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土肥 孕生佳园、千年构建 异彩纷呈、园林图籍 造园名家、江河殊途 北雄南秀)一、水美土肥 孕生佳园长江流域文化是中华民族造就的伟大画卷,其中的园林文化是最精美的部分。她耐读受看,具有无限的魅力。稍有学养的人,无不为之着迷,无不希望从美丽的图画中得到精神上的 享受。人们不禁要问:长江流域为什么会产生优美的园林?园林需要地理条件作为基础。中华大地多姿多态,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生态自然环境,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水美土肥 孕生佳园、千年构建 异彩纷呈、园林图籍 造园名家、江河殊途 北雄南秀)
一、水美土肥 孕生佳园
长江流域文化是中华民族造就的伟大画卷,其中的园林文化是最精美的部分。她耐读受看,具有无限的魅力。稍有学养的人,无不为之着迷,无不希望从美丽的图画中得到精神上的 享受。人们不禁要问:长江流域为什么会产生优美的园林?园林需要地理条件作为基础。中华大地多姿多态,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生态自然环境,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个不断变动着的系统。中国现在的地形是西部高、东部低。然而,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迭纪,中国地形却是东部高、西部低,今青藏、云贵、川渝等地曾 是一片汪洋,与古地中海相通。其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古地中海向西后退。距今约7000万 年前发生的燕山运动,距今三、四千万年发生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西高东低的地形格局得 以形成。长江流域的岩石卵丸证明了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岁月老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可思议的遐想。
园林以水源为生命所系,长江则可提供取之不竭的水源。长江的支流数以千计,有49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分别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众多的淡水湖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 阳湖、太湖沿岸是兴造园林的最好地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网密度一般在0.5公里/平方公 里以上,长江三角洲南部的杭嘉湖平原河网密度更是高达12.7公里/平方公里,是中国河网 最稠密的地区。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 毫米。
园林以奇巧多姿的地形为依托。长江流域的地貌类型有多样性,高山、丘陵、盆地、平原分布其间。
园林以动植物为活力之本。长江流域有暖温带、亚热带的植物,植物种类极为丰富。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支流有大片森林,其中保存了许多珍稀树 种,如水杉、银杏、珙桐等。全国三大林区,西南、中南两林区大部分在长江流域。长江上 游到下游,依次分布着乔木林、高山灌木林、冷杉、云杉、马尾松、樟树等。全流域的70% 都有竹林。长江流域有国家级的19个自然保护区和5个森林公园。按主要保护对象可分为四类:一是以保护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如安徽黄山和湖北神农架。二是保护 特有的生态系统,如湖南莽山常绿阔叶林、江西鄱阳潮湿地生态系统。三是保护珍稀动植物 ,如贵州赤水桫椤、四川卧龙大熊猫。四是保护自然景观,如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长江流域的大熊猫、金丝猴、梅花鹿、白鹤、王鹅、锦鸡,都具有可观赏性。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之一。它的人文资源是园林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人文资源的地域之广、内涵之深、素材之众,都是其它大河文化所不能比拟的。
