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上浮的原因
taoshanya1121
2011年08月24日 07:50:18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给位大侠,上次在施工PHC桩基时,设计取消了桩尖头,在打桩达到设计标高后20-30小时后,整个桩被上浮了5-15cm,造成二次复打。请网友给分析下桩基上浮主要原因。十分感谢。

给位大侠,上次在施工PHC桩基时,设计取消了桩尖头,在打桩达到设计标高后20-30小时后,整个桩被上浮了5-15cm,造成二次复打。请网友给分析下桩基上浮主要原因。十分感谢。
qin.jq
2011年08月25日 08:33:08
2楼
预制桩上浮,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土的应力释放造成的:
1、群桩:桩之间较密,施工中也没有注意跳打和间歇,桩周土层被挤密,桩机移位后,土层应力释放,被挤密的土层变形恢复,正摩擦力带动桩身产生上浮。
预防措施:注意跳打桩,保证连续施工桩之间距离大于2米、间歇24小时;桩至设计标高后,保持终压值3-5分钟。
2、土层中有饱和水压力:土层中的砂质粉土最具代表性,水压力过大,造成沉桩困难,桩机移位后,水压力初释放时,可能至桩身克服自重上浮。最终水压力释放完毕,桩端阻力急剧下降,可能土的摩阻力保证桩身上浮后稳定,但是复打后,桩一般在原施工标高时终压值仍然偏低(或者贯入度过大),还需要继续沉桩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同第一条;做应力释放孔;设计一般考虑桩穿透此土层,利用下一稳定土层做持力层,施工时必须注意保证。
回复
taoshanya1121
2011年08月25日 08:38:48
3楼
有知道的朋友请进!
回复
taoshanya1121
2011年08月25日 08:41:28
4楼
感谢踏铁有痕版主的回复,学习了。
回复
qin.jq
2011年08月25日 08:51:57
5楼
还有一种情况,桩身施工完成后,下降,甚至开挖承台时找不到桩,也和大家分享:
1、上面分析饱和水压力的一种情况,最终水压力释放完成,在桩周土层摩阻力不能克服桩身重量、且端阻力过小,不能承担装重量,造成桩下降,下降量一般不大;
2、桩身四周土的沉降量大于桩的沉降量,形成负摩阻力,通俗的说,也就是把桩往下拽,造成桩下降。
3、桩端持力层过薄,有软弱下卧层(地质报告反映持力层厚度,和具体的特例不相符),桩身因上述两原因下降后,桩端进入软弱土层,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桩失踪了,最终查找,桩下降1米以上,还是一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废桩。
预防措施:最主要的是,结合桩的终压值或者贯入度,参考桩端的标高确定沉桩标准。单纯按设计标高确定沉桩标准、后者只是认为是摩擦桩确定沉桩标准,在对当地土质、施工经验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是危险的。江南的淤泥质土、砂质粉土相互交织,属于冲击平原状况的,这种天方夜谭的故事,有时候就会成了真实……
回复
taoshanya1121
2011年08月25日 09:14:39
6楼
再次感谢踏铁有痕版主的精彩分析。
回复
ywh0398
2011年08月25日 09:35:22
7楼
版主说得太好了!
回复
zzjianzhushi2012
2011年08月25日 10:47:38
8楼
控制前期试桩的最后一米油压值和压桩速度 并24小时候后复压 边打边配 积累经验
桩上浮 主要是挤土效益 没有跳打 桩下沉 压入速度过快 遇到流沙 油压值很高 但很快就会下降
回复
fengbojiang3000
2011年08月25日 12:28:17
9楼

回复
hq450770648
2011年09月06日 08:39:50
10楼

顶下
回复
hq450770648
2011年09月06日 08:40:29
11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