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大放送-技术问题接龙
nitsu
nitsu Lv.7
2006年11月02日 18:29:03
只看楼主

制冷网站刚刚独立!为了新老朋友对网易的一贯支持!特组织这次送分活动!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机不可失!活动内容:以制冷专业技术为核心,答题和出题为平台!参与出题和答题的朋友均可获赠送积分的机会!活动规则:1:回答上楼朋友的问题,并出题给下楼朋友! 2:答题正确并配有合理的注释,出题的内容必须在本专业范围内! 3:答题前应认真思考并尽力给出正确答案!出题前应认真浏览以前的问题和答案!严禁重复题目!

制冷网站刚刚独立!
为了新老朋友对网易的一贯支持!特组织这次送分活动!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机不可失!
活动内容:以制冷专业技术为核心,答题和出题为平台!参与出题和答题的朋友均可获赠送积分的机会!
活动规则:1:回答上楼朋友的问题,并出题给下楼朋友!
2:答题正确并配有合理的注释,出题的内容必须在本专业范围内!
3:答题前应认真思考并尽力给出正确答案!出题前应认真浏览以前的问题和答案!严禁重复题目!
4:斑竹将根据答题和出题的质量决定送分与否,并根据质量决定送分的多少!
5:严禁灌水,发广告和活动无关以及违反活动规则的帖子出现!否则斑竹将给予删贴和扣分!
6:对于本次活动斑竹将拥有最终解释权(呵呵,别人都这么说,但愿不要感觉到不平衡!)
免费打赏
xiaowu191
2006年11月06日 23:00:41
12楼
感谢11楼,比起理论,我更喜欢工程上的东西。
回复
xiaowu191
2006年11月06日 23:03:35
13楼
外平衡管应装在感温包后面
一个原因是,膨胀阀内部可能有极少量的制冷剂液体漏入外平衡管而到达吸气管,如果感温包装在接口后面,感温包感受到的温度就偏低,膨胀阀开度不足,影响制冷装置正常运行。
回复
cly2084
2006年11月08日 15:45:16
14楼
问题:外平衡管应装在感温包后面,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来讲比较规范的安装方法是将外平衡管安装到感温包后面的10cm左右处。但是工程上也有把平衡管放在感温包前面的。
内平衡适合蒸发器压力降较低的情况。平衡阀实现的是蒸发器入口的压力与出口的温度的对应!
之所以使用外平衡式膨胀阀原因是因为避免蒸发器内部由于压力损失过大而引起的供液过小等诸多问题。所以采用外平衡以实现蒸发器出口温度与压力的对应。其实就位置来说平衡管在前在后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压力降不同,但相差不会太多。
我的问题:谈谈你对热泵的应用场合及使用环境的认识!
回复
chnlzj
2006年11月08日 16:00:48
15楼
我的问题:
请问何谓吸气过热?何谓排气过热?两者用于控制上有何不同?希望以典型机组论证!
回复
zwhkaoyan
2006年11月10日 16:00:49
16楼

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教材上确实定义了“4度”,但是现在社会又进步了,对空调的要求越来越多了,我们经常遇到客户说室内机的噪声问题,还有就是非典时期出了什么氧吧空调……,总之现在的空调内容变了,远大的样本用了“空气调和”来解释现代空调,不妨看看,结论就是不要在具体的定义什么是空调。
赞同14楼的观点。
回复
yinjie1907
2006年11月10日 19:08:45
17楼
我的问题:
用弯管机弯过的铜管(换热器用)在放置几天后,从弯头部分开始出现发黑的现象(是否是铜管被氧化的原因?),这样的现象对换热是否有影响,原因是什么?
回复
dongdongdejia
2006年11月22日 16:33:41
18楼

吸气过热主要是指压气吸气温度与蒸发器内蒸发温度间的温差,控制吸气过热度主要用来调整蒸发温度,使蒸发温度在一个使冷机效率最优化的范围内,同时又可以用来遏制压缩机湿行程的发生。
排气过热主要的作用是在没有独立油循环系统中来调节系统润滑性能,由于润滑系统中的油压及油温都与排气压力与排气温度有关,特别是油温对于排气温度,其间相差不会超过四五度,而对于冷冻油来说气温度对于其润滑性能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保持一定的温度就相当的必要了
回复
yinhaijiao83
2006年12月06日 22:04:41
19楼

佩服。我原来只知道吸气过热的目的,看了之后才知道保证排气过热的原因。
回复
yinhaijiao83
2006年12月06日 22:11:09
20楼

对于铜这种材料,其导热性能好得惊人,在所有的金属中,其导热率仅次于银。优良的热导性能使得其在弯压等机械变形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热量。如果弯管的过程十分迅速,那么必定在折弯的部分积聚一定的热量,在热量以及氧气的作用下,铜管发生了氧化。
个人观点,有点考证!
回复
yinhaijiao83
2006年12月06日 22:11:57
21楼
我的问题:
谈谈制冷系统中:沸点、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临界温度之间的关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