2楼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西川、云南、贵州 、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流过了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福建、广东。
长江流域的考古发掘内涵丰富,可以分成三个大的文化区。
其一是长江上游文化区。在云南发现元谋猿人化石,在渝川一带先后发现资阳人化石 和大 溪文化、巴蜀文化序列。
其二是长江中游文化区。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化石,又发现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
家河文化序列。
其三是长江下游文化区,在太湖、杭州湾一带发现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序列。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已能栽培水稻,使用榫卯技术,烧制陶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属良渚文化的钱三漾遗址已出现了丝织物。
长江流域湖泊很多,气候温暖,这里孕育的文化是以凤为标识的文化,是浪漫精神,是灵秀的气质。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主干。
长江的源头昆仑山有许多美好的传说。群山之中,昆仑山在西北,最受尊崇。《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 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传闻西王母住在瑶池,周穆王曾经西 游参拜西王母。昆仑山在神话描述中,实际上是个花园。古代的《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说昆仑山上(或称昆仑山附近的槐江山)有黄帝时代的园林悬圃(又称玄圃、平 圃)。悬圃的地理位置很高,看似悬挂在半天云中的花圃,所以称为悬圃。登上悬圃,人就有了灵气,可以呼风唤雨。主管悬圃的头目是英招,他是人面马身,通体有虎纹,还有鸟翼。
他经常四处巡视,发出悦耳的声音。从悬圃向南鸟瞰昆仑,金光闪烁,云气灿灿。向西可 以看到茫茫大泽,水光连天,摇木浓郁,周族的始祖后稷就是在此发迹的。向北远眺,群山 连绵如屏,鸟鹰在空中飞翔。向东放眼是恒山,山旁有流水,水边住有天神。黄帝经常到悬 圃游玩,放眼四周,心旷神怡,好一派磅礴的气势!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很优美,天然就是一个大园林。战国时楚人宋玉的《高唐赋》把云梦
高唐的景观描述得像天然园林:巫山烟云,神女起舞。玄木冬荣,榛林郁盛,葩 华覆盖,箕 踵漫衍,芳草罗生,黄鹂楚鸠,王乘玉舆,纵猎其间。云梦之台,高唐之观,鬼斧神工。鸟 雀啼鸣,婉转成曲。千态万状,层见叠出,如同巨大的瑰丽画面。
比宋玉稍早些的墨子也很赞美长江流域,认为荆江一带的资源丰富,其它地方不可与之相比。《墨子•公输》记载说:荆楚之地有五千里,到处是犀、麋、鹿、鱼、鳖、鼋、鼍、长 松、文梓、楠、豫章等。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生息其间,等于是在园林中生活。
回复
3楼
二、千年构建 异彩纷呈
我们姑且不谈神话中的长江流域园林,从史书中我们看到2000多年来长江流域园林的发展 轨迹。从上游到下游,从江北到江南,园林如同珍珠串结在长江沿岸,大放光彩。
已知长江流域较早的大型人造园林是姑苏台花园,史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苏州灵岩山筑姑苏台,高达300丈,周回横跨5里,气势宏大。姑苏台修建得如此之高,在于可以远眺风景300里,可以舒适安全,可以通风防潮,可以“天人感应”。
姑苏台有春宵宫、天池、海灵馆,这些人工造园的水平是很精湛的。《述异记》记载“吴王夫差作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弹耗人力。宫妓数千人, 上别立春宵馆,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夫差作天池,池中作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 与西施为水嬉。”可见当时的园林已有水上娱乐。
汉代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用文学的辅张手法记载:楚国派子虚出使齐国,大谈楚国的物产与美景。说楚国有七个大泽,其中之一是云梦泽,方圆九百里,有隆崇参差的大山,有 江河陂陀,有赤玉玫瑰,有衡兰苞荔,有阴林巨树,有白虎玄豹,楚王在云梦泽中游玩狩猎 ,有美女相伴,有武士拥簇,擂金鼓、吹鸣籁,浩浩荡荡,极为壮观,如同天帝下凡一般。
