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轶闻
wgj010
wgj010 Lv.11
2006年01月14日 15:55:27
来自于工程测量
只看楼主

风雨沧桑五十载 艰苦奋斗铸辉煌 风雨沧桑半个世纪。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近日迎来了五十华诞。 50年来,国测一大队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队员们用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1991年4月,国测一大队受到国务院的通令嘉奖,被授予“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成为测绘行业的一面旗帜。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建不朽功业 国测一大队组建于1954年,主要从事国家指令性测绘任务,担负着国家基础测绘的三角、水准、天文、测距、重力、基线的布测工作。队员们曾23次进驻内蒙古荒原,26次深入青藏高原,36次踏进新疆腹地,徒步行程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第一次准确测定了珠穆朗玛峰高程——8848.13米,并得到世界公认;第一次把测绘点布设到了南极和珠峰北坳,在世界测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风雨沧桑五十载 艰苦奋斗铸辉煌


风雨沧桑半个世纪。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近日迎来了五十华诞。

50年来,国测一大队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队员们用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1991年4月,国测一大队受到国务院的通令嘉奖,被授予“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成为测绘行业的一面旗帜。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建不朽功业

国测一大队组建于1954年,主要从事国家指令性测绘任务,担负着国家基础测绘的三角、水准、天文、测距、重力、基线的布测工作。队员们曾23次进驻内蒙古荒原,26次深入青藏高原,36次踏进新疆腹地,徒步行程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第一次准确测定了珠穆朗玛峰高程——8848.13米,并得到世界公认;第一次把测绘点布设到了南极和珠峰北坳,在世界测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4年至1965年,是国测一大队的艰苦创业时期。当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测绘资料残缺不全,不少省份几乎是一片空白。国民经济建设测绘必须先行。按照国家的部署,大队10多年间先后投入1000多名作业人员,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地区,新疆的石油农垦开发区,东北的大庆地区以及云、贵、川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地控制测量工作,为这些地区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测制提供了基础测量控制。在完成常规大地测量任务的同时,大队还在1959年和1960年完成了中苏、中蒙边界一等三角锁的布设和联测。

自1966年起,国测一大队步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多次参与我国科考事业,充分发挥了测绘在科学考察中的作用。

1966年和1968年,大队先后两次派出24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测绘专题组,参与珠穆朗玛峰科考,历史上第一次把水准点引到海拔6120米高度,把三角点布测到海拔6640米高度,把天文点引到海拔6350米高度。1975年,大队再次进军珠峰,派出7名作业人员,参与珠峰高程测定。这次,队员们把重力点测到了海拔7050米高度。随后连续3天对登顶队员竖立在峰顶的红色金属觇标进行交会观测,准确地测出了珠峰海拔高程———8848.13米。这一测量结果一公布,就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确认,成为珠峰高程最权威的数据。

1977年,大队完成了我国境内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测绘踏勘。同年,又成功测出天山主峰托木尔峰高程———7435.35米。

1984年,我国首次进行南极科考。大队参与完成了南极长城站的站址定位和测图任务。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从1975年起,大队的几代测绘队员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付出了心血。至1990年,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次又一次填补了这块土地的测量空白。

1981年,国测一大队完成了中尼、中巴边界重力剖面施测任务;1983年至1984年,完成了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布测任务;1984年至1990年,完成了全国天文主点的联测;1984年,参加了由国家测绘局组织的北京、东京、巴黎、香港间的国际重力联测;1986年至1988年,完成了太原航摄机动态试验场的测绘工作。

