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
cowhen114
cowhen114 Lv.3
2006年10月20日 20:27:09
只看楼主

论文简介: 施工工艺 附件名:200610201161347229550.rar 文件大小:1702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论文简介:

施工工艺



附件名:200610201161347229550.rar

文件大小:1702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免费打赏
liugl123456789
2008年09月11日 06:20:15
12楼
高压开关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6~10kV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安装。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 高压开关设备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1.2 设备应装有铭牌,注明生产厂家及规格、型号,并有产品合格证及技术文件。
2.1.3 设备附件齐全,外观检查完好,瓷件无破损及裂纹。
2.1.4 安装用的材料均应有合格证,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型钢无明显锈蚀。除地脚螺栓外,其它紧固螺栓及垫圈均应采用镀锌件。
2.2 主要机具:
2.2.1 安装机具:电锤、电钻、型钢切断机、电焊机、气焊工具。
2.2.2 一般工具:电工工具、手锤、扳手、水平尺、尺类、线坠、高凳。
2.3 作业条件:
2.3.1 土建工程基本施工完毕、墙面、屋顶喷浆刷漆完毕,无漏水。门窗玻璃安齐,门加锁。
2.3.2 预留、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
2.3.3 与高压开关有关的电气设备(如开关柜、变压器)安装完毕,检验合格。
2.3.4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并有可靠的安全、消防措施。
2.3.5 安装场地清理干净,有适度照明,必要时脚手架搭设安全可靠。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点件 → 型钢支架制作安装 → 设备安装 → 操作机构安装调整 →

引线安装 → 设备及支架接地(接零) → 耐压试验 → 送电运行验收

3.2 设备开箱点件:
3.2.1 设备开箱点件应由安装、供货、建设等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详细记录。
3.2.2 按照设备清单及技术资料,核对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附件是否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
3.2.3 设备外观检查:框架是否锈蚀,有无开焊或变形,绝缘瓷件有无坏损和裂纹,拉撑绝缘子两头螺栓是否牢固。接线端子及载流部分应清洁,且接触良好,触头镀银层无脱落。
3.2.4 消弧件齐全,无变形及坏损。
3.2.5 负荷开关保险管测量无断丝。
3.3 型钢支架制作安装:
3.3.1 高压开关安装固定方式一般有三种:
3.3.1.1 采用混凝土灌注燕尾螺栓靠墙直接安装;
3.3.1.2 采用预埋钢板安装,安装时先加工一套与设备框架尺寸相同的型钢支架,将支架焊在预埋钢板上,然后安装设备;
3.3.1.3 采用穿墙螺栓安装。不管采用那种方式安装,均应提前进行安装用附件的加工及安装。
3.3.2 操作机构支架制作安装一般有两种方法:
3.3.2.1 靠墙安装(图2-68、2-69);
3.3.2.2 例墙安装(图2-70、2-71)。
3.4 设备安装:
3.4.1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图纸尺寸,为了二次引线方便,可参考被控设备实际位置,将平面位置做适当调整。但安装高度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3.4.2 设备安装时应平正、垂直,安装后设备底座受力均匀,不得变型。固定牢固。
3.4.3 靠墙安装的负荷开关,为避免连杆臂触墙,可将底座垫高。
3.5 操作机构安装与调整:
3.5.1 操作机构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3.5.1.1 固定轴距地面高度1m;
3.5.1.2 靠墙安装,手柄中心距侧墙不应小于0.4m;
3.5.1.3 侧墙安装,手柄中心距侧墙不应小于0.3m。手柄与带电部分距离不应小于1.2m。
3.5.2 操作机构应调整灵活可靠,拉合位置正确。带电动跳闸或辅助开关的操作机构。应动作可靠,位置准确。
3.5.3 开关刀片与固定触头应对准,插入深度应满足开关要求,接触紧密,两侧压力均匀。
3.5.4 开关刀片与固定触头之间的垂直距离及刀片转动角度不应小于表2-28的规定。
开关刀片与固定触头之间的垂直距离及刀片转动角度 表2-28
名 称 型号 额定电压(kV) 拉开角度(度) 拉开距离(mm)
户内高压隔离开关 GN2 10 65 158±4
户内高压隔离开关 GN8 6~10 >160
户内压气式高压负荷开关 FN2 10 182±3
户内高压负荷开关 FN1 10 58

3.6 引线安装:
3.6.1 靠墙安装高压负荷开关与进线电缆的连接应经过母线(图2-72)。
3.6.2 高压开关的引线应符合相应各章的规定。
3.7 设备与支架接地
3.7.1 高压开关及操作机构的金属支架,均应用镀锌圆钢或扁铁可靠接地。
3.7.2 高压开关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及操作机构应做可靠接地,接地线可用软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
3.7.3 接地做法应符合相应各章的规定。
3.8 耐压试验:高压开关设备送电前应做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可与其它高压设备同时进行。
3.9 送电运行验收:高压开关的送电运行验收应与其它设备一起进行,空载运行 24h无异常现象,交甲方验收。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高压开关的试验调整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调试记录。
4.1.2 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 基本项目:
4.2.1 开关安装应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部件完整,操动部分灵活、准确。
4.2.2 支架、连杆和传动轴等固定连接牢靠,油漆完整。
4.2.3 操动部分方便省力,空行程少,分合闸时无明显振动。
4.2.4 接地(接零)支线敷设连接紧密、牢固,截面选用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试操作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设备运至现场暂不安装时,不得拆箱,并入库妥善保管。
5.2 设备搬运和安装时,应防止设备碰撞、摔砸,保护瓷件完好无损。
5.3 设备安装过程中应对瓷件注意保护,必要时将瓷件拿下(如负荷开关保险管),或用布将瓷件包好,防止机械损伤或焊渣击伤。
5.4 门窗要封闭好,门加锁保护。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高压开关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见表2-29。
高压开关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表2-29
序号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 防 治 措 施
支架及焊缝焊渣清理不净,刷漆不均匀,有遗漏 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自检、互检、防止通病发生
2 支架安装不牢 加强自检、互检
3 操作机构调整不灵活 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4 瓷件伤损 做好成品保护
5 开关拉合角度不对,刀片接触不紧 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7 应具备的质量记录
7.1 设备及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7.2 产品合格证。
7.3 自互检记录。
7.4 耐压试验报告。
7.5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6 预检记录。
7.7 钢材材质证明。
7.8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回复
liugl123456789
2008年09月11日 06:27:58
13楼
成套配电柜及动力开关柜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其以下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成套配电柜、动力开关柜(盘)安装及二次回路结线。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 设备及材料均符合国家或部颁发现行技术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设备应有铭牌,并注明厂家名称,附件、备件齐全。
2.1.2 安装使用的材料:
2.1.2.1 型钢应无明显锈蚀,并有材质证明,二次结线导线应有带“长城”标志的合格证。
2.1.2.2 镀锌螺丝、螺母、垫圈、弹簧垫、地脚螺栓。
2.1.2.3 其它材料:铅丝、酚醛板、相色漆、防锈漆、调和漆、塑料软管、异型塑料管、尼龙卡带、小白线、绝缘胶垫、标志牌、电焊条、锯条、氧气、乙炔气等均应符合质量要求。
2.2 主要机具:
2.2.1 吊装搬运机具:汽车、汽车吊、手推车、卷扬机、倒链、钢丝绳、麻绳索具等。
2.2.2 安装工具:台钻、手电钻、电锤、砂轮、电焊机、气焊工具、台虎钳、锉刀、搬手、钢锯、部头、克丝钳、改锥、电工刀等。
2.2.3 测试检验工具:水准仪、兆欧表、万用表、水平尺、试电笔、高压测试仪器、钢直尺、钢卷尺、吸尘器、塞尺、线坠等。
2.2.4 送电运行安全用具:高压验电器、高压绝缘靴、绝缘手套、编织接地线粉沫灭火器。
2.3 作业条件:
2.3.1 土建施工条件:
2.3.1.1 土建工程施工标高、尺寸、结构及埋件均符合设计要求。
2.3.1.2 墙面、屋顶喷浆完毕、无漏水、门窗玻璃安装完、门上锁。
2.3.1.3 室内地面工程完、场地干净、道路畅通。
2.3.2 施工图纸、技术资料齐全。技术、安全、消防措施落实。
2.3.3 设备、材料齐全,并运至现场库。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检查 → 设备搬运 → 柜(盘)稳装 → 柜(盘)上方母带配制 →