汉代末年,文学家王粲写了《登楼赋》,所提及之楼有襄阳、江陵、当阳等楼,描述 的是 登楼所见的风光。“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阳隰之沃流 。北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文中写出了山河秀丽,繁花似锦的美景。
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李衡喜好植树,其子孙因为李衡留下来的树而大受益处。《三国志•三嗣主传注》引《襄阳记》介绍说:“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 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 ,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 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 衡甘橘成,发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晋咸康中,其宅址枯树犹在。”李衡的妻子以为有德 就无忧了,李衡却为后人生活着想,栽种千株柑橘树,成为取之不尽的财富。
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园林勃兴,大有压倒北方园林之势。北方人为避战乱,侨迁至长江流域,带来了巨资,可以从容修建私家园林。
晋代陶渊明酷爱自然,放弃彭泽令一职,钟情于山水之中。他在《归田园居》中自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 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实有余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陶渊明看来,官场无非就是尘网樊笼,束缚了人的本性,只
回复
4楼
有返回“旧林”、“故渊” ,沉浸在自然中,才是最适合人性的生活方式。他这种超世脱俗的境界与玄学家有相通之处 ,但比玄学家更实在,不像玄学家那样颓废放任,而是脚踏实地的过着农家生活。他的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都体现热爱自然的朴实感情。 陶渊明在晚年创作了《桃花源记》,其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用浪漫主义手法 描绘了他憧憬的理想社会。你看那生态真是美极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再看那些居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代潘岳精心营建居室,《晋书》本传载有他写的《闲居赋》,从赋文可见当时的人很讲究环境与居室的协调。如:“背京沂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 峙。窥天文 之秘奥,睹人事之终始。其西侧有元戎禁营,……其东侧有明堂辟雍,清穆敞闭,环林萦映 ,圆海回泉。…… 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积树 ……竹林蓊蔼,灵果参差。张 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棉之柿,周文弱枝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 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 ,堇荠甘旨,蓼 芬芳, 荷依阴,时霍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宋孝武帝多次要求百姓遵时守禁,保护自然资源。《宋书•孝武帝纪》记载孝武帝在大明三年(公元459年)七月下诏:“水陆采捕各顺时月,其江海田池公家规固诏者,详见开弛。”过了四年,孝武帝又下诏说:“前诏江海田地与民共利,历岁未久浸以弛替。名山大川往 往占固。有司严加检纠,申明旧制。”这两个诏令以行政手段规定了山林江海之禁及其监督 措施,指出要严惩那些敢于以身试法者。