从1985年起,大队开始在社会上承接测绘任务:首次对西安大雁塔进行倾斜变形监测;承接了刘家峡水电站水下地形图测量;完成天津新港1:500比例尺地形测图……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大队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国测一大队几十年南征北战,遇到过高山缺氧、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猛兽、车祸疾患等种种艰险,测区最高温度达50摄氏度,最低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队员们付出的不仅是辛勤的汗水,还有热血和生命。至1990年,国测一大队有36名职工和10多名民工以身殉职。特殊的野外工作环境,造就了国测一大队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也培育出了几代测绘人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从大兴安岭到五指山,从巍巍昆仑到东海之滨,从天山山麓到黄河源头,在莽莽的林海雪原,在无垠的沙漠戈壁,在巍峨的青藏高原,队员们踏雪卧冰,风餐露宿。为了祖国的测绘事业,大家甘愿吃苦,无怨无悔。
  发扬传统 与时俱进 谱崭新篇章

1991年4月17日,国务院授予国测一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江泽民主席为一大队亲笔题词:“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队上下感到无比光荣。可不知情的人谁也不会想到,英雄业绩的背后却隐藏着难言之苦。受国家指令性任务锐减、生产成本上涨、队伍老化、包袱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大队经济跌入低谷,财政赤字达76.46万元,近100名职工待岗。

“红旗能否扛下去,今后的出路在哪里?”队员们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正当大家在痛苦中反思,努力寻找出路的时候,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简明而深刻的论断,如春风吹散了职工心头的阴霾,使大家摆脱了长期以来束缚手脚的精神枷锁。大队多次召开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展开了“国务院表彰我们,我们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是非不辩不明,道理不讲不清。通过激烈的讨论,大家思想上达成共识: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拓宽服务领域,

wgj010
2006年01月14日 15:55:37
2楼
向市场要效益。

观念的转变,鼓舞了全队职工的士气。一时间,市场、信息、竞争成了热门话题。大队随即组织班子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并成立了市场调研和开发部。结合本队实际,制定了经济“三步走”的发展蓝图:1992年实现收支平衡,不再出现赤字,力争市场任务超百万;1993年实现计划任务与市场任务比例达一比一的目标,力争经费有所结余;1994年经济走出低谷,还清全部欠款,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为适应体制改革的要求,大队还制定了“九五”规划。同时,围绕发展经济,开拓市场,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地测量队这一总体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体制上,进一步下放自主权和经营权;在人员使用上,体现高素质、高效率;在业务方向上,坚持科技兴队,体现科技进步;在分配机制上,打破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用工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聘用制;在干部使用上,实行动态管理,体现能上能下。

在努力开拓市场、优化队伍结构的同时,大队又把目光盯在多种经营上,发挥地域优势,相继开发了门面房、长途运输、储蓄所等项目。1994年,多种经营收入达91.5万元,1995年突破百万元大关。

通过积极投身市场经济大潮,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和实践,大队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路,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从1991年到1996年,一年一个台阶:1991年完成产值366.1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2707元;1993年完成产值465.4万元,其中市场任务产值252.3万元;1995年,在全国测绘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值650.7万元,其中市场任务产值332.1万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不仅扭转了经济滑坡的局面,而且收支相抵后还有所盈余,开始由赤字走向积累,职工生活明显改善。到20世纪末,大队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顺利实现“九五”规划目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队员们所说的:“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封闭、保守的观念。只有解放思想,才会冲破束缚,才会广开思路;只有大胆尝试,才会有出路,才会有发展。”国测一大队负重爬坡、走出困境的艰苦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科技兴队 锐意进取 跟时代潮流

多年来,国测一大队紧跟时代潮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在西安市南郊的测绘路口,远远可见一座现代化大楼,上面写着“大地数码港”几个大字,让人感觉到信息时代的脉搏。“大地数码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是队员们智慧的结晶,是大队告别过去的象征,更是大队实施科技兴队的标志。

在完成大量国家重点测绘项目的同时,大队积极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大力培养人才,加大设备投入。从1992年起,积极引进GPS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新兴的测量手段。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派人到国外学习GPS技术,并率先在全国测绘系统引进了这项技术,购置了4台套当时最先进的GPS接收机,使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提高几十倍。十几年来,大队采用GPS技术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采集数据,建成了国家永久性GPS跟踪站,为各项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并为十几个省、市布测了高等级测量控制网。

