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李国豪传记
qrgyl
qrgyl Lv.7
2005年11月11日 12:57:02
来自于铁路工程
只看楼主

两院院士李国豪传记一李国豪,1913年4月13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莲塘村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去印度尼西亚经营杂货小生意。母亲是个勤劳俭朴的农家妇女。他5岁在村里上小学,课余帮助母亲做些家务和农活。13岁时,他插班进入梅县县立中学二年级。在校3年,成绩优异,还曾获得全校演讲比赛奖,并被选任学生会主席。  李国豪在16岁(1929年)时,未读完高中就只身去上海考入当时以医科和工科著名的国立同济大学。在学习两年德语预科结束时,他不仅能够熟练地听、讲、读、写德语,还自学提高了英语。这为他以后的学习、进修和国际学术交流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进入本科时,他选择了工科。到三年级分系时,又从原来想学机械的打算转向了土木。他聪明勤奋、学业超群,1936年,以出类拔萃的成绩毕业。毕业前夕他到杭州钱塘江桥工地实习了一个月,从此在他爱好的结构工程领域里桥梁工程占了首位。毕业后,他留校担任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助教。翌年,爆发抗日战争,李国豪代替离校的德国教授讲授钢结构和钢桥课程,这成了他尔后几十年在这个领域锲而不舍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实践的开端。

