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楼
地下室结构一般不设逢,如果是上部结构就要看当地规范了。如果和砼规范一样(55m)的话,就不用设逢,后浇带即可;如果是当地要求严,比如江苏省住宅40m,肯定要设逢。
回复
23楼
这个是个老问题了,审图的绝对希望你留,可是设计的不一定想留。主要是有没有什么工程经验,到底70m的会不会裂。
回复
24楼
应该少设缝,可以设置一条温度后浇带即可,毕竟70m算很小的长度了,然后采用加强措施。
回复
25楼
还是根据当地规范吧
安全第一
我们这里就是要设缝的
回复
26楼
开裂是混凝土结构的物理特
性。采用设置温度伸缩缝的方法是控制裂缝的措施之一。
按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处于室内或土中条件
下,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为30m,露天结构为20m。
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甚至伸缩缝小于规范规定还产生了严重的裂缝;而另
外一些结构远远地超过规定却没有开裂。原因是规范把结构长度看成控制开裂的
唯一因素,并认为温度应力与长度成线形比例关系,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重要条
件。
混凝土的收缩,温度、湿度变化都会引起大面积混凝土在平面内不可忽略的
变形,是引起超长地下室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回复
27楼
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
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后浇带。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通常后浇带
的间距不大于 30m ;浇灌混凝土的间隔时间通常在两个月以上。这里所指的
后浇带是将结构构件混凝土全部临时断开的做法。还应注意,合理设置有效的
后浇带,并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用后浇带代替伸缩
缝。
回复
28楼
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这类间接作用引起的变形和位移对于超
静定混凝土结构可能引起较大的约束应力,导致结构构件开裂,甚至使结构的
受力形态发生变化。设计者不能简单地采取某些措施就草率地增大伸缩缝间
距,而应通过有效的分析或计算慎重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结构内力和裂缝的影
响,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
回复
29楼
以上内容是同济院关于****工程(内地最大商业项目)的顾问报告,大家看看参考一下
回复
30楼
要看采用什么结构体系,不同结构体系设缝距离不同,就框架而言,设一条缝就可行
回复
31楼
后浇带不一定管用,还是设伸缩缝吧,一缝多用处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