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擅改设计,桩基础出现硬伤,麻烦
jiacongxin
jiacongxin Lv.2
2010年03月19日 02:56:46
来自于地基基础
只看楼主

好像大家回复时是只看原帖,我回复的东西大家看不到的。现在把目前解决的办法发上来,请大家评估!我是楼主,已经找到解决办法!本工程是桩筏基础,地上18层,地下1层。剪力墙结构。原设计承载力是75t,现按70.1t考虑。并改成复合地基。做法:将冻土清除,然后回填素土并夯实(夯实系数控制),素土回填标高至桩顶,即与桩顶在一个平面。然后在铺设200厚砂石褥垫层,夯实(设计院提出的夯实系数不小于0.97是否正确?我看到有关资料上是不大于0.9,不知道哪个正确??)。

好像大家回复时是只看原帖,我回复的东西大家看不到的。现在把目前解决的办法发上来,请大家评估!我是楼主,已经找到解决办法!
本工程是桩筏基础,地上18层,地下1层。剪力墙结构。
原设计承载力是75t,现按70.1t考虑。并改成复合地基。
做法:将冻土清除,然后回填素土并夯实(夯实系数控制),素土回填标高至桩顶,即与桩顶在一个平面。
然后在铺设200厚砂石褥垫层,夯实(设计院提出的夯实系数不小于0.97是否正确?我看到有关资料上是不大于0.9,不知道哪个正确??)。
上述就是处理方案,不知道大家遇到过这种方法没?具体怎么要求的?比如:
桩顶标高的误差在多少?夯实的时候注意什么?电梯井及集水坑如何铺设褥垫层?
桩孔是否需要用混凝土灌实?需要用钢筋笼吗?


================================================================================================
以下是原帖:

管桩设计要求12m,施工单位擅自按6米施工,结果承载力不够,如何是好?
工程已经陷入泥潭啦-----桩基础出现硬伤。
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在设计图纸上表明桩长为12米,直径为400.总共是827根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75吨。
我回到老家时候桩基础施工已经过半,我当时忙于调查成本数据,无暇顾及,况且我对桩基础施工也不太熟悉,就没到现场去监督。
事后得知:桩基础施工时施工单位在打到自然地面8-9米左右的时候,遇到粉土层,打不下去(事实上是有这部分原因的),而且该单位提供的单根桩承载力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200吨左右,该单位擅自改变设计方案。且施工单位所用的单桩长度为6米,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12米。后设计单位说:只要检验合格,他们会出变更报告。
后来经当地的检测机构检测后,总共9根桩,一根断桩,4根桩承载力均达到135吨,其余4根为150吨。按照检测规范单桩承载实验值应至少达到150吨。
后来采用灌浆法,即在管桩桩孔内插管,超过桩底端1.5米处注水泥浆。后来检测发现数据不升反降,原来不合格的仅达到105吨。
现在现场情况是:基坑已经挖好;管桩也已经截桩;总承包单位窝工,扯皮,督促工期。
虎年伊始,一个字:难!两个字:头疼!
归要结底是施工单位不按设计施工造成的,看看地勘和设计有没有什么加强方案,一般来说地勘要专业点,当然这主要责任在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无非就是想偷工减料,如果检测合格,肯定会说打了10米
粉土层打不下去是什么原因?
总之,要给施工单位合理的利润。禁止外行人办外行事,到时会欲迅则不达呀,好好总结一下,以便后面在事前控制。







[ 本帖最后由 jiacongxin 于 2010-4-14 08:10 编辑 ]
免费打赏
haifenn
2010年03月22日 09:54:24
43楼
1.有条件的话,降低单桩承载力,加大基础底板刚度,改做桩筏基础。
2.建筑楼层减少一层。在其它未施工的楼层上加起来。
3.桩端持力层为粉土,且太薄,注浆不能达到提高承载力的预期。
回复
rongcs
2010年03月22日 10:08:39
44楼
管桩在穿透粉砂层是出现打不下去的情况是很多的,主要原因是在土层变化时(转换到粉砂层时),产生的瞬间摩阻力是比较大的,这个从静力触探曲线图里可以看到变化,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桩打不下去的情况,此时打桩方式可采用重锤轻击(推荐锤击法),若采用静压法就很难压下去(以前我们有个工程,压桩力2000kn,结果配重4000kn还不行,设计够牛,一句话,不压到设计深度,设计不签字,结果难为了桩基施工单位,呵呵),最后桩承载力需要试验确定。
回复
zgzsz
2010年03月22日 10:10:47
45楼
粉砂层侧摩擦力为55KPa,应该属于密实粉细砂层,静压桩是有点问题的,需要施工时特别注意,改为锤击应该好一些。注浆,也应该是端不及侧面都注入水泥浆,增加端阻力及侧阻力。
回复
rongcs
2010年03月22日 10:11:28
46楼
至于责任方面,不是说施工单位说不要30w余款就能解决问题的,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的。他人跑了,他的单位还在,追求单位法人的责任就行了。
不过说实话,你这个项目上的施工、监理都太不负责任了,这样的情况居然会出现,只能同情你了:L
回复
wingoflight_cai
2010年03月22日 12:04:33
47楼
施工单位应该负全部责任,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但毕竟事情已经出了,就要想办法去解决。施工单位采用灌浆法,即在管桩桩孔内插管,超过桩底端1.5米处注水泥浆。后来检测发现数据不升反降,原来不合格的仅达到105吨。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可能是因为灌浆时对粉细沙层造成土体挠动,而且检测时水泥未能达到终凝,强度不够所致。

我认为可以这样处理:
“后来经当地的检测机构检测后,总共9根桩,一根断桩,4根桩承载力均达到135吨,其余4根为150吨。”可以增加检测数量,如果均能达到135吨,可以采取:
1、简化上部建筑做法,优化结构设计,减轻上部建筑自重,重新核算,确定675KN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不知道你的基础形式是怎么样的,可以考虑桩间土换填50公分石屑,可以起到均匀沉降的作用。
回复
钢骨混凝土
2010年03月22日 18:31:53
48楼
几个办法:
1能不能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基础用筏基。
2.减轻自重的办法。
3.补桩
回复
wellstar
2010年03月22日 20:30:11
49楼
开工前应该有试桩的啊,怎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
如果施工方擅自违反图纸施工,应付大部分责任;现场监理也要追责!

至于补救办法,如果桩底没有软弱层的话,可以修改原设计,长桩变短桩,改成桩筏基础,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
回复
ffffssss055
2010年03月22日 23:01:41
50楼
补桩,或者改基础形式!
回复
zhijian1
2010年03月23日 03:52:08
51楼
预制管桩现在在桩基础中用量不知占多大比例?记得上海整体倒塌的楼也用的是预制管桩,看来是成本低,施工速度快
回复
zhijian1
2010年03月23日 03:59:09
52楼
后来采用灌浆法,即在管桩桩孔内插管,超过桩底端1.5米处注水泥浆。后来检测发现数据不升反降,原来不合格的仅达到105吨,这是为什么啊?我没想好是什么原因,哪位高人给分析一下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