随着GPS技术的应用,常规的大地测量任务骤减,这对大队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考验。如何顺应市场要求?大队开展了精密工程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大队的精密工程测量已在市场走出了一条新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队又瞄准数字化测图技术这一发展方向。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队数字化测图业务范围已从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拓展到数字挂图、专题地图、数字地图缩编,4D产品制作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等数字产品深加工领域,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从1995年以来,在国家测绘局和陕西测绘局的支持下,大队投资1300多万元进行设备更新。目前,已拥有100多台微机及配套设备、1台绝对重力仪、6台相对重力仪、3台远程激光测距仪、20多台全站仪、23台套卫星导航定位仪等各种高精度测量仪器设备。同时,添置了近30台野外作业车辆。

高科技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大队在不断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1995年起,先后引进和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03人、本科生32人、研究生5人。目前,大队有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6人、初级技术人员102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生产、科研、开发相结合的人才梯队。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大队目前已形成了以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为技术核心和发展方向,辅以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航空摄影测量等业务,保留天文测量、基线测量、重力测量等特色工种,以多种经营和市场开发为经济后盾的特色,完成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任务---

1992年,完成国家GPSA、B级网的设计与布测,为精化我国大地水准面、分析天文大地网局部扭曲变形特征、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提供了依据。

1995年,完成的国家精度原点和高精度天文精度网的建立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参与完成了珠峰高程复测及其周边地区地壳运动机制的研究课题,成果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参与完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的监测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项目,成果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参与了综合利用重力与GPS、水准成果确定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中GPS像控点的高程课题研究;参与了利用已有的重力及GPS水准资料确定1:5万航外像控点高程的技术更新研究,该项目成果现已被广泛应用于1:5万、1:1万航摄外业及地形测图工程中;主持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参与完成了全国骨干交通网数据采集及建库工程。

2000年,完成数字水准仪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为国家高等级水准测量设备的更新及电子水准仪作业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参与完成了《国家测绘局2000-2015年大地测量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参与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的修订工作;开展了区域、城市水准面精化的研究,相继完成了深圳、南京、顺德、上海等地似大地水准面确定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2001年,完成国家测绘局“十五”规划项目《国家空间数据基准框架工程》  编写工作;完成新一代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十五"期间新一代大地基准体系的建立及其控制网的布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回复
wgj010
2006年01月14日 15:57:05
3楼
大队完成的项目多次获奖,其中克拉玛依GPSB、C级网布测获得新疆优质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天津新港1:500比例尺多用途航测成图获全国第五届优秀工程勘察银奖;韩城发电厂主厂变形监测获得陕西测绘局优质测绘产品奖。
  狠抓质量 深入改革 塑整体形象

多年来,国测一大队一直把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促进单位健康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头等大事来抓。大队职工充分认识到:“质量就是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信誉,就没有国测一大队的地位,就没有测绘市场""质量出了问题,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等于零”。

以质量求生存,首先必须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在实践中,大队一方面抓好职工业务培训,另一方面抓好质量教育,做到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同时,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坚决严肃处理。完善测绘项目质量负责人制度,建立了队长负责、总工管事、逐级控制、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促进质量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1999年5月,大队全面启动了ISO9001质量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提出了“科技为先导,人才为依托,质量为生命,求准,求精,求实,求信”的质量总方针,以及“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年内有一项国家重点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交顾客的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级品率85%,把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作为永恒追求”的质量目标,并在陕西测绘局第一个开始ISO9001质量体系的试运行。2000年,大队顺利通过了上海国际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取得资

格证书,这标志着大队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浪费,增加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2002年,大队决定贯彻ISO9001:2000标准。2003年7月,再次顺利通过上海国际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

目前,大队的产品优良品率已从1991年的91%上升到2002年的99.8%,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100%。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不仅强化了职工的质量意识,促进了全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把全队质量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建立了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大队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保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正是靠过硬的质量,国测一大队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完成的项目多次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经天纬地 搏击市场 创骄人业绩

