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背景不硬你别碰
2006年11月18日 22:45:54
只看楼主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 概述道路现状表层为近代围海造地和人工湖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吹填土: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松散且不均匀。吹填土厚度一般为2.0~4.0m,局部最深约6m,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属欠固结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淀和液化。为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需对路基进行处理。根据已实施的C1、C2、B1道路地基处理结果,经分析确定B2、B3道路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施工参数、程序。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 概述
道路现状表层为近代围海造地和人工湖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吹填土: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松散且不均匀。吹填土厚度一般为2.0~4.0m,局部最深约6m,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属欠固结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淀和液化。为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需对路基进行处理。
根据已实施的C1、C2、B1道路地基处理结果,经分析确定B2、B3道路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施工参数、程序。

二、地基加固标准
1、加固深度≥6m;
2、地基承载力要求;
0~2m fk≥130kpa;(粉性土)
fk≥100kpa;(粘土、淤泥)
2~4m fk≥110kpa;(粉性土)

fk≥80kpa;(粘土、淤泥)
4~6m fk≥100kpa;(粉性土)
fk≥70kpa;(粘土、淤泥)
3、表层2.0m内地基回弹模量E=25Mpa。

三、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基本技术要求
3.1施工小区划分
施工区划分为L(道路地基处理长度)×B(道路地基处理宽度)的矩形小区,其中L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准。施工小区划分按5000㎡控制。
3.2前期准备工作
应对施工场地原状土每1000㎡测一组小螺钻及静力触探。分析现状的各土层分布特性、含水量及承载力。
3.3排降水
1、排水明沟与集水井
在道路两侧和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设排水明沟。道路两侧在距离红线外8m起开挖明沟,在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开挖明沟,明沟底宽1m,深1.5m,边坡1:1.5,明沟之间贯通,明沟交接处设置集水井。排水明沟采用竹篱笆加编织布的支护措施,以防明沟坍塌。
挖方、填方路段场地平整方法如下。
挖方路段:⑴当原地面标高高于路槽40cm以上的,直接开挖至路槽上40cm处;⑵开挖至路槽上40cm时,如表层为淤泥,则开挖至路槽下20cm,再覆盖70cm现场粉性土。⑶当原地面标高大于路槽标高、低于路槽上40cm时,可直接进行地基处理。
填方路段:⑴如遇沟浜,应按要求清淤后采用现场粉性土回填至原地面标高。⑵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则直接进行地基处理。⑶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且表层为淤泥,则需覆盖70cm现状粉性土后,进行地基处理。
2、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每个小区(5000万㎡)第一遍降水设备(15kw+7.5kw)布置10台套,第二遍和第三遍井点降水布置8台套。
利用射流泵轻型真空井点系统,进行浅层真空降水。每遍强夯前均匀进行真空降水,共计降水三遍。
第一遍降水,井点管管长3m,井点间距2m,卧管间距3m,要求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土或淤泥封死。降水至2.5m以下,连续72小时不断降水;同时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5%,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第二遍降水在第一遍强夯后,采用一长一短相间的井点布置方式。短井点管管长3m,长井点管管长6m,井点间距3m,卧管间距4m。要求3m深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土和淤泥封死。第一遍强夯后立即插管降水,并将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时排掉,第二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连续降水7天;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2%。当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第三遍降水在第二遍强夯后,采用一长一短相间的井点布置方式。短井点管管长3m,长井点管管长6m,井点间距3m,卧管间距4m。要求3m深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性土和淤泥封死。第二遍强夯后立即插管降水,
并将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时排掉。第三遍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连续降水7天。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0%。当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3、外围封管
外围封管井点间距2m,管长6m,井管滤头处灌1米粗砂。外围封闭管在强夯全部结束后方能拆除。
4、水位观测管
水位管布置标准为每小区6孔,水位管管深6m,滤头长1.5m,并要求测管周围灌粗砂。
5、土中含水量检测
每遍降水后均应检测土中含水量,以控制真空降水时间。含水量检测一般1000㎡测1组。
3.4强夯施工参数
1、夯锤要求用10T。夯锤质量在制作加工时,允许偏差控制在500kg以内,但不得小于10T,夯锤直径为2.5m。
2、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和能量
第一遍夯点与第二遍夯点均为4m×4m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印空缺位置的中心。第三遍夯点布置在第一、二遍夯印空缺位置。其中第一遍夯点布置时,最边上夯点中心离道路地基处理边线距离1.0m。第一遍一击,单点夯击能70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第二遍两击,单点夯击能135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第三遍两击,单点夯击能150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
3、相邻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
相邻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为7天,同时要求超空隙压力消散85~90%,水位满足要求。
4、第一遍强夯需要垫路基箱进行作业。
5、控制标准
⑴周围出现明显隆起,如一击时就出现明显隆起,则要适当降低夯击能,相邻夯坑内的隆起量≤5cm
⑵第二击夯沉量小于第一击夯沉量
⑶两击夯沉量≤50cm
四、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施要步骤
⑴场区平整、推平至路槽上40cm(预留40cm超高);
⑵开挖明沟、集水井,由主体单位负责实施;
⑶夯前第一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2.5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5%;
⑷平整场地,垫路基箱进行第一遍强夯,击数一击,单点夯击能700KNm,第一遍强夯后马上布井点管进行第二遍降水。
⑸第二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2%;
⑹平整场地,进行第二遍强夯,击数两击,单点夯击能1350KNm;
⑺第三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0%;
⑻平整场地,进行第三遍强夯,击数两击,单点夯击能1500KNm;
⑼推平
⑽检测
由于场地吹填土土性变化较大,局部地方土性较差,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施工参数,但调整前必须通知指挥部、设计和监理单位,经同意后方可施工。
免费打赏
daipeiwu
2006年11月20日 13:22:01
12楼
顶了!谢谢楼主提供!
回复
jcddssj
2006年11月20日 14:33:30
13楼
我顶!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15:42
14楼
很不错,
真的太好了
!