柜(盘)二次回路结线 → 柜(盘)试验调整 → 送电运行验收

3.2 设备开箱检查:
3.2.1 安装单位、供货单位或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检查记录。
3.2.2 按照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核对设备本体及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附件、备件齐全;产品合格证件、技术资料、说明书齐全。
3.2.3 柜(盘)本体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
3.2.4 柜(盘)内部检查:电器装置及元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3.3 设备搬运
3.3.1 设备运输:由起重工作业,电工配合。根据设备重量、距离长短可采用汽车、汽车吊配合运输、人力推车运输或卷扬机滚杠运输。
3.3.2 设备运输、吊装时注意事项:
3.3.2.1 道路要事先清理,保证平整畅通。
3.3.2.2 设备吊点。柜(盘)顶部有吊环者,吊索应穿在吊环内,无吊环者吊素应挂在四角主要承力结构处,不得将吊索吊在设备部件上。吊索的绳长应一致,以防柜体变形或损坏部件。
3.3.2.3 汽车运输时,必须用麻绳将设备与车身固定牢,开车要平稳。
3.4 柜(盘)安装:
3.4.1 基础型钢安装:
3.4.1.1 调直型钢。将有弯的型钢调直,然后,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刷好防锈漆。
3.4.1.2 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用水准仪或水平尺找平、找正。找平过程中,需用垫片的地方最多不能超过三片。然后,将基础型钢架、预埋铁件、垫片用电焊焊牢。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手车柜按产品技术要求执行。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见表2-30。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表2-30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mm/m mm/全长
不 直 度 <1 <5
水 平 度 <1 <5
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 <5
注:环形布置按设计要求。

3.4.1.3 基础型钢与地线连接: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将室外地线扁钢分别引入室内(与变压器安装地线配合)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面为扁钢宽度的二倍。然后将基础型钢刷两遍灰漆。
3.4.2 柜(盘)稳装:
3.4.2.1 柜(盘)安装。应按施工图纸的布置,按顺序将柜放在基础型钢上。单独柜(盘)只找柜面和侧面的垂直度。成列柜(盘)各台就位后,先找正两端的柜,在从柜下至上三分之二高的位置绷上小线,逐台找正,拒不标准以柜面为准。找正时采用0.5mm铁片进行调整,每处垫片最多不能超过三片。然后按柜固定螺孔尺寸,在基础型钢架上用手电钻钻孔。一般无要求时,低压柜钻φ12.2孔,高压柜钻φ16.2孔,分别用M12、M16镀锌螺丝固定。允许偏差见表2-31。
3.4.2.2 柜(盘)就位,找正、找平后,除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柜体与柜体、柜体与测挡板均用镀锌螺丝连接。
3.4.2.3 柜(盘)接地:每台柜(盘)单独与基础型钢连接。每台柜从后面左下部的基础型钢侧面上焊上鼻子,用 6mm2铜线与柜上的接地端子连接牢固。
3.5 柜(盘)顶上母线配制见“母带安装”要求。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表2-31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垂直度 (每米) <1.5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顶部 <2
成列盘顶部 <5
相邻两盘边 <1
盘面偏差 成列盘面 <5
盘间接缝 <2