宋文帝倡导植树,他多次下诏鼓励蚕桑。《宋书•文帝纪》记载他在位第21年下诏:“凡 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植,蚕桑麻 ,各尽其力,不得但奉公文而已。”刘宋谢灵运以文才称誉于时,曾出任永嘉太守,他性爱山水,遍游郡内名山大川,作诗弄赋。《宋书•谢灵运传》记载他“称疾去职”,在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对此事,他作《山居赋》并自注云:山居的小环境是“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 联邪亘,侧直齐平。”近东之地“决飞泉于百仞,森高薄于千麓。”近南之地“会以双流,萦以三州。表里回游,离合山川。”近西之地“竹缘浦以被绿,石照涧而映红。”近北之地 “引修堤之逶迤,吐泉流之浩 。”山居的大环境,“远东则天台、桐柏、方召、太平、二韭、四明、五奥、三菁”等名山,“远南则松箴、栖鸡、唐嵫、漫石”诸山,“远北则长江永归,巨海延纳”、“山纵横以布 护,水迥沈而萦绕”。
谢灵运的园宅是“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这个园宅的选址与设计,都是谢灵运躬自履行,他说“ 初经略,杖策孤征。入涧水涉,登岭山行。陵顶不息,穷泉不停。……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停危峰,立禅室 ;临浚流,列僧房。对百年之高木,纳万代之芬芳。抱终古之泉源,美膏液之清长。”园中 有许多果林,“百果备列,乍近乍远。”“桃李多品,梨枣殊所。 枇杷林檎,带谷映渚。椹 梅流劳于回峦, 柿被实于长浦。”读谢灵运的《山居赋》,似曾在汉司马相如的赋中有所相识,文辞奇丽,竭尽文才。但是,其所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真实的。谢灵运当时交结了许多文友和门生,间有记述。朝廷上下都知道他喜欢“凿山浚湖,功役无已”。
回复
5楼
《宋书•孔灵符传》记载南朝会稽士族孔灵符在永兴修园林,“周回三十二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
《南史•王裕之传》记载晋骠骑将军王 的曾孙王裕之“所居余杭舍亭山,林涧环周 ,备 登临之美,故时人谓之王东山。”南朝的官员,哪怕是自称清贫者,也乐意经营私家园林。《梁书•徐勉传》记载徐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但是徐勉在诫子书中自述:“中年聊于东田间营小园者, 非在播艺,以要利人,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由吾经始历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 ,桐竹成荫,塍陌交通,渠畎相属。华楼迥榭,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丛薄,不无纠纷之兴。
渎中并饶菰蒋,湖里珠富茭莲。”徐勉的园林是集颐养身心、经济自给自足于一体的封建庄 园。这种庄园制度对于小环境建设是有好处的,因为 庄主有责任感,把山水治理当作个人的 事情,作为遗产留给后人。南方的开发,正是在这一处处占山占水的过程中,收到较好了的 效果。
南朝时,建康(今南京)有了一些园林。南齐东昏侯建造了芳乐苑,叠石堆山,掘池建阁。 为了美化园林,他还用五彩颜色涂抹山石。
南齐,文惠太子在上元县(今江苏江宁县)建有元圃,圃内有明月观、宛转廊、徘徊桥。
《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载该园“妙极山水,虑上宫望见,乃傍门列修竹,内施高障。造游 墙数百间,施诸机巧。宜须障蔽,须臾成立;若应毁撤,应于迁移”。文惠太子命工匠精雕细凿宫内殿堂,开拓兀圃园,聚集大量奇石,栽种成片的修竹,还 造了可移动的几百间游墙 ,颇便迁徙障蔽。
魏晋南北朝之所以兴起兴修园林之风,一方面与长江流域地理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与玄学流行有关。针对当时的战争骚乱、士族奢靡,玄学家主张自然无为,他们依据《老子》、《 庄子》、《周易》阐发人生观和生态观,“以玄对山水”。
何晏倡导无为。《晋书•王衍传》记载其语:“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成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何 晏贵无,事物由无到有,“无”的概念很含蓄,偏于客观唯心论。何晏主 张道合自然,名教 本于自然,两者不是分离的,不可违忤。
王弼崇尚自然,但他所说的自然不是物质的自然。他的《老子注》云:“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都睹也。”他认为无为就是顺从自然,自然即道。