“英雄的群体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名字,还要为国家、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有一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子’,必须靠自己的真本事保持它的含金量,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捧稳‘金饭碗’。”受表彰后的国测一大队怀着这种高度的自觉,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

回复
wgj010
2006年01月14日 15:57:13
4楼
近10多年来,大队先后完成或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等水准复测,绝对重力网复测与加密,GPS天山网、青藏网布测,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布测,中尼GPS联测,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国道、省道数据采集,国家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基线测量,国家DEM、DOM、DRG、DLG数据库更新等一大批重点测绘工程项目,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承担了100多项高精度、高难度的精密工程测绘任务,如陕西省韩城电厂和天津新港码头变形监测,西安大雁塔沉降、倾斜监测,某卫星发射中心定向和大量大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测量,珠海香港跨海大桥、广州珠江大桥、苏通大桥、深港大桥等的精密控制网布测及变形沉降监测,以及许多城市的高等级控制网、大地水准面精化、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统改造等,为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大队还走出国门,完成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公路中线测量工程。

1998年至2000年,大队承担了我国“九五”期间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任务主要是站点标石选埋、基本网和区域网GPS观测、相对重力联测。测区遍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大。大队所有参加作业的队员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克服了高原缺氧、严寒酷暑、洪水激流、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等无法想象的困难,跨越奔腾的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翻越终年积雪的横断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穿梭在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之间。在红军长征的路上,在帕米尔的红旗拉甫哨所和孔繁森工作过的藏北高原,留下了队员们的身影。

1996年5月,大队的一支10人测量小分队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位于南太平洋的美丽岛国,承担80公里公路中线测量。队员们来不及欣赏美丽岛国的民俗风情,到达工地的第二天,就闯进了原始森林,开始测量工作。队员们克服热带雨林的不适,忍耐土著人的蛮横无理,硬是靠手中的油锯、斧头、砍刀,清理出一条40米宽的测量通道。经过7个多月的奋战,圆满完成任务。队员们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国际测绘市场上一显身手。

大队职工就是这样,时刻牢记测绘精神,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面对艰难险阻甚至死亡的威胁,发挥国家测绘野战军的作用,完成或参与完成了大量的重大基础测绘项目,表现出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10多年来,大队应用精密工程测量手段,先后承担了古建筑物变形、沉降监测,码头变形监测,高层建筑物变形、倾斜监测,大型军用、民用设备的精密安装、定向测量等项目。

矗立在西安南郊的唐代大雁塔,历经了1300多年的风雨,逐渐倾斜。为了保护这一民族瑰宝,西安市政府委托市文物局组织有关单位,对大雁塔变形监测与保护项目进行招投标。最终,国测一大队以新颖的微分法监测方案一举中标。经过15年的不断监测,为大雁塔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成果精度内部为0.1毫米,外部为1毫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令人欣喜的是,经过15年的监测和治理,千年古塔的倾斜量已基本控制在1.01米,并且从1998年起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开始回弹。

某军工基地研发新一代火箭系统,为精确测定火箭的几何中心与质量中心的偏离度,基地引进了一套无接触三坐标测量系统设备,但对系统设备不熟悉,便请求国测一大队精密工程测量队提供帮助,并对其系统精度进行检定。大队测量技术人员对设备标准长度在不同姿态、形态下的情况进行施测。检定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系统精度在±0.02毫米以内。基地负责该项目研发的总工程师对国测一大队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精湛技术给予高度评价:“你们不愧是国务院表彰的英雄大队。”

2003年8月5日,受香港路政署之托,国测一大队精密工程测量队一行14人奔赴香港,实施港深大桥首级控制网整网独立复核测量。队员们在亚热带空气潮湿、多雨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在签证有效期10天内完成了任务。8月22日,香港路政署高级土地测量师黄炳林先生在来电中说:“贵测量队伍在香港短短10天时间内完成了外业工作,效率令人佩服。”