3.6 柜(盘)二次小线连结:
3.6.1 按原理图逐台检查柜(盘)上的全部电器元件是否相符,其额定电压和控制、操作电源电压必须一致。
3.6.2 按图敷设相与柜之间的控制电缆连接线。敷设电缆要求见“电缆敷设”。
3.6.3 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煨成圆圈,用镀锌螺丝、眼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个端子板上。端子板每侧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并且两根线间加眼圈。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3.7 柜(盘)试验调整:
3.7.1 高压试验应由当地供电部门许可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标准符合国家规范、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及产品技术资料要求。
3.7.2 试验内容:高压柜框架、母线、避雷器、高压瓷瓶、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高压开关等。
3.7.3 调整内容:过流继电器调整,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调整以及机械连锁调整。
3.7.4 二次控制小线调整及模拟试验
3.7.4.1 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3.7.4.2 绝缘摇测:用500V摇表在端子板处测试每条回路的电阻,电阻必须大于0.5MΩ。
3.7.4.3 二次小线回路如有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时,该部位的检查不准使用摇表和试铃测试,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
3.7.4.4 接通临时的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将柜(盘)内的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3.7.4.5 模拟试验: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作,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3.7.4.6 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3.8 送电运行验收:
3.8.1 送电前的准备工作
3.8.1.1 一般应由建设单位备齐试验合格的验电器、绝缘靴、绝缘手套、临时接地编织铜线、绝缘胶垫、粉沫灭火器等。
3.8.1.2 彻底清扫全部设备及变配电室、控制室的灰尘。用吸尘器清扫电器、仪表元件,另外,室内除送电需用的设备用具外,其它物品不得堆放。
3.8.1.3 检查母线上、设备上有无遗留下的工具、金属材料及其它物件。
3.8.1.4 试运行的组织工作、明确试运行指挥者,操作者和监护人。
3.8.1.5 安装作业全部完毕、质量检查部广门检查全部合格。
3.8.1.6 试验项目全部合格,并有试验报告单。
3.8.1.7 继电保护动作灵敏可靠,控制、连锁、信号等动作准确无误。
3.8.2 送电:
3.8.2.1 由供电部门检查合格后,将电源送进室内,经过验电、校相无误。
3.8.2.2 由安装单位合进线柜开关,检查PT柜上电压表三相是否电压正常。
3.8.2.3 合变压器柜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
3.8.2.4 合低压柜进线开关,查看电压表三相是否电压正常。
3.8.2.5 按上述2~4项,送其它柜的电。
3.8.2.6 在低压联络柜内,在开关的上下侧(开关未合状态)进行同相校核。用电压表或万用表电压档500V,用表的网个测针,分别接触两路的同相,此时电压表无读数,表示两路电同一相。用同样方法,检查其它两相。
3.8.2.7 验收。送电空载运行24h,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变更洽商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等技术资料。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柜(盘)的试验调整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调整记录。
4.1.2 高压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等缺陷、低压绝缘部件完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1.3 柜(盘)内设备的导电接触面与外部母线连接处必须按触紧密。应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见“母线安装”要求。
检验方法:实测与检查安装记录。
4.2 基本项目:
4.2.1 柜(盘)安装
4.2.1.1 柜(盘)与基础型钢间连接紧密,固定牢固,接地可靠,柜(盘)间接缝平整。
4.2.1.2 盘面标志牌、标志框齐全,正确并清晰。
4.2.1.3 小车、抽屉式柜推拉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接地触尖接触紧密调整正确,投稿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先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后脱开。
4.2.1.4 小车、抽屉式柜动、静触头中心线调整一致,接触紧密;二次回路的切换接头或机械、电气联锁装置的动作正确、可靠。
4.2.1.5 油漆完整均匀,盘面清洁,小车或抽屉互换性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柜(盘)内的设备及接线
4.2.2.1 完整齐全,固定牢靠。操动部分动作灵活准确。
4.2.2.2 有两个电源的柜(盘)母线的相序排列一致,相对排列的柜(盘)母线的相序排列对称,母线色标正确。
4.2.2.3 二次小线接线正确,固定牢靠,导线与电器或端子排的连接紧密,标志清晰、齐全。
4.2.2.4 盘内母线色标均匀完整;二次结线排列整齐,回路编号清晰、齐全,采用标准端子头编号,每个端子螺丝上接线不超过两根。柜(盘)的引入、引出线路整齐。
检验方法:观察和试操作检查。
4.2.3柜(盘)及其支架接地(零)支线敷设,连接紧密、牢固,接地(零)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
柜(盘)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32。
5 成品保护
5.1 设备运到现场后,暂不安装就位,应及时用苫布盖好,并把苫布绑扎牢固,防止设备风吹、日晒或雨淋。
5.2 设备搬运过程中,不许将设备倒立,防止设备油漆、电器元件损坏。
5.3 设备安装完毕后,暂时不能送电运行,变配电室门、窗要封闭,设人看守。
5.4 未经允许不得拆卸设备零件及仪表等,防止损坏或丢失。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成套配电柜(盘)及动力开关柜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见表2-33。
7 应具备的质量记录
7.1 两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7.2 产品合格证。
7.3 设备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7.4 自互感记录。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 表2-33
序号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 防 治 措 施
1 基础型钢焊接处焊渣清理不净,除锈不净, 均匀,有漏刷现象 提高质量意识,加强作业者责任心,做好工序搭接和自、互检检查
2 柜(盘)内,电器元件、瓷件油漆损坏 加强责任心,保护措施具体
3 加强技术学习,提高技术素质,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
4 手车式柜二次小线回路辅助开关切换失灵,机械性能差 反复试验调整,达不到要求的部件要求厂方更换

7.5 调整试验耐压试验报告单。
7.6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7 预检记录。
7.8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回复
liugl123456789
2008年09月11日 06:29:10
14楼
电动机及其附属设备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固定式交、直和同步电动机及其附属设备安装。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 电动机应有铭牌,注明制造厂名,出厂日期,电动机的型号、容量、频率、电压、电流、接线方法、转速、温升、工作方法、绝缘等级等有关技术数据。
2.1.2 电动机的容量、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并有出厂合格证及有关技术文件。
2.1.3 电动机的控制、保护和起动附属设备,应与电动机配套,并有铭牌,注明制造厂名,出厂日期、规格、型号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技术资料。
2.1.4 各种规格的型钢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型钢无明显的锈蚀。并有材质证明。
2.1.5 螺栓:除电机稳装用螺栓外,均应采用镀锌螺栓,并配相应的镀锌螺母平垫圈、弹簧垫。
2.1.6 其它材料:绝缘带、电焊条、防锈漆、调和漆、变压器油、润滑脂等均应有产品合格证。
2.2 主要机具:
吊链、龙门架、绳扣、台钻、砂轮、手电钻、联轴节顶出器、台虎钳、油压钳、扳手、电锤、板锉、榔头、钢板尺、圆钢套丝板、电焊机、汽焊工具、塞尺、水平尺、转速表、摇表、万用表、卡钳电流表、测电笔、试铃、电子点温计。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工图及技术资料齐全。
2.3.2 土建工程基本施工完毕、门窗玻璃安好。
2.3.3 在室外安装的电机,应有防雨措施。
2.3.4 电动机的基础、地脚螺栓孔、沟道、电缆管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质量要求。
2.3.5 电动机安装场地应清理干净、道路畅通。
2.3.6 电动机驱动设备已安装完毕,且初检合格。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设备拆箱点件 → 安装前的检查 → 电动机安装 → 抽芯检查 → 电机干燥 →

