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问题求助(急)!
springliyixiang
2011年12月03日 13:40:20
来自于地基基础
只看楼主

近期小生接收了一个工程,原设计不是本人做(设计人离职),圆形承台桩基础,承台直径15m。桩数30根左右。但是现在工程施工问题比较多,PHC直径600管桩出现不能达到设计深度的突出问题,本人经验尚浅,下面拿出一个比较典型的基础希望各位高手指点迷津,不胜感谢!附件:桩布置图及打桩现状结果;计算书。 一、简介: 该基础承受较大上拔、水平力(见计算书);由于施工单位盲目施工出现与设计地勘不符情况未通知工程各方、地勘报告不够准确,导致原设计桩长17m,打桩进行部分后优化为12m;然而最终打桩结果是大部分桩有效桩长约为9.0m,没有通知设计增加桩数量,而且集中在一侧,少部分有效桩长10m左右具体数据在附图中,本菜鸟按最短有效桩长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具体问题如下。

近期小生接收了一个工程,原设计不是本人做(设计人离职),圆形承台桩基础,承台直径15m。桩数30根左右。但是现在工程施工问题比较多,PHC直径600管桩出现不能达到设计深度的突出问题,本人经验尚浅,下面拿出一个比较典型的基础希望各位高手指点迷津,不胜感谢!附件:桩布置图及打桩现状结果;计算书。
一、简介:
该基础承受较大上拔、水平力(见计算书);由于施工单位盲目施工出现与设计地勘不符情况未通知工程各方、地勘报告不够准确,导致原设计桩长17m,打桩进行部分后优化为12m;然而最终打桩结果是大部分桩有效桩长约为9.0m,没有通知设计增加桩数量,而且集中在一侧,少部分有效桩长10m左右具体数据在附图中,本菜鸟按最短有效桩长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具体问题如下。
二、疑问求教:
1.对于水平力(该基础承受上部水平荷载608KN)较大,计算过程中桩顶水平位移系数选取过程中,对于铰接、固结如何界定(该工程采用桩头进入承台100mm,),安桩顶位移控制计算结果,单桩水平承载力低于试桩结果60%以上,如何选取。
2.计算结果突出问题是竖向承载力、抗拔、沉降、倾斜不满足(考虑到地下水位浮动)。
3.该批桩在打桩过程中已经达到要求灌入度,8.0t锤(最后30击进桩不足2cm),经桩检测大应变,竖向承载力比计算的高(即能满足设计要求),该试桩结果可以选用吗?本人想桩的数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打桩到不能进桩为止,竖向承载力应该不会不满足把?但是没有把握。
4.抗拔未作检测,但该桩端承力相对较小,既然打不进桩了,应该是摩擦力起主导作用,那么是否抗拔力也比计算结果好很多呢?
5.对于沉降、倾斜,本菜鸟更是没有好的研究,希望各位大侠、高手、前辈们能指点迷津,该工程实际情况计算结果是否可信,能否调整,依据在哪里?
6.为了保证安全,如果一定要补桩,那么请教补桩(没有桩损坏,只是数量不足)是否必须只能在增加承台面积,在外圈增补一圈桩呢?这样工程量加大很多。
该种情况下应怎样处理最合适呢?

望各位老师前辈指点!
9de81e52cd09c69a9a44.pdf
110 KB
立即下载
973480e8e6e7afa352f7.pdf
233 KB
立即下载
fiercehawk
2011年12月05日 14:37:35
2楼
菜鸟飘过~~

31个桩,就2个打到设计要求,其余的都才10/17左右,是得弄清原因,看看有没有局部硬夹层?
回复
fiercehawk
2011年12月05日 15:09:00
3楼
看了个资料:

《某工程预应力管桩的施工 和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
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3、贯入度剧变
产生原因:
(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防治措施:
(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会同监理、业主、设计院等单位研究处理,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自身破碎造成的。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本工程就是因为地质起伏大,也出现了几根桩在施打过程中桩身破碎断裂的情况,这是由于桩尖在嵌岩过程中,顺着岩面滑落导致桩身折断。
②桩身自身破碎的防治,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C桩总锤击数不得超过2000击,PHC桩总锤击数不得超过2500击。
回复
天山雪莲花
2015年03月13日 14:03:11
4楼
没接触过,飘过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