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多层或高层住宅问世以来的一百多年里,全世界建造了无数住宅,这些住宅外观看起来千姿百态,楼层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户型都遵循着一个共同规律:各功能房间是按照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的方式并列排列的,其户型模式可抽象为“田字型”户型,整体布局是紧凑型(抽象过程见例图-1)。尽管本领域的教科书中没有关于住宅单元的户型是“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并列排列方式,户型模式是“田字型”的教义;有关规范也没有要求多层或高层住宅单元的户型应设计成“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 并列排列的“田字型”,但本领域的设计人员总是天然地将住宅单元的户型设计成“田字型”。
本发明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排序规律,另辟蹊径, 采用“单行单列”的“十字型”、“双十字型”套型,再加上端部的隔墙,在各套型的直角湾位形成“内嵌型”大庭院,再运用“错层技术” 独创出“十字型”、“双十字型”等户型,这些户型的整体布局是松散型,与“田字型”户型紧凑布局形成鲜明对比。
十字型户型模式的住宅与现有普通“田字型”户型模式的住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住宅,可以举一个数字“0”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户型创新性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它是数字“0~9”中的一个,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就像看本发明的“单行单列或单行双列”排序的“十字型”、“双十字型”等户型模式与现有普通按“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排序的“田字型”户型模式一样,但是数字“0~9”其实不同时被发明的。据记载: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字都有专用的符号来表示。我们现在所用的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不过印度人在这个时候还没有用“0”的符号,“0”这个数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时期才出现的。公元4世纪印度人完成的数学著作《太阳手册》中,开始使用“0”这一符号(以上资料摘自互联网)。
在数字“1~9”出现了700年后,才出现“0”这个数字,它是一个独立的发明事件,不能说数字“0”因为有了数字“1~9”,就说它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的人员很容易想到的,也不能就此认为与数字“1~9”相比,它没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创造性,从而扼杀发明数字 “0”的事实。
本发明所述“单行单列”排列的“十字型”、“双十字型”等户型模式,是在“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并列排序的普通“田字型”住宅出现一百年后的今天才出现,这与“数字0”有点相似,不能因为有了普通“田字型”住宅,就说“十字型”、“双十字型”等户型模式是显而易见的。
“田字型”住宅单元的布局是紧凑型,各房间按“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的排序方式团抱在一起,太紧凑,穿插不进去庭院空间,因此,尽管全世界建造了无数高层或多层住宅,尽管本领域有无数设计人员在研究高层庭院住宅,但由于没能打破住宅户型“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的排序方式,没能跳出“田字型”的户型模式,所谓庭院包括内庭院、前庭院和空中花园,其实是放大的阳台;
中国传统院落式所述的庭院,与由阳台演变成的“大露台”,然后号称“庭院”(内庭院、前庭院)的庭院住宅,有着本质的不同。请看《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插图6页:
“堂下至门谓之庭”;“庭,堂阶前也”。近以天井为庭,是一种极小的内院,位于厅堂之前,四周为建筑所包围,十分封闭,人在其中确乎有“坐井观天”之感。我国南方一带民居建筑多借这种极小而又十分封闭的天井以解决通风、采光问题。
插图7页:
“院,恒也;”“有墙恒曰院”,系指用墙围成的外部空间,即今院落之意。北方民居所采用的四合院形式,可以说是最典型的院子,它主要是以建筑、廊子或墙恒所围合而成。于庭-天井-相比,院的规模要大一些,开敞一些。
由上可知,中国传统院落住宅所述的“庭”是指天井,“院”是指由建筑、廊子、墙恒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它比庭大一些。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院落住宅所述的庭院含义,与当前流行的、由实质上是大露台而文字上号称的庭院,其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的庭、院都是内向型布局,而西方花园别墅是以建筑为中心四周布置庭园,它的庭园是纯外向型。在世界建筑史上,住宅由低层向高层发展,高层或多层住宅的布局方式也沿袭了西方低层住宅-花园别墅的一套布置原则:以套型(室内部分)为中心,在外围四周的某些部位,布置一两个阳台或平台,作为室外活动空间,从这点上看,西方住宅不管是低层还是高层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建筑(套型)为中心,并在其四周布置庭园(或阳台)。虽然有些住宅设计了凹阳台,但这种设计并未改变以建筑(套型)为中心的特性,从总体上看凹阳台仍然在套型的外围,它仍然是外向型阳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院落住宅庭院的布置方式与西方花园别墅的花园、高层或多层住宅的阳台的布置方式也是不同的。
有宅必有庭院是中国的传统,这个庭院是内向型的、封闭的,庭院通常的表现形式是天井或由建筑、廊子、墙恒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房屋部分与天井部分是紧密结合,房屋、围墙包含庭院,庭院与房屋相互间隔、熔融,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式住宅。当房屋、墙恒的位置确定了之后天井(庭院)的大小、位置同时也确定了;
天井作为内院,主要用来解决周围建筑的通风、采光问题。可知,天井又是必不可少的;房屋与天井是依次间隔、相辅相成,没有天井房屋就不能采光、通风,而没有房屋也就不成住宅了,所以,它们是相互为邻、同时存在的。而整个住宅因为有了天井(庭院)作为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隔空间,而使房屋的布局成为松散布局。这一特征与现代普通“田字型”住宅的房屋(套型)是紧凑布局,只有最外围的房屋才与少量的阳台相邻是明显的不同。
从 “北京四合院民居”, 以及 “苏州鹤园”、“苏州畅园”等,还可看出: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各个单体建筑(各排、各列)的排序方式总体上是“单行单列”布置的,这一特征与现代普通“田字型”住宅的房屋(套型)是按“两行两列或两行多列”的排序方式并列、紧凑、团抱在一起形成明显区别。
对比之下,本发明所述的户型模式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院落住宅的特点,经过创新,然后运用到高层或多层住宅上的一种全新住宅模式:
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房屋部分与天井部分是紧密结合的,当房屋、墙恒的位置确定了之后天井(庭院)的大小、位置同时也确定”这一特征;本发明所述户型模式的特征是:在立体上是奇、偶层庭院达到共轭平衡,在平面上奇、偶层庭院的平面投影与套型的平面投影耦合互补,当套型(房屋部分)确定后,庭院的大小、位置也同时确定,而且,房屋部分与庭院部分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没有庭院部分,房屋部分(套型)是一个不完整的构图,不能单独存在;没有房屋部分(套型)部分也分隔不出这些庭院。
其次,它继承和发展了“内向型庭院” 这一特征,本发明所述的户型模式的庭院虽然沿袭了传统院落式住宅,却是考虑到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经过创新劳动得来的,因为,中国传统院落住宅的庭院都是内向型、封闭的,如果运用到高层上,经过层层叠加,这些庭院就变成了黑庭院,即不能采光,也不能通风;必须给它开口向外,方法是拆除一部分外墙,这些原本完全内向、封闭的庭院,就变成了半内向半外向、半封闭半开敞的庭院,这就是本文所述的“内嵌型”庭院。
综上所述,由中国传统院落住宅演变、发展而来,并经过创新劳动,运用到高层或多层上的本发明所述的“T字型”等户型模式,与由西方低层住宅-花园别墅演变而来,发展运用到高层或多层上的普通“田字型”住宅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住宅;它与普通“田字型”住宅相比是具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