!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16:02
15楼
很不错,
真的太好了
!







!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16:16
16楼
很不错,
真的太好了
!







!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16:28
17楼
很不错,
真的太好了
!







!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16:41
18楼
很不错,
真的太好了
!







!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16:52
19楼
很不错,
真的太好了
!







!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57:39
20楼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 概述
道路现状表层为近代围海造地和人工湖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吹填土: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松散且不均匀。吹填土厚度一般为2.0~4.0m,局部最深约6m,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属欠固结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淀和液化。为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需对路基进行处理。
根据已实施的C1、C2、B1道路地基处理结果,经分析确定B2、B3道路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施工参数、程序。

二、地基加固标准
1、加固深度≥6m;
2、地基承载力要求;
0~2m fk≥130kpa;(粉性土)
fk≥100kpa;(粘土、淤泥)
2~4m fk≥110kpa;(粉性土)

fk≥80kpa;(粘土、淤泥)
4~6m fk≥100kpa;(粉性土)
fk≥70kpa;(粘土、淤泥)
3、表层2.0m内地基回弹模量E=25Mpa。

三、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基本技术要求
3.1施工小区划分
施工区划分为L(道路地基处理长度)×B(道路地基处理宽度)的矩形小区,其中L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准。施工小区划分按5000㎡控制。
3.2前期准备工作
应对施工场地原状土每1000㎡测一组小螺钻及静力触探。分析现状的各土层分布特性、含水量及承载力。
3.3排降水
1、排水明沟与集水井
在道路两侧和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设排水明沟。道路两侧在距离红线外8m起开挖明沟,在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开挖明沟,明沟底宽1m,深1.5m,边坡1:1.5,明沟之间贯通,明沟交接处设置集水井。排水明沟采用竹篱笆加编织布的支护措施,以防明沟坍塌。
挖方、填方路段场地平整方法如下。
挖方路段:⑴当原地面标高高于路槽40cm以上的,直接开挖至路槽上40cm处;⑵开挖至路槽上40cm时,如表层为淤泥,则开挖至路槽下20cm,再覆盖70cm现场粉性土。⑶当原地面标高大于路槽标高、低于路槽上40cm时,可直接进行地基处理。
填方路段:⑴如遇沟浜,应按要求清淤后采用现场粉性土回填至原地面标高。⑵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则直接进行地基处理。⑶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且表层为淤泥,则需覆盖70cm现状粉性土后,进行地基处理。
2、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每个小区(5000万㎡)第一遍降水设备(15kw+7.5kw)布置10台套,第二遍和第三遍井点降水布置8台套。
利用射流泵轻型真空井点系统,进行浅层真空降水。每遍强夯前均匀进行真空降水,共计降水三遍。
第一遍降水,井点管管长3m,井点间距2m,卧管间距3m,要求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土或淤泥封死。降水至2.5m以下,连续72小时不断降水;同时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5%,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第二遍降水在第一遍强夯后,采用一长一短相间的井点布置方式。短井点管管长3m,长井点管管长6m,井点间距3m,卧管间距4m。要求3m深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土和淤泥封死。第一遍强夯后立即插管降水,并将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时排掉,第二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连续降水7天;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2%。当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第三遍降水在第二遍强夯后,采用一长一短相间的井点布置方式。短井点管管长3m,长井点管管长6m,井点间距3m,卧管间距4m。要求3m深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性土和淤泥封死。第二遍强夯后立即插管降水,
并将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时排掉。第三遍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连续降水7天。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0%。当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3、外围封管