嵇康主张超名教而任自然。在他看来,儒学的教义虚伪烦琐,应当抛弃这些教义,以符合自然。他在《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一文中认为,社会的名教越多,人活得越累。他赞扬传说中的上古社会说:“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物全理顺,莫不自 得。饱则安寝,饥则求食,怡然鼓腹,不知为至德之世也。”阮籍崇尚自然,以自然为本,认为一切都是自然演化而来。他在《达庄论》中说:“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道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
回复
6楼
太 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他的《大人先生传》批评腐朽的统治者“竭天地 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这个思想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正是这样一些热爱自然的思想,构成了南朝的园林哲学,促成了南朝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代柳宗元性爱山水,他曾在柳州城南门外沿江处的一块荒地造园,临江置亭堂,遍地栽竹柳。他还在潇水的支流愚溪筑有宅园,其址在今湖南零陵县。他在《愚溪诗序》中自述: “买小丘为愚丘,……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 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柳宗元在《柳州东亭记》和《零陵三亭记》中还介绍过他改废地为美景的经验。
唐代像柳宗元这样醉心于山水园林的不乏其人,白居易不仅在庐山筑宅园,还写了一些描述园林的文章,如《冷泉亭记》记述了杭州灵隐寺飞来峰一带的胜景,文章写得琅琅上口, 文辞优美,音韵和谐。试摘前半部分以飨读者:“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 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 ,风冷冷,可以蠲烦析醒,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 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正因为有这样 一些胜景,所以唐宋时的名人云集江南。
唐五代时,钱 占据吴地,他的亲戚及后人在苏州等地大建园林。明代归有光有《沧浪亭记》说:“钱 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 ,极一时之盛。”如,钱 的第四子钱元 建有南园。钱元 于后梁乾化三年因功迁苏州刺 史,治苏州达30年之久。吴越国被后唐灭掉后,钱元 被封为广陵郡王。南园是当时很有名的园林,宋代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说:“南园之兴,广陵王元 帅中吴,好治林圃。 于是酾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名品甚多,比及积岁,皆 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谓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名载《图经》,盖旧物也。”然而,这样华丽的园林在南宋时被毁,现在很难说出准确的旧址。
从比较的角度看,宋代文化已转移了重心,改变了唐代文化集中于黄河流域的局面。如果说唐代园林以长安、洛阳为盛,那么可以说宋代园林逐渐以南方的园林为盛。唐人称南方有 “扬一益二”,即以繁华而论,扬州为第一,益州为第二;宋人则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杭州已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如果说唐代是南方园林崭露头角时,那么可说宋代是南方园林大显风骚时。当时,杭州至少有40多处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则达50多处。
