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严厉问责下,建筑垃圾可能是一门好生意
kwcqmpyt
kwcqmpyt Lv.2
2024年06月21日 09:55:54
来自于固废处理
只看楼主

来源:工业固废网

            前不久,中央环境督察组对七个省市进行了严格的督察,结果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象: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普遍存在,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城市甚至将垃圾倾倒在乡村地区,侵占了宝贵的基本农田。这一消息迅速在业界激起强烈反响,不仅揭示了这些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短板,还凸显了我国建筑垃圾产业当前的发展瓶颈与潜在的革新机遇。

   


   

   
前不久,中央环境督察组对七个省市进行了严格的督察,结果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象: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普遍存在,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城市甚至将垃圾倾倒在乡村地区,侵占了宝贵的基本农田。这一消息迅速在业界激起强烈反响,不仅揭示了这些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短板,还凸显了我国建筑垃圾产业当前的发展瓶颈与潜在的革新机遇。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产量已超过20亿吨,占据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近四成,成为城市中最集中、数量最大的单一品种固体垃圾。为了提升我国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策略,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无废城市”建设规划中,特别将建筑垃圾问题列为关键攻坚点。这一策略强调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环保督察所覆盖的地域广泛,既包括了华中地区的核心地带、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也延伸到了西南关键区域,其影响深远且广泛。这些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更新速度较快,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然而,正是这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也具备了解决当前建筑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充足条件和能力。

各大媒体包括自媒体已对本次环保督察中曝光的具体环境污染事件及违法行为进行了详尽报道。而本文则侧重于从督察揭示的共性问题入手,深度挖掘当前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所面临的痛点和瓶颈。结合行业内的实践经验,我们将探讨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攻克的难题。

此次督查无疑揭示了各地区在建筑垃圾治理方面的不足,从公开资料中可以清晰看出,这些不足主要集中在“顶层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两大方面。这两个问题相互交织,直接导致了违法倾倒行为的频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事实上,督察所暴露的这些问题,正是制约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障碍。

为了推动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集中力量,从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入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立法的同时,我们迫切需要构建和完善终端处置设施与消纳场所,确保前端产生的建筑垃圾得到高效、妥善的处理与安置。环保督察的公开通报明确指出了建筑垃圾处置能力不足已成为环境风险的重要诱因。

数据显示,全国已建和计划建设的固定式建筑垃圾生产线约有800余条,然而这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的实际处置需求。

建筑垃圾处置设施滞后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地方政府在推动建筑垃圾产业发展上缺乏足够的动力,由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难以通过自身运营实现盈利,政府补贴成为项目建设的核心,给地方财政带来新的压力。其次,建筑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客户的成本中心,难以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与传统填埋方式相比,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经济性较低。再者,由于前端链条的不完善和后端产品市场认可度低,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自我造血能力弱,难以实现产业闭环。最后,具备高水平运营能力的企业难以进入市场,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选择国资企业承担治理任务,导致市场上真正具备实际运营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

当前,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项目回报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主要包括“重前端、轻后端”和“重后端、轻前端”两种模式。前者主要依赖前端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忽略后端资源化产品的高附加值收入;后者则主要依靠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通过再生产品收入实现盈利,更具市场竞争力。

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可能更加符合当前市场环境。政府提供适度的处理补助,同时企业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有望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从当前环保督察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窥见我国固废产业细分领域的潜在发展机遇。其中,建筑垃圾领域正逐渐展现出市场机遇的倾斜趋势。

具体来看,垃圾填埋业因起步较早,在“原生垃圾零填埋”的倡导下,其增量已趋于饱和,正步入衰退期;垃圾焚烧行业则在商业、公共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驱动下蓬勃发展,装机规模全球领先,行业逐渐成熟;有机固废处理行业也借由餐厨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的试点政策而迅速崛起;环卫服务则在市场化推动下,服务范畴持续扩大,边界不断扩展;然而,危险废物行业在资本涌入下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正经历产能优化的调整期。

然而,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却仍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尚不足10%,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其综合利用水平仍有显著的提升空间。技术层面虽已相对成熟,但商业模式的构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前端建筑垃圾来源的不稳定性、产业链末端再生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与销售风险,都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次环保督察所揭露的七个重点地区的问题,只是建筑垃圾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未来,我们应以系统治理的思维,从这些问题出发,解决行业瓶颈。法律层面,应推动建筑垃圾立法工作,确保有法可依;在设施方面,应制定专项规划,完善前端收集与后端销售体系,并引入高水平运营机构进行管理。

随着环保督察的深入与地方政府对建筑垃圾处理需求的提升,建筑垃圾领域有望成为企业商业实践的新热点。在立法完善、项目边界清晰及销售渠道拓展等多因素驱动下,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将迎来市场的广泛关注与青睐。    

   

   

来源: 中国固废网、国家固废技术情报共享平台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4年06月22日 06:33:40
3楼

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项目回报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主要包括“重前端、轻后端”和“重后端、轻前端”两种模式。前者主要依赖前端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忽略后端资源化产品的高附加值收入;后者则主要依靠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通过再生产品收入实现盈利,更具市场竞争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