近10多年来,国测一大队先后获得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省部级表彰10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有12人次受到国家、省部级表彰,分别被授予全国测绘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近10多年来,国测一大队顽强拼搏,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经济发展基本保持了15%的高速增长。2001年,完成产值1353.3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1.9万元;2002年,完成产值以10%的速率增加,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元;2003年,预计年产值还将增长10%,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精神文明 常抓不懈 葆英雄本色

多年来,从大西北到东南沿海,从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到喧闹繁华的现代化都市,都留下国测一大队队员们的足迹。队员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改革开放的大潮同样冲击着每一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在向这支队伍侵蚀,但这支英雄的群体始终牢记"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了英雄队伍的本色。

多年来,大队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入队教育、出测教育,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新队员的第一课就是队情、队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每年出测前夕,大队坚持进行质量、纪律和安全教育,对不同层次的队员、干部分别开展思想工作;冬训期间,大队重视安排好职工的思想教育,以贯彻落实中央文件为核心,安排各种座谈会、辅导会、报告会、演讲会,组织参观展览,开展向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形式活泼多样。通过这些活动,大队一代又一代测绘队员始终牢记:“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传统不能丢。”

大队非常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年年组织开展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歌咏比赛、金秋文化月活动、冬季运动会、知识竞赛等,深受职工喜爱。内部刊物《大地简讯》更是职工表达感情、抒发感想的园地,成为队员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在国测一大队,每位职工都有极强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家都深爱着这个集体。老一辈测绘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年轻人。年轻队员这样说:“老同志工作兢兢业业,做人做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退休高级工程师范保全,面对某公司的高薪聘用,没有动心,因为大队需要他。他说:“我在一大队干了一辈子,总有些割舍不下。在外面找个事做也可以,但我总觉得没有在自己队里自在。虽然辛苦一些,钱拿得少一些,但心情舒畅。”

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同样在年轻一代测绘职工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队员们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迎接挑战,成为大队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国测一大队,干部深入基层,以身作则,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是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队员们常这样说:“干部实干,比说什么都管用。”50年来,大队的几届领导班子以团结奋进、不图名利、保持廉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作风,带领大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50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铸就辉煌;50年拼搏进取,与时俱进,再创佳绩。在新世纪里,国测一大队这支英雄的队伍必将紧跟时代潮流,永葆英雄本色,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wgj010
2006年01月14日 15:57:58
5楼
考古专家首次精确定位辽祖陵



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墓的准确位置首次确定,并且保存完好。记者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获悉,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祖陵考古调查有了重要发现。

据介绍,有关辽代祖陵的文献记载十分简约,以往对祖陵的考证和认识分歧较大,讹误较多。今年10至11月,该队会同内蒙古巴林左旗博物馆,对辽祖陵园遗址及附近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依据出土石像生的位置,初步确立了辽代祖陵神道的大体方位,从而明确了辽祖陵的准确位置。

此外,根据“南岭”西侧山脊上的石墙遗迹,考古专家提出祖陵陵园可分为主陵区和陪葬陵区的新认识。对环绕祖陵陵园山脊上的石墙考察,考古专家认为石墙的性质不是防御性的,而是与辽代修建陵墓时遵从的堪舆(风水)制度相关,并得出辽代祖陵应是依据汉代皇帝的堪舆的制度而建的结论。
回复
wgj010
2006年01月14日 15:58:51
6楼
国家图书馆舆图组今昔


国家图书馆舆图组创建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早在1929年9月,国立北平图书馆和北海图书馆合并时,袁同礼先生考虑到舆图在自然科学史上的重大作用,特别设置了舆图部,专门从事舆图工作。舆图部的成立,实开我国各地图书馆之先例。时至今日,国内其他图书馆亦尚未有专司舆图的机构。

舆图部成立后,除了将原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所藏之清内阁大库明清绘本舆图100余种和两馆旧存的舆图集中整理外,还向各方征购新旧舆图,如清东三省总督锡良旧存的明、清边界、河流图,陆军测量局测绘的各省详图及各地出版的水陆道里区域图等。