宋代苏舜臣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旅居吴中,他在《沧浪亭记》中谈他为什么 要重建沧浪亭时说“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烦,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 。”江南气候湿热,人们居住拥挤,稍有财力的人都想改善生活环境,所以就找荒地或水边建园。
回复
7楼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很注重改造城市环境,力图把城市与园林融为一体。苏轼在杭州治理西湖的事,许多人都大加称赞。韩公改造温州城的事,人们就不大知道了。叶适在《永嘉开 河记》中介绍了此事,说“温州并南海以东,地常燠少寒,上壤而下湿。昔之置郡者,环外 内城皆为河,分画坊巷,横贯旁午,升高望之,如画弈局。”宋代户部尚书韩公到温州任郡守时,组织开河,大大改变了生态环境,使城市如同园林。
陈从周先生《中国园林》一书有一篇《明清园林的社会背景与市民生活》,论及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时已经成熟,达到封建社会的顶点,官僚告老还乡,必置田宅,尽声色泉石之乐 ,于是大修园林。同时,文学书画又为造园之立意源渊,造园家精通诗画、雅擅戏曲。造园 在经济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都已具备。名工巧匠为之经营建造,于是城市山林宛自天开。
明代文人写有许多赞美江南的诗文,程嘉燧写有《余杭至临安山水记》,袁宏道写了《虎丘记》,钟惺有《浣花溪记》,李流芳写了《江南卧游题词》,袁中道写有《楮亭记》,举 不胜举。袁宏道从荆楚之地至达杭州时,为西湖所陶醉,一口气写了16篇西湖游记。
文人的笔墨文章提高了江南景观的知名度。如宋代沈括的《雁荡山》一文使雁荡山游人如织,明代文人对苏州园林、黄山的推崇,增强了这些景点的吸引力。如黄汝亭的《黄山记引 》说:“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修约不同体,坐卧徙倚不同境,其状千变。 山色之落眼光亦尔,其至者不容言也。”黄山的美景逐渐被人们认 识。又如,谭元春撰《游 玄岳记》,徐霞客撰《徐霞客游记》,都扩大了人们的视野,长江流域的景点被一个个和盘托出。
对江北景观,明清时期也有许多文人加以渲染。姑且不说扬州、徐州,其它一些偏僻的地区也有人赞美。如安徽桐城派学者戴名世在《河墅记》中说:“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 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 。”
清代沈德潜认为江南的胜景总是让人游不胜游。同一园林,游了数次,仍觉得游兴未尽,这就是江南胜景的魅力所在。他在《游虞山记》中说游罢常熟西北的虞山,“稍 识面目,而 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泱泱。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 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江南园 林奥妙无穷,给人以无穷之思,这就是其生命力。与之相比,中国北方的一些景观坦露无遗 ,秃山裸野,难以对游客产生诱惑。
清代,不仅黄山、庐山、太湖这样大片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游乐之处,乡村的园林也引起人们兴趣,这可从王灼的《游歙西徐氏园》见到实例,王灼、胡熙陈等六、七位文士在夏季 六月到歙县西边乡村的徐氏“就园”去游玩,就园占地数十亩,引溪为池 ,池上横石为桥, 沿池种有梅桧竹柏,厅堂三楹,其中央堂前有大片牡丹,“园之外,田塍相错,烟墟远树, 历历如画,……盖池亭之胜,东西数州之地,未有若斯园者。”王灼等一直游兴不减,“ 及日已入,犹不欲归,园者皆瞪目相顾,嗟愕怪骇”。
回复
8楼
世代兴替,长江流域的园林不知被毁掉了多少座。明代诗人高启有诗描述苏州的南园说:“请看当年广陵王,双旌六纛多辉光。幸逢中国久多故,一家割据夸雄强。园中欢游恐迟暮 ,美人能歌客能赋。车马春风日日来,杨花吹满城南路,叠石为山,引泉为池,辟疆旧园何 足奇?”高启又描述明代的南园残破:“繁华扫地无复遗,门掩愁鸱啸风雨。种菜老翁来作主,空余怪石卧池边,欲问兴亡不能语,春已去,人不来,一树两树桃花开,射堂 圃皆青苔。”有的园林是毁于战争,有的是毁于家族衰败。如五代时,钱文恽在苏州建金谷园,养花种树,筑台为沼。后来,钱氏亡国,园林遂变为民居。北宋时朱长文在旧址建乐圃,他在《乐 圃记》中告诫子孙“毋颓尔居”、“千载之后,吴人犹当指此相告曰:此朱氏故圃尔。”然 而,乐圃在元代改属张适,明代改属申时行,清代改属蒋楫,晚清改属汪氏,现称为环秀山庄。