控制、保护和起动设备安装 → 试运行前的检查 → 试运行及验收

3.2 设备拆箱点件:
3.2.1 设备拆箱点件检查应有安装单位、供货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并作好记录;
3.2.2 按照设备供货清单、技术文件,对设备及其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数量进行详细核对;
3.2.3 电动机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应完好;
3.2.4 电动机及其附属设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安装前的检查
3.3.1 电动机安装前应进行以下检查:
3.3.1.1 电动机应完好,不应有损伤现象。盘动转子应轻快,不应有卡阻及异常声响。
3.3.1.2 定子和转子分箱装运的电机,其铁心转子和轴颈应完整无锈蚀现象;
3.3.1.3 电机的附件、备件应齐全无损伤。
3.3.2 电动机的性能应符合电动机周围工作环境的要求,电机选择应符合表2-34的
规定。
电动机型式的选择 表2-34
序号 安 装 地 点 采用电动机型号
12345 一般场所 潮湿场所 有粉尘多纤维及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 有易燃、易爆炸危险场所 有腐蚀性气体及有蒸汽浸浊的场所 防护式电动机 防滴式及有耐潮绝缘电机 封闭式电机 防焊式电机 密封式及耐酸绝缘电机

3.4 电动机的安装:
3.4.1 电动机安装应由电工、钳工操作,大型电动机的安装需要搬运和吊装时应有起重工配合进行。
3.4.2 应审核电动机安装的位置是否满足检修操作运输的方便。
3.4.3 固定在基础上的电动机,一般应有不小于1.2m维护通道。
3.4.4 采用水泥基础时,如无设计要求,基础重量一般不小于电动机重量的3倍。基础各边应超出电机底座边缘100~150mm。
3.4.5 稳固电机的地脚螺栓应与混凝土基础牢固地结合成一体,浇灌前预留孔应清洗干净,螺栓本身不应歪斜,机械强度应满足要求。
3.4.6 稳装电机垫片一般不超过三块,垫片与基础面接触应严密,电机底座安装完毕后进行二次灌浆。
3.4.7 采用皮带传动的电动机轴及传动装置轴的中心线应平行,电动机及传动装置的皮带轮,自身垂直度全高不超过0.5mm,两轮的相应槽应在同一直线上。
3.4.8 采用齿轮传动时,圆齿轮中心线应平行,接触部分不应小于齿宽的2/3。伞形齿轮中心线应按规定角度交叉,咬合程度应一致。
3.4.9 采用靠背轮传动时,轴向与径向允许误差,弹性联接的不应小于0.05mm,钢性联接的不大于0.02mm。互相连接的靠背轮螺栓孔应一致,螺帽应有防松装置。
3.4.10 电刷的刷架、刷握及电刷的安装;
3.4.10.1 同一组刷握应均匀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3.4.10.2 刷握的排列一般应使相邻不同极性的一对刷架彼此错开,以使换向器均匀的磨损;
3.4.10.3 各组电刷应调整在换向器的电气中性线上;
3.4.10.4 带有倾斜角的电刷,其锐角尖应与转动方向相反;
3.4.10.5 电刷与铜编带的连接及铜编带与刷架的连接应良好。
3.4.11 定子和转子分箱装运的电动机,安装转子时,不可将吊绳绑在滑环、换向器或轴颈部分。
3.4.12 高压同步电机轴承座有绝缘时,应用1000V摇表测定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3.4.13 电机接线应牢固可靠,接线方式应与供电电压相符。
3.4.14 电动机安装后,应做数圈人力转动试验。
3.4.15 电机外壳保护接地(或接零)必须良好。
3.5 电动机抽芯检查:
3.5.1 电动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做抽芯检查:
3.5.1.1 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
3.5.1.2 经外观检查,或电气试验,质量有可疑时;
3.5.1.3 开启式电动机,经端部检查有可疑时;
3.5.1.4 试运转时有异常情况;
3.5.1.5 交流电动机容量在40kW及其以上者,安装前宜做抽芯检查。
3.5.2 抽芯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3.5.2.1 电动机内部清洁无杂物;
3.5.2.2 电机的铁心、轴颈、滑环和换向器等应清洁,无伤痕、锈蚀现象,通风孔无阻塞;
3.5.2.3 线圈绝缘层完好,绑线无松动现象;
3.5.2.4 定子槽楔应无断裂、凸出及松动现象,每根槽楔的空响长度不应超过1/3,端部槽楔必须牢固;
3.5.2.5 转子的平衡块应紧固,平衡螺丝应锁牢,风扇方向正确,叶片无裂纹。
3.5.2.6 磁极及铁轭固定良好,励磁线圈紧贴磁极,不应松动;
3.5.2.7 鼠笼式电机转子导电条和端环的焊接应良好,浇铸的导电条和端环应无裂纹;
3.5.2.8 电机绕组连接正确、焊接牢固;
3.5.2.9 直流电机的磁极中心线与几何中心线应一致;
3.5.2.10 电机的滚珠轴承工作面应光滑、无裂纹、无锈蚀,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良好,无松动;加入轴承内的润滑脂应填满内部空隙的2/3。
3.6 电机干燥:
3.6.1 电机由于运输、保存或安装后受潮,绝缘电阻或吸收比,达不到规范要求,应进行干燥处理;
3.6.2 电机干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电工进行,在干燥前应根据电机受潮情况制定烘干方法及有关技术措施。
3.6.3 烘干温度要缓慢上升,铁芯和线圈的最高温度应控制在70~80℃。
3.6.4 当电机绝缘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时,在同一温度下经5h稳定不变时,方可认为干燥完毕。
3.6.5 烘干工作可根据现场情况、电机受潮程度选择以下方法进行:
3.6.5.1 采用循环热风干燥室进行烘干;
3.6.5.2 灯泡干燥法。灯泡可采用红外线灯泡或一般灯泡使灯光直接照射在绕组上,温度高低的调节可用改变灯泡瓦数来实现。
3.6.5.3 电流干燥法。采用低电压,用变阻器调节电流,其电流大小宜控制在电机额定电流的60%以内。并应设置测温计,随时监视干燥温度。
3.7 控制、保护和起动设备安装:
3.7.1 电机的控制和保护设备安装前应检查是否与电机容量相符。
3.7.2 控制和保护设备的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一般应装在电机附近。
3.7.3 电动机、控制设备和所拖动的设备应对应编号。
3.7.4 引至电动机接线盒的明敷导线长度应小于0.3m,并应加强绝缘,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套保护管。
3.7.5 高压电动机的电缆终端头应直接引进电动机的接线盒内。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接线盒处加装保护措施。
3.7.6 直流电动机、同步电机与调节电阻回路及励磁回路的连接,应采用铜导线。导线不应有接头。调节电阻器应接触良好,调节均匀。
3.7.7 电动机应装设过流和短路保护装置,并应根据设备需要装设相序断相和低电压保护装置。
回复
liugl123456789
2008年09月11日 06:29:26
15楼
3.7.8 电动机保护元件的选择:
3.7.8.1 采用热元件时,热元件一般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1~1.25倍来选。
3.7.8.2 采用熔丝(片)时,熔丝(片)一般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25倍来选。
3.8 试运行前的检查:
3.8.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3.8.2 电机本体安装检查结束。
3.8.3 冷却、调速、润滑等附属系统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分部试运行情况良好。
3.8.4 电机的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励磁等回路的调试完毕动作正常。
3.8.5 电动机应做下列试验
3.8.5.1 测定绝缘电阻:a. 1kV以下电动机使用1kV摇表摇测,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MΩ;b. 1kV及以上电动机,使用2.5kV摇表摇测绝缘电阻值在75℃时,定子绕组不低于每千伏1MΩ,转子绕组不低于每千伏0.5MΩ,并做吸收比试验。
3.8.5.2 1kV及以上电动机应作交流耐压试验。
3.8.5.3 1000V以上或1000kW以上、中性关连线已引出至出线端子板的定子绕组应分项作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
3.8.6 电刷与换向器或滑环的接触应良好。
3.8.7 盘动电机转子应转动灵活,无碰卡现象。
3.8.8 电机引出线应相位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3.8.9 电机外壳油漆完整,保护接地良好。
3.8.10 照明、通讯、消防装置应齐全。
3.9 试运行及验收:
3.9.1 电动机试运行一般应在空载的情况下进行,空载运行时间为2h,并做好电动机空载电流电压记录。
3.9.2 电机试运行接通电源后,如发现电动机不能起动和起动时转速很低或声音不正常等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原因。
3.9.3 起动多台电动机时,应按容量从大到小逐台起动,不能同时起动。
3.9.4 电机试运行中应进行下列检查:
3.9.4.1 电机的旋转方向符合要求,声音正常;
3.9.4.2 换向器、滑环及电刷的工作情况正常;
3.9.4.3 电动机的温度不应有过热现象;
3.9.4.4 滑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80℃,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95℃。
3.9.4.5 电动机的振动应符合规范要求。
3.9.5 交流电动机带负荷起动次数应尽量减少,如产品无规定时按在冷态时可连续起动2次;在热态时,可起动l次。
3.9.6 电机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3.9.6.1 设计变更洽商。
3.9.6.2 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等技术文件;
3.9.6.3 安装记录(包括电机抽芯检查记录、电机干燥记录等);
3.9.6.4 调整试验记录。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电动机的试验调整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试验调整记录。
4.1.2 电视接线端子与导线端子必须连接紧密,不受外力,连接用紧固件的锁紧装置完整齐全。在电机接线盒内,裸露的不同相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最小距离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4.2 基本项目:
4.2.1 电机抽芯检查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1 线圈绝缘层完好、无伤痕、绑线牢靠,槽楔无断裂,不松动,引线焊接牢固;内部清洁,通风孔道无堵塞;
4.2.1.2 轴承工作面光滑清洁,无裂纹或锈蚀,注油(脂)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正确;转子平衡块紧固,平衡螺丝锁紧,风扇叶片无裂纹。
4.2.1.3 电机油漆完好,均匀、抽芯检查记录齐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电机抽芯记录。
4.2.2 电机电刷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4.2.2.1 电刷与换向器或集电环接触良好,在刷握内能上、下活动,电刷的压力正常,引线与刷架连接紧密可靠。
4.2.2.2 绕线电机的电刷抬起装置动作可靠,短路刀片接触良好,动作方向与标志一致。
4.2.2.3 电机运行时,电刷无明显火花。
检验方法:观察和试运行检查。
4.2.3 电机外壳接地(接零)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4.2.3.1 连接紧密、牢固,接地(接零)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
4.2.3.2 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电机及其附属设备安装在机房内,机房门应加锁。未经安装及有关人员的允许,非安装人员不得入内。
5.2 电机及附属设备如安装在室外,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控制设备的箱、柜要加锁。
5.3 施工各工种之间要互相配合,保护设备不受碰撞损伤。
5.4 电机安装后,应保持机房干燥,以防设备锈蚀。
5.5 电机及电机拖动设备安装完后,应保持清洁。
5.6 高压电机安装调试过程中应设专人值班。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电机安装调试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见表2-35。
7 应具备的质量记录
7.1 设备材料产品合格证。
7.2 设备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7.3 自互检记录。
7.4 调试记录。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 表2-35
序号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 防 治 措 施
电机接线盒内裸露导线,线间对地距离不够 线排列整齐,如因特殊情况对地距离不够时应加强绝缘保护
做好技术交底,提高摇测绝缘的必要性认识,加强安装人员的责任心
3 接线不正确 严格按电源电压和电机标注电机接线方式接线
电机外壳接地(零)线不牢,接线位置不正确 接地线应接在接地专用的接线柱(端子)上,接地线截面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压牢
5 电机端盖温度过高 要按规定加润滑油
6 靠背轮间隙不一致 电机和拖动设备应找平找正
调试前要检查热继电器的电流是否与电机相符,电源开关选择是否合理