1931年6月,位于北海之滨的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分馆)建筑竣工,舆图部设立专库庋藏舆图,并且开设专门研究室供公开阅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庸先生担任舆图部主任。在王先生的领导下,工作人员将所藏地图全部编目,并且编制书本目录,先后出版了《馆藏清内阁大库及特藏地图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中文舆图目录》《馆藏中文舆图目录续编》《中国地图史料辑略》和《中国地学论文索引初二篇》等。与此同时,舆图部还不断地采购地图,补充馆藏,先后购入了工程世家(样式)雷氏所制圆明园与其它宫殿苑陵图及模型,扩充了典藏范围。1933年3月,法国铁路工程师普意雅的夫人朱德容女士将普氏生前所藏地图6000余幅,及其测制图稿多种,全数捐赠舆图部。截止1933年底,舆图部收藏地图已初具规模,并以收藏珍贵绘色本、孤本地图为特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北平的形势日趋紧张,国民党政府下令文物南迁。1936年该部的珍贵舆图随故宫器物一并装箱运往南京,存放于故宫博物馆南京分院。南迁的舆图包括清内阁大库舆图191种,特藏图102种,及比例尺较大的县图678种。1937年,抗战爆发,因为图重体大,又缺乏交通工具,无法移运。南京沦陷后,舆图被日伪劫持,由伪行政院文物保管委员会管理,存入伪图书专门委员会图书馆的地图库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特派员接收封存。1946年1月,北平图书馆钱存训和顾斗南先生奉馆长之命前往南京清点舆图,准备运回。不幸的是,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南迁的舆图没有机会运回北京。1948年2月南京解放前夕,舆图连同中博院故宫文物,由教育部运往台湾。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舆图组在机构上也几经变迁:北平沦陷后,1938年北平图书馆机构裁减合并,取消舆图研究室,又因缺乏舆图购置费,于1939年取消舆图部,附属于大书库,改名舆图书库,采编工作停顿,地图仅供阅览。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设舆图部,下分中文舆图和西文舆图二组开展整理编目工作。北平解放前夕,舆图部改为舆图组,为馆内九个业务组之一。1952年善本部与特藏部合并时,舆图组成为善本特藏部下设的一个业务组。解放初期,由于组内人力有限,业务工作仅以整顿旧藏,进行业务建设为主,如编制了馆藏《边疆地图目录》《有关中印边界及印度的中外文地图目录》《北京地区地图目录》等专题目录。1964年又接受文化部和高教部的委托,舆图组负责编辑了《中国边疆图书目录》。十年动乱期间,虽然业务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全组同志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地图馆藏不但没有受到丝毫损失,还得到了部分补充。拨乱反正以后,舆图组得到更大的发展,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舆图组一方面大力采购外文地图,一方面积极征集国内出版的新图。1985年还与地图出版社一起参加测绘学会主办的辽、吉、黑、鲁、川、云、贵、鄂八省地图巡展、既宣传了馆藏,又与各省测绘单位建立了经常性的业务联系。为进一步充实古地图的藏品,在大力入藏中外新图的同时,舆图组十分注意珍贵古旧地图的搜集。除向国内各地直接收集外,还注意了解国外收藏中国古地图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地补充。近年来,在有关国家友好人士的帮助下,先后从西班牙、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征集到《古今形胜之图》《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王泮题《舆地图》《北京城宫殿之图》等国内已经失传的明代地图复印本。这些地图不但丰富了馆藏,还对研究中国地图学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回复
2801030727
2007年12月30日 09:10:20
7楼
不错 ,测绘很好
回复
hejianchao
2007年12月30日 21:02:55
8楼
写得太好了,长见识 谢谢斑竹
回复
dwj524568
2007年12月31日 16:37:01
9楼
变形测量的新群 22769985 欢迎大家进来交流学习!!!急需监测或者测量的朋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