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探讨
flylying
flylying Lv.10
2006年08月12日 15:22:56
来自于园林植物
只看楼主

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探讨孙大江1,王自勇2,刘光立1(1.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2.四川雅安市林业局,雅安625014)摘 要:以成都市三环路与人民南路沿线立交区为例,探讨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及相关问题。关键词:城市快速路;道路景观;立交区绿化;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B 城市快速路是从20世纪兴起的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它是一种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的道

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探讨
孙大江1,王自勇2,刘光立1
(1.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2.四川雅安市林业局,雅安625014)
摘 要:以成都市三环路与人民南路沿线立交区为例,探讨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道路景观;立交区绿化;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B
城市快速路是从20世纪兴起的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它是一种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的道
路,是在大城市中修建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目的一种城市交通干道类型,是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城市快速路由郊外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带,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干道。如成都市的三环路、人民南路南沿线、羊西线等几条道路就属于城市快速路。快速路在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的同时,也给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快速路立交区是重要的道路节点,在城市交通及城市景观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利用快速路立交区的绿化,使城市
快速路立交桥景观以及快速路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生物的绿色廊道,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三环路-人民南路沿线立交区的绿化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及相关问题。
flylying
2006年08月12日 15:23:30
2楼
1 快速路立交区绿化应首先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三环路-人南沿线立交桥车流量大,线路复杂,除了立体交叉的快车道外,底层还有平面交叉的慢车道,立交区绿化应考
虑道路交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1.1 转弯区应有足够的安全视距,使司机视线畅通
进行该立交区绿化设计,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重点关注的内容。每一个环形匝道围合区域靠近道路转弯处是影响底层道
路司机视线的重要部位,因此转弯处30m内不栽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采用建植草坪,形成开阔的景观。由于该立交桥所有的4条直线匝道都是完全架空,因此在直线匝道与主线道路围合成的8个三角区内植物栽植不影响在底层道路上行使的车辆,并且在直线匝道分支点退后20m的位置栽植树木,给桥上行使的司机留出了足够的安全视距。
1.2 栽植高大的乔木以引导视线
立交桥路侧及中央分隔带行道树的栽植可有效引导司机视线转弯行驶,从上坡方向驶向桥顶时,司机常因看不到下坡方
向公路线型而有不安全感,高大的行道树则有预示线型变化的功能,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三环路-人南沿线立交区的绿化
设计采用高大挺拔的四季杨作为中央分隔带行道树,使上坡方向的司机能够看到下坡方向的行道树顶部,以此消除司机心理的紧张感。
1.3 立交区线路复杂、车流量大、车速快,对立交区绿化养护的人员常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他们在横跨公路进行绿化养护时,轻则造成交通减慢,重则损失生命财产。因此在立交区绿化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抗性强,便于养护管理的植物和栽植方式,如在三环路-人南沿线立交区桥面下采用了海桐作为主材料,海桐耐荫、耐旱、耐修剪,而且生长较缓慢,是优良的桥下植物,可以大量的减少养护管理的次数。
回复
flylying
2006年08月12日 15:24:09
3楼
2 快速路立交区绿化应与城市的区域开发战略决策相呼应
城市的区域开发首先要修建完善的交通系统,而城市快速路就是大城市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交通设施。快速路建设是人类对城市土地的再一次劳动投入,无论在新开发区域或是旧城中心,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使其周边土地使用性质发生变化,城市景观也随之改变,城市重心向着快速路服务范围所覆盖的区域扩展,造成了快速路沿线特有的城市景观。
快速路立交桥作为快速路上重要的节点,其景观要与快速路沿线景观相协调,也就是和城市区域开发战略决策相呼应。随
快速路的分割使城市区域间物种的流动性与基因交换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引起城市中自然植被的逆行演替
等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为了尽量减少城市快速路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快速路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与城市生态和城市绿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扩展快速路的交通节点,加宽路边用地,合理进行绿化设计,使快速路成为城市中的绿色生态廊道,通过绿色廊道的作用使城市中生物物种基因得以顺利的交流交换,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快速路的立交区是这条绿色廊道上面扩展了的面,形成绿色斑块,它是整个绿色廊道中环境最稳定的地段,也应是生物多
样性指数最高的地方,对整个廊道系统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立交区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营造乔、灌、草多层混交群落,以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充分发挥每个物种的生态效益,促进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在极推进,在严格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及时按户发放。
4.5 发展后续产业
发展后续产业是协调工程建设中国家、地方、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的必然要求。在工程实施中,要结合现有造纸厂、加工厂等龙头企业的布局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原料林基地。龙头企业是连接退耕还林者和市场的桥梁,是带动退耕还林增收的纽带,是产业化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地方政府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后续产业的政策上,要继续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基本政策不变。同时完善林地使用权的租赁、承包、转包、股份合作等政策,以盘活资产存量,促进社会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优化资源配置。在运行机制上,要放手发展非公有
制林业,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
5 参考文献
1 李育材.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2003.12.29
2 张鸿文.大力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条例》,不断开创退耕还林工作新局面[J].林业经济.2003,1
3 徐虹.依靠科技,促进三大效益协调发展[N].四川日报,2003.12.18
4 全国退耕还林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N].中国绿色时报,2004.1.2
5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稳步推进[N].中国绿色时报,2002.7.5
6 我国退耕还林初见成效[N].中国绿色时报,2002.12.27
7 退耕还林初见成效生态改善农民满意[N].中国绿色时报,2003.11.13
8 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http:www.sina.com.cn.2003.11.03
9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2003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35张洪明:对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
回复
flylying
2006年08月12日 15:29:44
4楼
论坛的图纸不支持CAJ的文件
好多论文上不了呢...
汗啊..我是懒人. 不想转WORD啊..
正好今天在整理. 顺手发一篇噢. 不知道会不会有用..

另发个CAJ原版的吧.. 怕有错字..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