7.5 试验报告。
7.6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7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回复
liugl123456789
2008年09月11日 06:38:35
16楼
蓄电池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压为24V及以上,容量30A·h以上的固定型铅酸蓄电池组和容量为10A·h及以上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 凡使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和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
2.1.2 安装的设备及器材应有铭牌,注明厂家,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并应有合格证件及技术文件。
2.1.3 设备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
2.1.4 配制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用硫酸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蓄电池用硫酸》,并有产品合格证。
2.1.5 配制钢镍碱性蓄电池电解液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三级化学纯度的氢氧化钾(KOH),其技术条件见表2-36。
2.1.6 蓄电池用蒸馏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铅酸蓄电池用水》)的规定。
2.1.7 蓄电池台架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2.1.8 绝缘子、绝缘垫无碎裂和缺损;型钢无明显锈蚀。
2.1.9 其他材料:防锈漆、耐酸漆,电力复合脂、镀锌螺丝、塑料带、沥青漆、酒精、铅板均应有合格证。
氢氧化钾技术条件 表2-36
指 标 名 称 化 学 纯
氢氧化钾(KOH) (%) ≥80
碳酸盐(以K2CO3计) (%) ≤3
氯化物(Cl) (%) ≤0.025
硫酸盐(SO4) (%) ≤0.01
氮化合物(N) (%) ≤0.001
磷酸盐(PO4) (%) ≤0.01
硅酸盐(SiO3) (%) ≤0.1
钠(Na) (%) ≤2
钙(Ca) (%) ≤0.02
铁(Fe) (%) ≤0.002
重金属(以Ag计) (%) ≤0.003
澄清度试验 合格