纵观长江流域私家园林,一般很难有三五代人不易园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同一座 园林不可能有世代不易的园主。
唐宋时的吴郡治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官署园林,有齐云楼、初阳楼、东楼、西楼、木兰堂、东亭、西亭、东斋、双莲堂、池光亭、郡圃、西园、思贤堂、瞻仪堂、四照亭、通判厅等。 如西园内有松竹芳草,白居易有诗赞咏。然而,这样的胜地佳景在元末被张士诚的军队烧毁。
宋代贪官朱 建有同乐园。朱 趁宋徽宗“花石纲”之事,搜刮民财,自建园林。园中有迷香楼、九曲桥、八宝亭,异石珍木,道路纵横,游人往往迷路。后来,朱 被宋钦宗杀死 ,老百姓发泄愤恨而毁掉该园,砍牡丹、拆假山,园林顿时残破不堪。清末诗人袁学澜有诗 云:“谷雨名花万树香,楼台九曲水中央。彩棚红映金牌子,御笔黄封花石纲。酒食春邀迷路女,诰书荣到盖园郎。一朝事去成荒圃,种菜人来话夕阳。”明代在昆山巴城高墟有一座依绿园,清代已颓变成田地,荒草荆棘遍布。清人张潜百感交集地写了一首诗:“山旁谁是名园主,认取黄泥一 土。东风吹绿前溪水,茅舍几家修竹里 。
七百年来野草荒,菟葵燕麦两茫茫。溪头不少青青竹,时有村翁来饮犊。”昔日名园,今 日牛饮之地,可见苍桑变化之剧。
三、园林图籍 造园名家
长江流域在先秦时期有过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的辉煌,以后就沉寂了。到了魏晋南北朝以降,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逐渐地、阶段性地向长江流域转移,到了 宋代已基本完成经济重心的转移。明清时,长江流域著书立说的文人层出不穷,手艺精湛的 工匠比比皆是,他们把中国园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一)园林图籍
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有关园林的文章和书籍也很多。试列若干:汉代司马相如有《子虚赋》和《上林赋》。
晋代陶渊明有《桃花源记》。 北魏郦道元有《水经注》,杨 之有《洛阳伽蓝记》。
回复
9楼
南朝谢灵运有《山居赋》,庾信有《小园赋》。
唐代白居易有《草堂记》,王维有《辋川集》,柳宗元有《柳州东亭记》,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草木记》。
宋代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舜臣有《沧浪亭记》,司马光有《独乐园记》,朱长文有《乐圃记》,沈括有《梦溪自记》,李格非有《洛阳名园记》,张 有《艮岳记》,洪适有 《盘洲记》,陆游有《南园记》,周密有《吴兴园林记》。
明代文征明有《拙政园记》、《玉女潭山居记》,顾大典有《谐赏园记》,潘允端有《豫园记》,朱察卿有《露香园记》,王世贞有《游金陵诸园记》、《安氏西林记》、《 山园 记》、《灵洞山房记》,王稚登有《寄畅园记》,邹迪光有《愚山谷乘》,长宝臣有《熙园 记》,陈所蕴有《日涉园记》,张风翼有《东志园记》,陈宗之有《集贤圃记》,钟惺有《梅花墅记》,郑元勋有《影园自记》,王心一有《归田园居记》,江元祚有《横山草堂记》 ,孙国光有《游勺园记》,刘侗有《帝京景物略》,祁彪佳有《寓山注》,计成有《园治》 ,高濂有《遵生八笺》,文霞亨有《长物志》等。
清代李渔有《闲情偶寄》(即《一家言》),叶燮有《涉园记》,徐乾学有《依绿园记》, 陈维嵩有《水绘园记》,潘耒有《纵棹园记》,方象瑛有《重茸休园记》,陈基卿有《安澜 园记》,赵昱有《春草园小记》,袁枚有《随园记》,蒋恭 有《逸园记》,吴长元有《宸坦识略》,李斗有《扬州画舫录》,钱大昕有《网师园记》,王昶有《渔隐小圃记》,邓嘉 缉有《愚园记》,黄周星有《将就园记》。
从这些文献,可以基本上了解中国园林的大致状况和造园思想。但是,这些文献仅仅只是中国园林文献的极小部分,还有大量的文献亡佚了。另外在建筑文献、游记文献、方志文献 中也有许多涉及园林的材料,这里没有赘列。
园林文献可以按内容分成若干类别,试介绍几类:甲:区域性园林的书籍
1.吴兴
南宋人周密撰《吴兴园林记》,书中载录了吴兴县城内外的36处园林,都是周密 亲自游玩过的园林。周密在引文中说“吴兴山水清远,升平日,士大夫多居之。其后秀安僖王府第在焉,尤为盛观。城中二溪横贯,此天下之所无,故好事者多园池之胜。”这些游记 置于周密的《癸辛杂识》前集的“吴兴园圃”条,后人录出别置单行本,名为《吴兴园林记 》。
2.杭州
明代钱唐(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书中载录了宋朝杭州一带的 山水园林,有十锦堂三堤胜迹、南山胜迹、北山胜迹、南山分脉城内胜迹、北山分脉城内胜迹、浙江胜迹,书前有西湖总序,还有地图。
3.苏州等地
回复
