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有效质量数不够
superbee
superbee Lv.3
2010年10月09日 13:53:42
只看楼主

一层单跨框架结构,一边悬挑。在PKPM里建了两个标准层,基础建了一层高1.515m,地面一层高3.3m设了6个振型,一层悬挑部分在‘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显示有局部振动,一层下数第三跨在第6振型中主要有横向局部振动主梁高650mm和600mm,柱450mm宽,设有封边梁。框架结构有效质量数不够90%噢,地下室层数没设1,但是如果两层都是地上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请高手解决!

一层单跨框架结构,一边悬挑。
在PKPM里建了两个标准层,基础建了一层高1.515m,地面一层高3.3m
设了6个振型,一层悬挑部分在‘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显示有局部振动,一层下数第三跨在第6振型中主要有横向局部振动
主梁高650mm和600mm,柱450mm宽,设有封边梁。
框架结构有效质量数不够90%
噢,地下室层数没设1,但是如果两层都是地上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请高手解决!

000.jpg

免费打赏
河洛图书
2010年10月09日 14:01:07
2楼
把基础拉梁作为一层,输入计算,本身是错误的。

1.我理解拉梁是指连接柱子根部或接近0.0处,协调较大荷载差,软土地基等,一般用在独立基础,这在抗震规范上有专门说明。
2.若把拉梁输入计算,那么拉梁层的楼板是什么?刚性板?弹性板?或者说是弹性板6?
3.拉梁输入计算,结构的堪固端在哪里?拉梁层?只听过刚性地坪可以作堪固端,没有听说过拉梁可作堪固端。拉梁层输入计算,无端降低底层抗震性能,而震害对底层的影响最大。


1.515m的层高,拉梁占去500高度,这个柱子是什么柱子,弯剪比小于2.5,规范要求需要专门研究,这样一个超短柱,刚度极大,它能参与的抵抗地震的构件、材料本身性能,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有效质量数岂能满足规范?
回复
hejoys225
2010年10月09日 22:11:42
3楼
要么增加阵型数,要么拉梁降到基础顶平不要键入模型
回复
liwanliu
2010年10月10日 05:06:36
4楼
这牛。厉害厉害,分析的透彻
回复
niantansuxing
2010年10月10日 14:42:48
5楼
主要运动方向参与的质量肯定很少,你想想这样输入模型,主要的运动方向是什么就豁然开朗了,呵呵,很简单的。
回复
wsry988
2010年10月10日 19:38:08
6楼
二楼说的太偏激了,对于框架结构设置有基梁层时本身就应该用设基梁的两种模型计算两次,并取其配筋包络结果。这在国标图集结构设计问题分析中有明确说明。有效质量数不够90%时,一般是增加振型数或放大地震力的方式解决。楼板有刚性板,弹性板模式,楼板开空洞当然也是可以的。

[ 本帖最后由 wsry988 于 2010-10-10 21:22 编辑 ]
回复
河洛图书
2010年10月10日 20:43:34
7楼
哪本图集?详细图集。若图集这样说,则图集错,图集中的错误少吗?

增加振型数或放大地震力的方式解决有效质量数?不从结构模型本身找问题?
回复
wsry988
2010年10月10日 21:14:00
8楼
图集号及名称为:05SG109-1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结构设计原则、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和地震作用、地基基础)
3.4.8 基础拉梁配筋计算错误。
改进措施:拉梁根据其位置及作用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1) 当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又较深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位移,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的基础拉梁,从基础顶面至拉梁顶面为一层,从拉梁顶面至首层顶面为二层,即将原结构增加一层进行分析。所以,框架梁(含拉梁)和柱的最终配筋宜取上述两次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2) 当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较浅而设置拉梁,一般应设置在基础顶面,此时拉梁的配筋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l/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压)力,拉梁按轴心受拉(压)构件计算。此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时,采用此法较为经济;(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柱底组合弯矩设计值尚应分别乘以l.5和l.25增大系数;柱基础按轴心受压考虑。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与上述两种方法之一计算的内力进行组合,按拉(压)弯构件或受弯构件计算拉梁纵向受力钢筋。

3) 拉梁的配筋构造。拉梁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50%拉通。

更正说明:(先前若有的朋友对我所报的图集号05SG109-3去查询可能会没查到,很抱歉昨天的图集号由于匆忙而打错了现已将其更正为05SG109-1。)

[ 本帖最后由 wsry988 于 2010-10-11 22:32 编辑 ]
回复
snaper
2010年10月11日 09:25:14
9楼
增加振型数!
回复
yang6000
2010年10月11日 10:04:27
10楼
2楼是高手啊!他说的非常对
一直困扰我的有效质量系数我终于知道是为什么了
我一个3层的小楼,2边是2层的中间是3层的,加上基础梁5个结构层,
取15个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只有80几,看你了的评论之后我把基础梁层删了
奇迹般的到了94%
再试验以前的一个1层的亭子,屋顶有错层,加基础梁层建了3层,结构有效质量系数居然也通不过
我当时以为是错层的原因,那简单的一个东西也过不了,现在终于知道是基础顶形成短柱的原因啊!
只是如果不建基础梁的话那是不是得把基础梁底平基础底呢?
如何算呢?怎样在模型中实现呢?
另:标准图集听别人说确实很多错误啊!
回复
御风之怒
2010年10月11日 10:26:08
11楼
收藏,这个讨论很全面。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