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东大院 ATA 工作室 村民活动中心,一类为丰富和提升村民的文娱生活而在村庄里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这种参照了城市社区集中配置空间、场地的方式,通常是以村集体资产为依托,有时候是某个大院、有时候是一栋办公楼,虽然可能其貌不扬,但却可以根据外部环境要求和村集体需要而经常调配房间的功能用途,颇具实用性。 在村东出村道路的南侧,隐藏着一个不起眼的院子,这里是原来的村民活动大院,院子由前后两排平房组成,后一排平房分为 3 个开间,采用“硬山搁檩”的砖木结构,由于长期无人使用,房间没用来堆放杂物。
设计:东大院 ATA 工作室
村民活动中心,一类为丰富和提升村民的文娱生活而在村庄里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这种参照了城市社区集中配置空间、场地的方式,通常是以村集体资产为依托,有时候是某个大院、有时候是一栋办公楼,虽然可能其貌不扬,但却可以根据外部环境要求和村集体需要而经常调配房间的功能用途,颇具实用性。
在村东出村道路的南侧,隐藏着一个不起眼的院子,这里是原来的村民活动大院,院子由前后两排平房组成,后一排平房分为 3 个开间,采用“硬山搁檩”的砖木结构,由于长期无人使用,房间没用来堆放杂物。
设计团队以檐廊这种空间形态为原型,并对房子的屋檐进行扩大和抬升,让其覆盖大部分的院落空间。这样的空间形态既像是几片屋檐的交错搭接,又像是一个大屋顶下的不同房间,这就为在其下活动的人群提供了一种在家门口的熟悉感,面积500㎡。
考虑到相邻农房间对彼此的层数、高度、墙基等方面都比较敏感,故在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外墙作为防火墙以实现与相邻农房的防火隔离,而新建建筑则维持单层的高度并向内退让,以避免施工时对相邻农房地基造成影响。同时利用小尺寸的钢结构形成错落和连续折面的采光屋顶,让原有院子置于屋顶的遮蔽下,同时屋顶的尺度又和周边农房相协调,这个半室外的开敞空间仿佛在村巷上开了一个透气口,村民三五成群的在这里唠嗑、手作、打牌,在这里他们听得到雨、触得到风、望得见人,寻常巷陌的见闻在此互换。
而房间内部,钢框架结构赋予了建筑很大的灵活性,原有用于分隔空间的墙体被折叠隔断所代替,以形成更多用、灵活的空间。即可用来作为小空间的办公或活动功能,也可用来作为贯通的大空间展览空间,为村集体资产营造更强的功能适应性。
为了满足连续屋面对采光、通风以及排水的需要,场地中留出了几个小边院和天井。同时屋顶由室内上方的实顶和院落上方的玻璃顶组成,玻璃顶下方的铝合金格栅为院子创造出一个舒适的采光环境。结合几面清水砖展墙的设置,在丰富了从街道进入院落的空间层次感的同时,俨然成了一个半室外小展厅。
为了尊重庙的风水,设计团队在原址上重新翻建了一座清水混凝土的庙堂,不同于村民活动的檐下空间的开敞,菩萨庙展现出来的内向性和富有质感的木纹表皮肌理,都暗示着这座精神建筑的独特之处。
菩萨庙的南向入口外仅做一门斗,似龛,却利用高条窗给小庙内部带来变换的光环境,神位背后的墙体则采用玻璃砖,让朦胧的村巷景象透进室内,精神与尘世在这个混凝土盒子里交融在一起。神位是在新庙落成后的那个春节被请回的,当返乡的年轻人扛着菩萨神位,敲着锣鼓、放着鞭炮、走过村巷、迎神入庙的那一刻,会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不论离乡多远,始终有一股力量将人和故土紧紧的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