外围封管井点间距2m,管长6m,井管滤头处灌1米粗砂。外围封闭管在强夯全部结束后方能拆除。
4、水位观测管
水位管布置标准为每小区6孔,水位管管深6m,滤头长1.5m,并要求测管周围灌粗砂。
5、土中含水量检测
每遍降水后均应检测土中含水量,以控制真空降水时间。含水量检测一般1000㎡测1组。
3.4强夯施工参数
1、夯锤要求用10T。夯锤质量在制作加工时,允许偏差控制在500kg以内,但不得小于10T,夯锤直径为2.5m。
2、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和能量
第一遍夯点与第二遍夯点均为4m×4m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印空缺位置的中心。第三遍夯点布置在第一、二遍夯印空缺位置。其中第一遍夯点布置时,最边上夯点中心离道路地基处理边线距离1.0m。第一遍一击,单点夯击能70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第二遍两击,单点夯击能135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第三遍两击,单点夯击能150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
3、相邻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
相邻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为7天,同时要求超空隙压力消散85~90%,水位满足要求。
4、第一遍强夯需要垫路基箱进行作业。
5、控制标准
⑴周围出现明显隆起,如一击时就出现明显隆起,则要适当降低夯击能,相邻夯坑内的隆起量≤5cm
⑵第二击夯沉量小于第一击夯沉量
⑶两击夯沉量≤50cm
四、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施要步骤
⑴场区平整、推平至路槽上40cm(预留40cm超高);
⑵开挖明沟、集水井,由主体单位负责实施;
⑶夯前第一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2.5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5%;
⑷平整场地,垫路基箱进行第一遍强夯,击数一击,单点夯击能700KNm,第一遍强夯后马上布井点管进行第二遍降水。
⑸第二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2%;
⑹平整场地,进行第二遍强夯,击数两击,单点夯击能1350KNm;
⑺第三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0%;
⑻平整场地,进行第三遍强夯,击数两击,单点夯击能1500KNm;
⑼推平
⑽检测
由于场地吹填土土性变化较大,局部地方土性较差,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施工参数,但调整前必须通知指挥部、设计和监理单位,经同意后方可施工。

回复
wangjuan992003
2006年11月20日 19:59:16
21楼
后浇带施工作业指导书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讲述了后浇带施工工艺,适用于后浇带的施工。
2、引用标准

3、施工准备

4、施工操作要求
4.1“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时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该缝根据工程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保留时间一般保留到结构封顶后,用不少于40天),在此期间早期温差及30%以上的收缩已完成,再用比厚结构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4.2模板工程
4.2.1侧模和底模均采用组合钢模板,另拼散拆。支撑采用钢管支撑系统。
4.2.2支模前,清除垃圾及杂物,将松动混凝土凿除,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清成毛面,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4.2.3支撑系统必须搭设稳固,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4.2.4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面接缝严密,板底平整度≤2mm,与已浇筑混凝土高低差≤2mm。
4.3钢筋工程
4.3.1后浇带钢筋同于底板、砼墙和楼板结构钢筋,在后浇带位置钢筋连续不断。
4.3.2钢筋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无混凝土浆、砂浆及杂物粘牢,必要时还要除锈。
4.3.3钢筋绑扎点应全部绑扎。
4.4混凝土工程
4.4.1填筑前,必须重新清除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
4.4.2填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外加剂掺量配合比等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执行,如设计无规定,填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比原结构强度提高5-10N/mm2。
4.4.3混凝土浇筑完毕,必须保持不少于15天的潮湿养护。
5、注意事项
5.1混凝土浇筑同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规范规定操作。
5.2混凝土配制必须严格控制。
5.3浇筑密实,无漏振和过振现象。
5.4后浇带外混凝土表面质物必须清理干净。
5.5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