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城市滨水区开发掠影
czpccy1975
czpccy1975 Lv.3
2005年06月08日 21:42:53
只看楼主

横滨21世纪滨水区 横滨市开发的这个创造21世纪新城中心区的宏大工程,以其卓越的规划、城市设计和有效的开发实施而举世闻名。这一带原是临海的造船基地,1983年底开始填海造地和开发建设。规划开发范围186公顷,其中110公顷利用旧船坞和仓库,76公顷填海造地。其位置西南紧靠现有市中心,东北滨海,面对海湾大桥,景观壮丽。土地区划中贸易、商住用地87公顷,公园旷地46公顷,道路、铁路42公顷,港口11公顷。作为21世纪新区,规划以贸易和国际交流为核心,配置了商贸大厦、会议中心、展览中心、电讯港及多元信息中心、美术馆、海洋博物馆以及滨水步行绿化系统,与原有市中心结合,形成中央商务区。建筑规模达300~400万平方米,连同毗邻地区改建,可达400~500万平方米。估计耗资140亿美元。

横滨21世纪滨水区


横滨市开发的这个创造21世纪新城中心区的宏大工程,以其卓越的规划、城市设计和有效的开发实施而举世闻名。这一带原是临海的造船基地,1983年底开始填海造地和开发建设。规划开发范围186公顷,其中110公顷利用旧船坞和仓库,76公顷填海造地。其位置西南紧靠现有市中心,东北滨海,面对海湾大桥,景观壮丽。土地区划中贸易、商住用地87公顷,公园旷地46公顷,道路、铁路42公顷,港口11公顷。作为21世纪新区,规划以贸易和国际交流为核心,配置了商贸大厦、会议中心、展览中心、电讯港及多元信息中心、美术馆、海洋博物馆以及滨水步行绿化系统,与原有市中心结合,形成中央商务区。建筑规模达300~400万平方米,连同毗邻地区改建,可达400~500万平方米。估计耗资140亿美元。

整个规划以新的基点,新的价值观,新的理论方法创造跨世纪的新城市中心。提出经济开发、历史文化、城市设计三者紧密结合,摒弃那种牺牲历史文化遗产、无视城市风貌特征、城市空间场所感、城市环境质量,只求城市开发短期最大经济效益的做法。

横滨新区没有把代价昂贵、区位优越的“宝地”用作纯商务中心区开发,而是在中央地区布置美术广场,请丹下健三大师设计横滨美术馆;安排象征横滨历史文化的“日本丸”公园和海洋博物馆;划出总用地25%作公园绿化和居民住宅,以保持和谐的城市综合功能。

横滨将城市设计与立法结合,规定开发用地的容量、规模、高度、步行系统网络和外墙后退界面,达到宏观控制。例如,规定建筑高度由纵深地带主楼300米,商贸建筑100米,中央地带文化设施45米渐次跌落到近海地带国际交流设施31米乃至滨海地带20米。让滨水地带向公众开放,组织尽可能长而连续的滨水绿化步行系统,并引向腹地纵深,使之与水保持良好的视觉的和直接的联系。

横滨未来21世纪新区的规划实施,在时间空间上组织得十分有效,如一面填海造地,一面动迁和改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与基础设施同步开发。高容量建筑在改建的地基上先行,而填海土地待新地基稳定后用于后期建造低层建筑,既符合城市设计构思,又合乎建筑经济。目前,18万平方米的新都市大厦已建成,风帆形的横滨大饭店已开始接待客人,一个一万多平方米的展览馆已建成,可容纳5000人的国际会议中心已破土动工,清洁中心、冷暖供应系统、移动人行道、信息城、首都高速铁路引道及港湾大桥、日本丸公园、海滨公园(部分)、海洋公园、美术馆、美术广场也已完成。规模宏大的25号街坊里程碑建筑(即73层主楼,298米高,为日本最高建筑,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及24号街坊建筑经过竞赛评选,填海工程也于94年结束。未来21世纪新区将建设成24小时川流不息的国际城市,以迅速适应世界经济的每一动向;一个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创新与继承并存的现代化城市。

90年代初受泡沫经济影响,MM21开发实施进程停滞。95年后,横滨市坚持该区环境建设,以期吸引使用者,截至99年底,该区已吸纳就业岗位4.8万个,来访者3500万(99),入驻公司820个,98年上交税利110亿日元,经济开始复苏。
 