2.2 主要机具:
配液池、台钻、砂轮、电锤、榔头、板锉、圆锉、手锯、扳手、水平尺、线坠、钢板
尺、钢卷尺、木锤、铜带榔弯器、油刷子、手电筒、电焊机、气焊工具、排风扇、摇表、万用表、直流电压表、比重计、温度计、陶瓷缸、漏斗、玻璃棒、量杯、吸液器、眼镜、耐酸碱服、胶皮手套、胶皮围裙、胶皮靴、口罩。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
2.3.2 土建工程全部施工完毕,门窗齐全。
2.3.3 蓄电池室耐酸地面做完,墙、门、窗、通风道内外金属结构均应刷完耐酸漆。
2.3.4 放置蓄电池台墩均已施工完毕。
2.3.5 采暖、通风装置以及照明全部达到使用条件。
2.3.6 蓄电池室上、下水道接通。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设备点件检查 → 母线、电缆及台架安装 → 蓄电池组安装 → 配液及充放电 →

碱性蓄电池配液及充放电 → 送电、验收

3.2 设备点件检查:
3.2.1 设备拆箱点件检查应由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记录。
3.2.2 根据装箱单或供货清单的规格、品种、数量进行清点。
3.2.3 制造厂的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3.2.4 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附件是否齐全,部件是否损坏。
3.2.5 铅酸蓄电池应检查以下内容:
3.2.5.1 蓄电池槽应无裂纹、损伤,槽盖板应密封良好。
3.2.5.2 蓄电池的正、负端柱必须极性正确,并应无变形;防酸栓、催化栓等配件应齐全无损伤;滤气帽的通气性能良好。
3.2.5.3 透明的蓄电池槽,应检查极板无严重受潮和变形;槽内部位应齐全无损伤。
3.2.6 镉镍碱性蓄电池应检查以下内容:
3.2.6.1 蓄电池外壳应无裂纹、损伤、漏液等现象。
3.2.6.2 极性正确,壳内部件齐全无损伤;有气孔塞通气性能良好。
3.2.6.3 连接条、螺栓及螺母应齐全,无锈蚀。
3.2.6.4 带电解液的蓄电池,其液面高度应在两液面线之间;防漏栓塞应无松动、脱落。
3.3 母线、电缆及台架安装。
3.3.1 蓄电池室内的母线支架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支吊架以及绝缘子铁脚均应刷耐酸漆。
3.3.2 蓄电池引出电缆的敷设,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3.3.2.1 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
3.3.2.2 引出线应用塑料色带标明正、负极性。正极为赭色,负极为兰色。
3.3.2.3 孔洞及保护管处应用耐酸、碱材料密封。
3.3.3 蓄电室内裸母线安装除应符合有关规范外,尚应采取防腐蚀措施。连接处应涂电力复合脂。
3.3.4 台架的安装:
3.3.4.1 台架、基架数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3.4.2 台架安装前应刷耐酸漆或焦油沥青;
3.3.4.3 电压高于48伏的蓄电池架,应用绝缘子或绝缘垫与地面绝缘;
3.3.4.4 台架的安装应平整,不得歪斜。
3.4 蓄电池组安装:
3.4.1 蓄电池安装应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3.4.2 蓄电池安装应平稳、间距均匀;同一排列的蓄电池应高度一致,排列整齐。
3.4.3 有抗震要求时,其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并牢固可靠。
3.4.4 温度计、液面线应放在易于检查一侧。
3.5 配液与充放电:
3.5.1 配液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3.5.1.1 硫酸应是蓄电池专用硫酸,并应有制造厂产品合格证;
3.5.1.2 蒸馏水应符合标准要求;
3.5.1.3 蓄电油槽内应清理干净;
3.5.1.4 做好充电电源的准备工作,确保电源可靠供电;
3.5.1.5 准备好配液用具、测试设备及劳保用品。
3.5.2 调配电解液:
3.5.2.1 配液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技术资料规定及注意事项进行,以防误操作;
3.5.2.2 在调配电解渡时,将蒸馏水放到已准备好的配液容器中,然后将浓硫酸缓慢的倒入蒸馏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以便混合均匀,迅速散热;
3.5.2.3 严禁将蒸馏水往硫酸内倒,以防发生剧热爆炸。
3.5.3 电解液调配好的密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技术规定,见表2-37、表2-38。
铅酸蓄电池用材质及电解液标准 表2-37
指 标 名 称 浓硫酸 使用中电解液 蒸馏水
硫酸 (H2SO4) 含量 (%) ≥92 40~15
灼烧残渣含量 (%) ≤0.05 ≤0.02 ≤0.01
锰 (Mn) 含量 (%) ≤0.0001 ≤0.00004 ≤0.00001
铁 (Fe) 含量 (%) ≤0.012 ≤0.004 ≤0.0004
砷 (As) 含量 (%) ≤0.0001 ≤0.00003
氯 (Cl) 含量 (%) ≤0.001 ≤0.0007 ≤0.0005
氮氧化物 (以N计) 含量 (%) ≤0.001
还原高锰酸钾物质 (O) 含量 (%) ≤0.002 ≤0.0008 ≤0.0002
色度测定 (ml) ≤2.0
透明度 (mm) ≥50 透明无色 无色透明
电阻率 (25℃) (Ω·cm) ≥10×104
硝酸及亚硝酸盐 (以N计) (%) ≤0.0005 ≤0.0003
铵 (NH4) 含量 (%) ≤0.005 ≤0.0008
铜 (Cu) 含量 (%) ≤0.002
碱土金属氧化物 (CaO计) (%) ≤0.005
二氧化硫 (SO2) 含量 (%) ≤0.007

碱性蓄电池用电解液标准 表2-38
项 目 新电解液 使用极限值
外 观 无色透明,无悬浮物
密 度 1.19~1.25 (25℃) 1.19~1.21 (25℃)
含 量 KOH240~270g/l KOH240~270g/l
Cl- <0.1g/l <0.2g/l
CO2 <8g/l <50g/l
Ca·Mg <0.1g/l <0.3g/l
氨沉淀物 Al/KOH <0.02% <0.02%
回复
liugl123456789
2008年09月11日 06:38:58
17楼
Fe/KOH <0.05% <0.05%