10楼
清代徐崧、张大纯(两位均是今江苏籍人)撰有《百城烟水》,书中记述了当 时的苏州府及所属吴县、长州、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太仓、诸县的风土人情及史实 ,对园林宅第介绍尤祥,考证的园林有南园、石湖别墅、千株园、招隐园、寒山别业、唐家
园、怡老园、涧上草堂、志圃、辟疆园、六如别业、无梦园、依园、东园、东庄、拙政园、 祗园、狮子林、康庄、元和山庄、红豆庄、秋水轩、硕园、三益园、妙喜园、石冈庄、秋霞 圃、菽园、 山园、澹园、梅村,为研究江南园林提供了宝贵资料。
4.扬州
清代仪征(属今江苏)人李斗撰《扬州画舫录》,此书专记扬州园林名胜和寺观祠 宇。每园有总说,并分别景点条目,介绍人文掌故。
清代赵之壁的《平山堂图志》,虽名“平山堂”,实则介绍了扬州27处园亭。作者任两淮 都转运使时,在扬州居住,悉心搜集资料,写成了这部10卷本的扬州园林专书。
5.南京
明代太仓(属今江苏)人王世贞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他写的《游金陵诸园记》是研 究南京园林变迁的重要史料。
乙:造园石材的书籍:
1.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杜绾撰《云林石谱》,书中记载了116种观赏石,如灵壁石、 太湖石、湖口石、虢石、端石等,对这些石材的产地、形状、颜色、品第、观赏价值均有论 列。
2.明代松江(今上海市)人林有麟撰《索园石谱》,书中图文并茂,汇录了100多种园石图 案及前人题咏,便于人们选择石材。
丙:园林植物方面的书籍清代武陵(今浙江杭州)人陈 子撰《花镜》,书中介绍了352种观赏植物的栽培管理及利 用方面的知识等,涉及庭园种植规划、盆景制作摆设、瓶插艺术等。
在一些综合性图书中,也散见有长江流域园林史料。如历代各种笔记、野史、方志、类书
都不乏园林的史料,直接涉及到长江流域园林的书籍还有以下数种:南朝刘宋刘义庆编《世说新语》,记载了王子敬游顾辟疆园,王子猷游竹园,简文帝游华林园。
宋代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载录有南园、亭馆、寺院、园第。
南宋王象之编著《舆地纪胜》,记述风俗形胜,涉及宫室园林。
回复
11楼
南宋祝穆撰《方舆胜览》,所载南渡后郡县名胜,如亭台楼阁、轩榭馆驿。
南宋赵某(托名灌圃耐得翁)撰《都城纪胜》,记述了抗州西湖的50多处园林。
南宋周密撰《武林旧事》,记述武林山旁的临安,其中对西湖的风光描述得很细微。周密又撰《齐东野语》,载有沈园、集芳园、石湖的资料。周密还撰有《癸辛杂识》,记载了吴 兴的几十处园圃。
明代陈沂撰《金陵世纪》,记载南京的宫阙台苑,间有园林资料。
明代王世懋撰《名山游记》,其中涉及江浙等地园林。他钻研园艺,建有宅园。
明代曹学 撰《蜀中名胜记》。书中对四川的名山有所介绍。明代徐宏祖撰《徐霞客游记》,徐是南直隶江阴(属今江苏)人,他游览名山大川,记述了 长江流域的美好风光,有资于园林研究。
清初张岱撰《陶庵梦忆》,书中有 园、天镜园、不击园、范长白园、于园的资料,以及关于西湖、明湖的资料。张岱又撰了《西湖梦寻》,对西湖的典故、园林兴衰、园林诗文都 有记载。张岱还编有《夜航船》,这是一部类书,其中介绍了虎丘、滕王阁、岳阳楼等名胜 ,还有西湖十景、越州十景等著名景观,都是研究明末清初园林的宝贵资料。
清代余宾硕撰《金陵览古》,其中介绍了半山园、华林园、灵谷寺等园林的资料。
清代沈复撰《浮生六记》。由于沈复对园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对山水、花卉、盆景都有独到的见解。如评价人工园林应以天然为妙,应以总体布局协调为妙,大小、虚 适、深浅、 藏露要适中。
清代钱泳是江苏常熟人,他在居所“履园”从事写作,完成了24卷《履园丛话》全书分23 类,在第20类记载了56座私家园林,其中3座是京师园林,其余全是江南园林。
他在书中提 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如“造园如作诗文,心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 ,方称佳构。”这里,有必要对两部重要的园林文献作专门介绍:
1.《园冶》
《园冶》,明代吴江人计成撰。计成,字无否,1582年出生,他多次主持造园,于崇祯年 间撰写完成《园冶》。他在《自序》中自称自幼以绘画知名,性好探索奇异,后来漫游京城和两湖等地,中年择居镇江,开始模仿真山造假山,为吴又于、汪士衡等人造园,受到时人称誉。
《园冶》完稿后,阮大铖为之作序。阮大铖在《明史•佞 传》有传,因依附魏忠贤而臭名远扬。《园冶》因此被清朝列为禁书,在国内几乎绝迹。幸好在日本有保存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