1118238512829.jpg

免费打赏
czpccy1975
2005年06月08日 21:43:30
2楼
大阪商务园区

大阪商务园区,是大阪贸易、商务、信息、文化等具有CBD性质的开发区。称之为园区,是为了显示重视水与绿结合的环境意向。

该区位于大阪市中心,贴临大阪古城公园和文化古迹天守阁,总用地26公顷;建设用地18公顷,可建90万平米;道路用地5.12公顷,占21.1%,绿化用地1.97公顷,占7.66%。日间人口15万人。

大阪商务园区1969年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成立开发协议会,经过20年的开发和区划整理,历经四次变更,于1987年完成土地区划整理,1988年最终确定建筑形态。其规划要点在于与原有市中心在功能上汇成整体。与古城堡在布局上和谐结合,与水、绿结合的环境有机交融,并求得质量与容量、环境与交通的协调平衡。为此,规划上采取了一些果断的处理手法:

取向求统一。新旧建筑和道路注意取向的统一,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格局上的整体统一感。园区的基地呈不规则形,但其东西向主要内部道路及南北向主要内部步行道路却与大阪市中心区道路走向平行,产生变化中的统一感。建筑朝向、道路走向已被作为城市设计空间中视觉、心理的重要要素而成功地加以运用。天守阁与园区建筑群的主次关系也十分明确。

对比与调和。历史性城堡与现代化商务中心,从城市保护角度看,几乎难以相容。然而在这里,却突出古城堡保存,现代商务中心建筑群体在取向上与之依从,而在单体风格上作大胆的现代处理,并对古城堡周围105公顷公园中的水与绿作大块面整体处理,取得保存与开发协调并存的效果。商务中心与天守阁之间最近处只有500米,但设计中注意将其间拥有16000个座位的城市大会堂处理成似乎只是略略隆起的地形,配合着民族风格的地铁车站、高塔灯和环境小品,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协调感。

扩大每幢楼宇规模。园区已建的11幢楼,总面积77.52万平米,平均每幢7.05万平米;其中7幢的总面积就达57.43万平米,平均每幢9.13万平米。由于采取联合开发、综合楼等方式,增加每幢规模,并依内部道路格局布置在东西轴的两侧,使楼宇幢数减少,楼宇间隔扩大,空间感增加,从而达到密而不挤的效果。

必须指出的是,该园区由日本建筑大师桢文彦规划设计,已建11幢建筑在90年前均已完成入驻,占总规划面积90万平米的87%,因此较少受泡沫经济影响。这里,设计水平、规模、开发时机及总量控制都值得注意。

回复
czpccy1975
2005年06月08日 21:43:58
3楼
悉尼达林港

达林港;现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区。原来,这里是一个废弃的水陆联运铁路货场,占地50公顷。1984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予以改建迎接1988年建国200周年。达林港东邻悉尼CBD,规划为展览、会议、娱乐、休闲、旅游中心,按KeysYoung城市设计获奖方案,首先建成中心绿地、展览中心,商市、工艺博物馆、水族馆、航海博物馆等,初见规模开放后,又续建会议中心、两座旅游旅馆、一座由我国广东省赠建的中国园林、一个信息中心和联系铁路客站、CBD的独轨环线,以及悉尼赌场。累计已投资30余亿澳元,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500万人次。2000年澳运会期间,达林港作为庆典活动中心,基地也扩展为60公顷。

达林港的城市设计以港池、Tumbalong公园为中心城市空间,围绕中心空间组织步行系统,联系上述各项公共建筑;高架道路和架空轻轨线横越中部和北部上空,并未影响地面绿化、步行、造景、滨水带的处理,不干扰中心空间的各项活动和原有的场所感。高架车辆上的人们,还能得以俯视达林港,感受丰富的视觉印象。

达林港旅游区的建筑,如展览馆、水族馆、航海博物馆等,富有澳大利亚滨海建筑的风格,建筑小品也多精心设计构思,与建筑环境比较协调。工艺博物馆是由旧电厂厂房改建,既有吸引力,又很经济。

回复
czpccy1975
2005年06月08日 21:44:24
4楼
悉尼2000奥运会址

悉尼HomebushBay位于大悉尼区域地理和人口分布的中心,至区域内大部分地点小于半时行程。该基地的更新首先是为配合2000申奥,也在为形成郊区卓越自然环境而集资。此项更新规划促进了2000申奥成功,也使赛事需求与赛后功能结合。根据赛事形成的环境、交通、设施条件和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决定赛后形成澳大利亚农产品展览和旅游、商业中心。规划目标是建成多功能奥运中心、展览区和商业活动区,并与周边敏感环境保持协调。