3.5.4 注入蓄电池的电解液,其温度不直高于30℃,当室温高于30℃时,不得高于室温。注入液面高低度应在高低液面线之间。
3.5.5 固定型开口式蓄电池隔板在注入电解液前24h内插入,注入电解液应高出极板上部10~20mm。
3.5.6 蓄电池充电要在电解液注入3~5h(一般不直超过12h)、液温低于30℃以下进行,充电时液温不宜高于45℃。
3.5.7 防酸隔爆式铅蓄电池的防酸隔爆栓在注酸完后装好,防止充电时酸气大量外泄。
3.5.8 蓄电池在充电时要严格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
3.5.9 蓄电池充电符合下列条件可认为已充足:(l)在正、负极板上发生强烈气泡;(2)电解液的比重增加到产品说明规定值,一般为1.20~1.2.1(温度为+15℃时)而3h 内保持不变;(3)每个电池的电压增加到2.5~2.75V,而且3h内保持不变;(4)极板的颜色正极板变成褐红或暗褐色,负极板变成灰色。
3.5.10 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比重、液面高度需调整时,调后再进行半小时的充电。
3.5.11 蓄电池的放电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不应过放。
3.5.12 蓄电池具有以下特征时说明放电已完成:
3.5.12.1 电池电压降至1.8V;
3.5.12.2 极板的颜色,正极板为褐色,负极板发黑;
3.5.12.3 电解液的比重,一般降至1.17~l.15。
3.5.13 温度在25℃时,放电容量应达到额定容量的85%以上;当温度不在25℃时,其容量可按下式换算:
C25=
式中 t—— 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平均温度(℃);
Ct—— 在液温为t℃时实际测得容量(A·h);
C25—— 换算成标准温度(25℃)时的容量(A·h);
0.008—— 容量温度系数。
3.5.14 蓄电池放电后应立即充电,间隔不宜超过10h。
3.5.15 充放电全过程,按规定时间作好电压、电流、比重、温度记录及绘制充放电特性曲线图。
3.6 蓄电池施工注意事项:
3.6.1 蓄电池室通风必须良好;
3.6.2 蓄电池室严禁烟火;
3.6.3 极板焊接时,必须由有经验的焊工进行,电工配合;
3.6.4 蓄电池配液应由有施工经验的电工操作,并设专人监护;
3.6.5 配液时蓄电池室应备5%的碳酸钠溶液和清水以防意外;
3.6.6 严格禁止把蒸馏水向硫酸内倾倒;
3.6.7 配注电解液时,操作人员必须配戴专用保护用品(防护眼镜、胶皮手套、胶皮围裙、胶皮靴、口罩),确保操作安全;
3.6.8 蓄电池充放电严格按技术资料进行,以防过充、过放损坏极板,影响使用寿命。
3.7 碱性蓄电池充放电及注意事项:
3.7.1 碱性蓄电池配液及充放电要按产品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
3.7.2 电解液的注入:
3.7.2.1 清洗电池,擦去油污;
3.7.2.2 注入电解液需用玻璃漏斗或盗漏斗;注入后2小时进行电压测量,如测不出可等 8~10h,再测一次,还测不出电压或电压过低,说明电池已坏,需更换电池;
3.7.2.3 电解液注入后2小时还要检查液面高度,液面必须高出极板10~15mm;
3.7.2.4 在电解液中注入少量的火油或凡士林油,使其漂浮在液面上,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电解液接触。
3.7.3 充、放电:
3.7.3.1 碱性蓄电池的充、放电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3.7.3.2 如果没有注明,充、放电电流可按以下方法计算:电池的额定容量除以4(或乘以25%),即额定容量为100A·h的蓄电池可用25A进行充电;
3.7.3.3 钢镍蓄电池充电先用正常充电电流充6h,1/2正常充电电流继续允 6h,接着用8h放电率放电4h,如此循环,充、放电要进行三次;
3.7.3.4 对铁镍蓄电池用正常充电电流充12h,再用8h率放电,当两极电压降至 1.1V时,再用12h率(1/3正常充电电流)充电一次。
3.7.4 注意事项:
3.7.4.1 配制碱性电解液的容器应用铁、钢、陶瓷或珐琅制成;
3.7.4.2 严禁使用配制过酸性电解液的容器;
3.7.4.3 配制溶液的保护用品和配酸性溶液相同;
3.7.4.4 配制好的电解液必须密封,不能与空气接触,以防产生碳酸盐。
3.8 蓄电池送电及验收
3.8.1 蓄电池送电:
蓄电池二次充电后,经过对蓄电池电压、电解液比重、温度检查正常后交建设单位使用。
3.8.2 验收:
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文件:
3.8.2.1 产品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
3.8.2.2 蓄电池安装、充、放电记录;
3.8.2.3 材质化验报告。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蓄电池电解液的配制,首次充、放电的各项指标均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及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充、放电记录。
4.1.2 蓄电池组母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4.1.2.1 110V的蓄电池组不小于0.1MΩ;
4.1.2.2 220V的蓄电池组不小于0.2MΩ。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4.2 基本项目:
4.2.1 蓄电池台架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1 木台架干燥、光滑、无活疖和劈裂;台架尺寸正确,防酸处理完整;
4.2.1.2 木台架子直整齐,水泥台架耐酸衬砌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4.2.2 电池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4.2.2.1 稳固垫平、排列整齐、标志正确、清晰齐全、绝缘子绝缘垫板等无碎裂和缺损;
4.2.2.2 容器内无严重沉淀或其它杂物,容器本体无渗漏,表面清洁,容器内的有关表计清晰可见,电解液液位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3 蓄电池母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4.2.3.1 母线及支持件和支架平整,固定牢靠,母线平直,弯曲处弯度均匀一致,母线穿墙接线板,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4.2.3.2 母线熔焊焊接,焊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蜡焊焊接焊缝饱满光滑;
4.2.3.3 母线色标准确均匀,母线布置合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蓄电池室的门应加锁,未经施工及有关人员的许可非安装人员不准入内。
5.2 蓄电池室自充电至交工期内需设专人值班。
5.3 蓄电池室要保持清洁干净、走道畅通、除去室内用品,其它用品严禁放入室内。
5.4 凡需在蓄电池室内施工时,必须采取保护和防尘措施,以防碰撞损伤设备。
5.5 蓄电池室通风良好,室内应无强烈气味,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0℃。室内严禁用火及吸烟。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蓄电池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见表2-9。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表2-39
序号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 防 治 措 施
1 支架焊接后,焊渣清理不净 对施工人员提出质量要求,焊后认真检查
2 金属支架漏刷防锈漆和耐酸漆 加强对施工人员工作责任心的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3 蓄电池孔洞、过管不做耐酸材料密封 责任分工明确,避免互相推诿
4 母线弯曲不一致 施工应采用专用机具
应派责任心强的工人施工,在焊正式的极板前,先进行一次试焊
材料使用不按要求施工,与蓄电池连接用材料不用耐酸材料 施工前对材料应进行认真的检查,材质、数量要准确齐全
加强检查,认真记录,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蓄电池充放电工作

