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实现 讨论结果共享
苏州派大星
2011年08月26日 21:52:41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近日与vicker(网名,不知何许人也)讨论一个问题,即:在PKPM中,如果遇到梁剪扭超筋,那么在梁端用特殊构件,点个铰接,一般就能过了,设计人员设计思想中,以之为铰,即不传弯矩,但在出施工图时,并没有任何说明表现此处为铰,而施工单位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来形成一个非理想的铰接的呢?与总工姚总请教了一下,主要介绍下铰接处理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实现问题,至于建筑结构中运用铰接处理的情形,此非重点,可讲,亦可不讲,搜集到的文档上传上来,需要的人看看,不需要的,即可忽略。

近日与vicker(网名,不知何许人也)讨论一个问题,即:在PKPM中,如果遇到梁剪扭超筋,那么在梁端用特殊构件,点个铰接,一般就能过了,设计人员设计思想中,以之为铰,即不传弯矩,但在出施工图时,并没有任何说明表现此处为铰,而施工单位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来形成一个非理想的铰接的呢?与总工姚总请教了一下,主要介绍下铰接处理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实现问题,至于建筑结构中运用铰接处理的情形,此非重点,可讲,亦可不讲,搜集到的文档上传上来,需要的人看看,不需要的,即可忽略。
可以肯定的是,混凝土结构不像钢结构,不可能形成绝对理想的铰接,判断刚接和铰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构件刚度比和配筋构造。构件刚度比受其他因素影响制约,不能仅因铰接而轻易改变,因此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实现铰接,较好的途径就是控制其配筋构造。
在设计中,PKPM计算需要人工干预,软件不会对输出的信息负责,需要设计师来进行修正信息,要事先铰接,其一:减少梁端上部配筋,然后按照简支梁计算配置梁跨中的下部钢筋,实际上是对梁端弯矩进行了调幅,但这过于理论化,定性认识,可操作性太差;其二:采用变截面梁,即在梁端适当降低梁的高度,减少其刚度,易于形成塑性铰,此条当即被姚工否认,说这是学校老师自己瞎讲讲的,完全不符合形成塑性铰的原理;其三:梁内加交叉暗撑或梁端采用“X”形配筋(我在03G101-1中52页见到了这种构造),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当连梁与剪力墙发生错动时,梁内加交叉暗撑或“X”形配筋允许其微量转动而不致发生节点钢筋的破坏,即使节点出现裂缝,主筋屈服,节点仍然还有交叉暗撑或“X”形配筋作为受拉钢筋起作用而不致立即破坏。当下没有定量的规范告诉我们怎么形成塑性铰,所以采用构造措施,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下面是CAD截图,构造柱形成铰接的构造措施。
未命名.jpg
大家有什么好的措施,有什么疑惑和建议可以,大家跟帖一起探讨探讨。
哦,对了,至于施工中如何实现铰接这个问题呢,我问了再施工单位的同学,他们去问了总工一类的,基本他们是不考虑这种问题的,他们就是按图施工,该放多少钢筋就放多少钢筋,实际这个问题还是要归位于设计方面,毕竟结构对此负责。

[ 本帖最后由 liukai0517 于 2011-8-26 21:56 编辑 ]

未命名.jpg

ee352aebac65c04bde20.rar
4.9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deng0912
2014年05月07日 17:54:33
43楼
谢谢楼主分享啊
回复
mfsw2044702763
2014年05月19日 07:39:27
44楼
值得学习: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xzyn2475858944
2014年05月24日 07:57:52
45楼
进来学习的,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