接触工龄6个月,无任何防护设施。1999年河北省某县个体箱包厂3名女工,被确诊为慢性正己烷中毒。1999年福建某箱包厂发生一起4例慢性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死亡1人。

(9)包装作业苯中毒
2002年3月,北京某包装有限公司发生81名包装工人中12人慢性苯中毒事件,其中重度中毒6人,死亡1人,现场检测显示,苯浓度高达280mg/m3。
回复
wanxing_lila
2007年01月14日 08:04:27
3楼
胶粘剂职业危害控制对策

从我国近年发生的胶粘剂职业中毒的典型病例可以看出,胶粘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有两个特点:广泛性、后果严重性。广泛性体现在职业中毒涉及使用胶粘剂的各个行业,如鞋业、家具、玩具制造、皮革、制衣、箱包、包装、涂料、防水工程、机械等。从发病的后果严重性看,急性中毒起病急,一起事故涉及多人;慢性中毒发病工龄短,一旦发病即为重度中毒,甚至死亡,危害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发生中毒的原因是,作业现场浓度严重超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胶粘作业缺乏必须的防护设施,工人无防护知识和意识外,使用的胶粘剂中,苯、甲苯或正己烷的含量非常高是根本原因。因此,制定胶粘剂职业危害控制对策,尤其是产业对策,从源头控制职业病,迫在眉睫。

(1)产业对策
苯已经被确认为人类致癌物,许多国家已禁止用苯做胶的溶剂及家用产品的组分,苯作为干洗液的组分在许多国家也已被禁止。已经证明,几乎在所有苯作为溶剂的操作中,均可采用替代物,如甲苯、二甲苯、汽油等物质。研究表明,汽油取代了苯之后,患白血病的危险性大为降低。因此,国家应当制定政策,禁止和限用苯作为胶的溶剂和家用产品的组分。
正己烷和甲乙酮(MEK)、甲基正丁酮(MBK)具有协同作用,应当避免一起使用。不论何种情
况,应当用康烷替代正己烷。停止生产和使用聚乙烯醇缩甲醛胶(107胶),由于其甲醛释放量高,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因此,建设部已经下文停止生产和使用107胶。氯丁胶俗称万能胶,广泛用于室内装修、木材加工、制鞋、箱包、皮革、玩具、防水涂料和防水工程。因其含有大量有毒溶剂,因此,建议国家应当制定削减计划,逐步限量生产。鼓励采用、研制、开发胶粘剂新技术、新产品及替代产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制鞋业为例,目前我国制鞋业所用的溶剂胶为氯丁胶(30%)、接枝氯丁胶(40%)和聚氨酯胶(30%)。而在发达国家,制鞋用胶已完全用聚氨酯和热熔胶代替。
目前,我国合成胶粘剂生产非常分散,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企1800余家,企业规模小,品种少,产品老化,更新缓慢,科研开发不足,难以与世界知名大公司抗衡,如美国道化学公司,高桥-巴斯夫公司,富勒公司等,因此,建议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扶持几家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多系列、具有研制开发能力的综合性大企业,坚决关闭危害严重、工艺落后的手工作坊。

(2)产品标准问题
环境、卫生和安全是驱动胶粘剂与密封剂行业在材料和技术方面发生转变的重要因素。胶粘剂的行业趋势可以用释放量要低,性能要高来概括。通过对溶剂释放量的限制,迫使供应商和用户使用水基胶粘剂、低分子量树脂的液体胶粘剂和反应型热熔胶粘剂。环保型胶粘剂的最低标准应当是无苯类溶剂(因原料问题不得超过0.2%)、无甲醛(或不得超过0.5%)、无氯化溶剂、VOC < 2.40%(g/L)。对照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室内装饰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溶剂型橡胶胶粘剂中游离甲醛<0.5 g/kg,聚氨酯类胶粘剂苯<5 g/kg,甲苯+二甲苯<200 g/kg,甲苯二异氢酸酯<10 g/kg,总挥发性有机物<750 g/L;水基型缩甲醛类胶粘剂和聚乙酸乙烯酯胶粘剂游离甲醛<1 g/kg,橡胶类胶粘剂游离甲醛<1 g/kg,苯<0.2 g/kg,甲苯+二甲苯<10 g/kg,总有机挥发物<50 g/L。可以看出,我国的标准并不严格,上述标准并不是在健康损害评价基础上建立的,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控制胶粘剂职业病和国际贸易的要求,如即使将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降至0.2%-0.5%,甚至降至0.1%,仍然无法满足出口家具甲醛含量的要求。但是从我国国情看,达到这样的标准也非常不容易。因此,对于其他胶粘剂,当务之急是针对不同胶粘剂的特点,在对其健康影响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定有毒物质产品限值,或者制定通用限值,明确规定各类胶粘剂中甲苯、二甲苯、VOC、正己烷、有机氯等有毒物质的通用限值标准。

(3)加强监督
加强监督管理,特别是对中小乡镇企业生产使用胶粘剂的工作场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建设部、质检局等部门制定的国家标准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定期公布合格产品名单,淘汰不合格胶粘剂产品。清理整顿胶粘剂市场,规范有毒物品标签制度,坚决取缔胶粘剂三无产品。
回复
ayhksmhq163
2007年12月12日 16:54:45
4楼
谢谢上传!
回复
zjzj_1983
2007年12月13日 14:45:46
5楼
看到这些有点怕啊,干行的命都要拿出去啊?恐怖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