两院院士李国豪传记一

李国豪,1913年4月13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莲塘村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去印度尼西亚经营杂货小生意。母亲是个勤劳俭朴的农家妇女。他5岁在村里上小学,课余帮助母亲做些家务和农活。13岁时,他插班进入梅县县立中学二年级。在校3年,成绩优异,还曾获得全校演讲比赛奖,并被选任学生会主席。
  李国豪在16岁(1929年)时,未读完高中就只身去上海考入当时以医科和工科著名的国立同济大学。在学习两年德语预科结束时,他不仅能够熟练地听、讲、读、写德语,还自学提高了英语。这为他以后的学习、进修和国际学术交流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进入本科时,他选择了工科。到三年级分系时,又从原来想学机械的打算转向了土木。他聪明勤奋、学业超群,1936年,以出类拔萃的成绩毕业。毕业前夕他到杭州钱塘江桥工地实习了一个月,从此在他爱好的结构工程领域里桥梁工程占了首位。毕业后,他留校担任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助教。翌年,爆发抗日战争,李国豪代替离校的德国教授讲授钢结构和钢桥课程,这成了他尔后几十年在这个领域锲而不舍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实践的开端。
  1938年秋,李国豪由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到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进修。由于他的大学学习成绩特别突出,德国破例批准他直接考博士学位。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它的土木系居于德国的前列。1938年秋,年富力强的克雷帕尔(K.Kloppel)来校任结构力学和钢结构(含钢桥)教研室主任,教授原任德国钢结构协会领导,又担任著名的《钢结构》杂志的主编,李国豪的聪敏勤奋引起了教授的注意,顺利地被教授接受做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
  1939年春,李国豪结合当时拟在汉堡修建的一座主跨800米的公路铁路两用悬索桥开始博士论文研究工作。他从悬索桥加劲梁变位理论(二阶理论)的弹性弯曲微分方程悟出悬索桥的受力相当于一个受竖向荷载的梁同时受一个轴向拉力。由此他延引出从概念到方法都十分新颖的《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并用模型试验加以验证。不到一年,他就完成了论文,并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在《钢结构》杂志发表后,在桥梁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这个中国人以“悬索桥李”出名。当时,他年仅26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李国豪无法回国,他只得于1940年初就任克雷帕尔教研室的研究工作,一直到战争末期。其间,他除了参加钢结构焊接问题的研究外,对悬索桥、桁梁桥和结构稳定的分析都作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发表了近10篇重要论文。
  首先,他继续针对汉堡拟建的悬索桥作了深入的研究。他揭示出三跨连续加劲梁不设中间支座的体系无支承弯矩高峰的优点,这种体系终于在70年代在美国修建的一座斜拉桥上被采用了;他深入分析铁路荷载对悬索桥的动力作用,其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都填补了当时的空白。
  1942年,李国豪参加了由克雷帕尔和赫瓦拉(E.Chwalla)主持的德国钢结构稳定规范的修订工作,他从压杆稳定问题的分析研究中推广概括,提出“弹性平衡分支的充分辨别准则”建立了结构稳定的一个基本准则。这年他还以论文《钢构分析的几何方法》成为第一个获得德国“特许任教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1943年夏,他又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求比较精确地分析一座90米跨度的多腹杆系钢桁架桥的主桁内力,如实考虑弦杆在节点的刚固连接。他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思索,设想将桁架这个由杆件组成的离散体系化成为连续体的力学模型,用微分方程去求解,发表了论文《桁架和类似体系的结构分析新方法》。
  李国豪和克雷帕尔教授合作多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79年,在他30多年后重访达姆施塔特市时,克雷帕尔在大学里组织了一个聚集联邦德国桥梁工程界人士的盛大欢迎会,会上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他当年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李国豪介绍自己新的研究成果“桁梁桥扭转、稳定、振动”的报告结束时,全场鼓掌、顿足,克雷帕尔教授更是激动地向他表示祝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国豪偕同妻子于1946年夏,历尽艰难回到祖国,在途经法国马赛时,第一个孩子出世,取名“归华”。到达上海后,他满怀期望去参加桥梁工程建设,但是并不顺利,于是又回到同济大学,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同济大学。1952年,他领导院系调整后学校的专业建设,创办了桥梁工程专业,并先后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在此领域的中文教材《钢结构设计》和《钢桥设计》;1955年,他开始培养桥梁工程研究生;后来又出版了《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一书;1956年,他担任副校长,不久创设工程力学专业,并亲自讲授板、壳力学,培养了首批工程力学专业的大学生,而且于1959年组织上海力学学会,任理事长直至80年代,1982年,他还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
  1955年,他被首批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在此前后,他先后应聘担任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和主任委员。他在繁重的教学、行政、学会和顾问工作之余仍坚持科学研究工作,除从事拱桥的稳定和振动系统研究外,最为突出的是1958年所发表的开创性论文“斜交异性板的弯曲理论及其对于斜桥的应用”。60年代初,李国豪组成结构理论研究室,从事抗核爆炸结构工程的研究,不仅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人才,而且组织和促进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免费打赏
xgqtm0209
2006年03月23日 21:16:28
12楼
看了很令人振奋啊,我只看到过他写的一写书,觉得很好,很佩服他,现在看了他的生平和你理论研究的忘我,敬业精神,真的好崇拜他~!
回复
future888888
2006年11月25日 12:38:31
13楼
现在的经济社会
大学里太缺这样的大师了
比起他
很多考研班的自称“大师”的简直是小丑
回复
simmonzxp
2006年11月26日 10:22:07
14楼
向大师致敬
回复
youchen7979
2006年11月26日 11:04:45
15楼
好样的
牛人啊
中国应该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物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6年12月01日 14:57:52
16楼
学习精神
回复
sunday08
2007年04月12日 02:45:40
17楼
不愧是 院士啊 希望能多多请教
回复
zhangye121
2007年11月27日 15:10:34
18楼
向大師 致敬 希望同濟 不會因他的離去而讓我們失望!
回复
alanspan
2007年11月28日 16:14:11
19楼
致敬
回复
happh2006jianhua
2007年11月28日 19:48:08
20楼
是土木界的骄傲啊
回复
ey888888
2007年12月06日 11:18:54
21楼
有的时候也想激励自己好好的学习。象这些前辈偶像们学习
可是只有在学习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的伟大是如此的来之不易。不是说想就可以的、必须要锲而不舍的,前进前进朝着唯一的目标前进,成就才会在自己的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