7 应具备的质量记录
7.1 设备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7.2 设备材料产品化验单及合格证。
7.3 充放电记录。
7.4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5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回复
liugl123456789
2008年09月11日 06:46:00
18楼
电力电容器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以下、并联补偿电力电容器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 电容器应装有铭牌,注明制造厂名、额定容量、接线方式、电压等级等技术数据。备件应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及技术文件。
2.1.2 容量规格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3 电容器及其它电气元件外表无锈蚀及坏损现象。
2.1.4 套管芯线棒应无弯曲及滑扣现象,引出线端附件齐全,压接紧密。外壳无缺陷及渗油现象。
2.1.5 安装用的型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无明显锈蚀,螺栓均应采用镀锌螺栓。
2.1.6 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2 主要机具:
2.2.1 安装机具:手推车、电钻、砂轮、电焊机、汽焊工具、压线钳子、扳手等。
2.2.2 测试工具:钢卷尺、钢板尺、塞尺、摇表、万用表、卡钳电流表。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
2.3.2 土建工程基本施工完毕,地面、墙面全部完工,标高、尺寸、结构及预埋件均符合设计要求。
2.3.3 屋顶无漏水现象,门窗及玻璃安装完,门加锁,场地清扫干净,道路畅通。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点件 → 基础制作安装或框架制作安装 → 电容器二次搬运 → 电容器安装 →

联线送电前的检查 → 送电运行验收

3.2 设备点件检查:
3.2.1 设备点件检查应由安装单位、建设单位和供货单位代表共同进行,并作好记录。
3.2.2 按照设备清单对设备及零备件逐个清点检查,应符合图纸要求、完好无损。
3.2.3 对500V以下电容器,用1000V摇表逐个进行绝缘摇测,3~10kV电容器用2500V绝缘摇表摇测,并做好记录。
3.3 基础制作安装或框架制作安装。
3.3.1 成套电容器框组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型钢基础。
3.3.2 组装式电容器安装前应先按图纸要求做好框架,电容器可分层安装,一般不超过三层,层间不应加设隔板,电容器的构架应采用非可燃材料制成。构架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下层电容器的底部距地不应小于0.3m,电容器的母线对上层构架的距离不应小于20cm,每台电容器之间的距离按说明书和设计要求安装,如无要求时不应小于50mm。
3.3.3 基础型钢及构架必须按要求刷漆和作好接地。
3.4 电容器二次搬运。电容器搬运时应轻拿轻放,要注意保护瓷瓶和壳体不受任何机械损伤。
3.5 电容器安装:
3.5.1 电容器通常安装在专用电容器室内,不应安装在潮湿、多尘、高温、易燃、易爆及有腐蚀气体场所。
3.5.2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与电网电压相符。一般应采用角形联接。
3.5.3 电容器组应保持三相平衡,三相不平衡电流不大于5%。
3.5.4 电容器必须有放电环节。以保证停电后迅速将储存的电能放掉。
3.5.5 电容器安装时铭牌应向通道一侧。
3.5.6 电容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接地。
3.6 联线:
3.6.1 电容器联接线应采用软导线,接线应对称一致,整齐美观,线端应加线鼻子,并压接牢固可靠。
3.6.2 电容器组用母线联接时,不要使电容器套管(接线端子)受机械应力,压接应严密可靠,母线排列整齐,并刷好相色。
3.6.3 电容器组控制导线的联接应符合盘柜配线,二次回路配线的要求。
3.7 送电前的检查:
3.7.1 绝缘摇测:1kV以下电容器应用1000V摇表摇测,3~10kV电容器应用 2500V摇表摇测,并做好记录。摇测时应注意摇测方法,以防电容放电烧坏摇表,摇完后要进行放电。
3.7.2 耐压试验:电力电容器送电前应做交接试验。交流耐压试验标准参照表2-40。
电力(移相)电容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表2-40
额定电压 (kV) <1 1 3 6 10
出厂试验电压 (kV) 3 5 18 25 35
交接试验电压 (kV) 2.2 3.8 14 19 26

3.7.3 电容器外观检查无坏损及漏油、渗油现象。
3.7.4 联线正确可靠。
3.7.5 各种保护装置正确可靠。
3.7.6 放电系统完好无损。
3.7.7 控制设备完好无损,动作正常,各种仪表校对合格。
3.7.8 自动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调整好(用移相器事先调整好)。
3.8 送电运行验收:
3.8.1 冲击合闸试验:对电力电容器组进行三次冲击合闸试验,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运行。
3.8.2 正常运行24小时后,应办理验收手续,移交甲方验收。
3.8.3 验收时应移交以下技术资料:
3.8.3.1 设计图纸及设备附带的技术资料;
3.8.3.2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3.8.3.3 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3.8.3.4 设备绝缘摇测及耐压试验记录;
3.8.3.5 安装记录及调试记录。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电容器及其附件的试验调整和电容器器身检查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安装调试记录。
4.1.2 电容器器身不得有坏损及渗油,瓷件无裂纹、瓷釉无损伤。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 基本项目
4.2.1 电容器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1 位置正确,固定牢固,表面清洁,油漆完好;
4.2.1.2 电容器安装距离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4.2.2 电容器联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4.2.2.1 联接紧密,附件齐全,瓷件不受应力;
4.2.2.2 接地正确可靠、无遗漏;
4.2.2.3 构架及柜体应按规范水平及垂直安装,固定牢固,油漆完好;
4.2.2.4 接线对称一致、整齐美观、母线相色完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电容器室应加锁,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出入。
5.2 对未安装及已安装好电容器要用木箱或纸箱将瓷瓶保护好,以防损伤瓷件。
5.3 在电容器上方施工时,对电容器要采取保护措施。
5.4 保持室内清洁,防止灰尘损伤电气原件。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电容器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见表2-41。
7 应具备的质量记录
7.1 设备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7.2 产品合格证。
7.3 绝缘摇测记录。
7.4 交接试验报告单。
电容器安装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法 表2-41
常 见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措 施
1. 金属构架及基础型钢、焊渣清理不净、刷漆有遗漏
2. 接地线不符合规范要求 加强对规范接地装置一章的学习
3. 配线排列不整齐、不美观、主线路联线压接不紧 加强施工工人对电容器的认识、尤其是对电容器电流环节的重视

7.5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6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回复
dllhy
2008年09月11日 09:17:26
19楼
谢拉,难得的素材:victory: :victory:
回复
sunsunmeng
2008年11月08日 21:14:11
20楼
谢了啊!!!!!!
回复
hxm972
2008年11月24日 15:43:04
21楼
多谢共享。。。谢谢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