会址主要涉及滨水区、赛事区,并联系着如何合理利用一片弃置的制砧取土坑,同时,还要处理好周边大片未用的工业地及其残留的污染,和一片自然村。要使整个基地成为新世纪的城市更新项目,一个使悉尼振奋的项目。
基地760公顷,是一个大型滨水体育、文化、休闲娱乐中心;规划中设置一条步行活动主轴,将奥运中心、展示广场、娱乐中心和改成露天音乐场、网球中心的原取土坑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以申报2000奥运会涉及的公共领域为基础,形成统一的城市设计框架,并与现有自然环境中的更多的居民点的发展保持平衡。

本基地城市设计注意了赛区、活动区与滨水区的结合;比赛、庆典与赛后使用功能的结合,充分运用了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构思、处理手法和技术语言。对申奥的成功起了一促进作用。奥运期间,地处悉尼CBD两侧的达林港成为市中心的配套活动中心。HomebushBay和达林港这两个滨水公共活动中心在城市设计理念、手法上是统一的;配合使用,效果相得益彰。

回复
czpccy1975
2005年06月08日 21:44:55
5楼
巴尔的摩内港

巴尔的摩内港紧邻城市核心查尔士中心,用地12.8公顷,环绕内港港池,60年代初仓库占据主要滨水区位。70年代后,随着港口的集装箱化和深水化,这一港区逐渐被弃置。

随着巴尔的摩城市中心更新的展开,内港毗邻市中心地段依托良好的滨水区位,建设了凯悦、23层查尔士中心南楼、联邦大厦、11层内港中心、地铁站以及十余幢其它办公楼。按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在原加登船坞改造的奥丽公园设计了内港海上入口口门和环港滨水大道,联系序列公共空间直至对岸体育中心,形成毗邻市中心的富有生气的滨水公共活动中心空间。

巴尔的摩内港与旧金山北部沿海滨水区、波士顿滨水区、纽约百特里商务园区等,成为国际滨水区结合城市中心开发的先导性范例,有力地推动了亚太地区更广泛、更大规模的开发热潮。

回复
czpccy1975
2005年06月08日 21:45:31
6楼
香港中环、湾仔步行系统

香港总用地1096平方公里,其中已发展用地176平方公里约占1/6;道路铁路用地29平方公里也只占后者约1/6。97年香港在册车辆55.9万辆,人口650万人,交通需求巨大,但不可能依靠拓宽道路、拓宽布局解决。除必要的立交桥隧外,由507座行人天桥、315条行人隧道组成的行人系统起着疏导交通的重大作用。

中环(1#~4#)和湾仔(5#~6#)6条行人通道联系着香港商务、商业中心最重要的80~100个金融、商业、贸易中心、广场、大厦、政府机构、会堂、展览、教学、大公建,以及码头、公园、地铁站、人流节点,步行系统由行人道、天桥、地道、重要建筑室内通道以及传统商市步行小街组成。

1#行人通道由汇丰、渣打银行经太子、太古大厦、交易广场、滨海政府合署至信德中心,并有多座侧向天桥由滨水区引向腹地纵深的传统商业步行小街。

2#行人通道由大会堂经天星码头、邮政总局、卜公码头至交易广场西翼;

3#行人通道由万豪酒店、太古广场,经海富中心、力宝中心至希尔顿酒店、中银大厦;

4#行人通道由天星码头经皇后像广场、汇丰银行、圣约翰大教堂至山顶缆车站,既联系滨水区至山顶,又以步行支通道将1#、2#、3#线整合成整体网络。

5#行人通道由湾仔地铁站至湾仔政府综合楼和中环广场;
6#行人通道由国卫中心经新鸿基中心、海湾中心至香港会展中心,并在中环广场与5#线联接。多座独立步行天桥、过路设施将整个湾仔步行系统联成整体。

中环、湾仔步行系统不但以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式为香港高强度开发建筑及相关的高容量交通提供合理可行的交通疏解手段;就城市设计而言,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同时运动系统。在该地区内从事商务、购物、休闲、旅游、社交等活动的人们能领略海景山色、市街生活、建筑广场、绿化空间以及大型建筑中心室内、外相联的序列、场所、景观而不受汽车交通的影响,可以说,它们体现了功能、活动、场所感和运动视觉感受的良好结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实践。
回复
czpccy1975
2005年06月08日 21:46:04
7楼
1
回复
czpccy1975
2005年06月08日 21:46:30
8楼
2
回复
whczy
2005年06月09日 11:02:45
9楼
谢谢楼主
提供资料
你又让我学到好多知识






看贴回贴此乃美德!
回复
yuegangcns
2005年06月09日 16:06:03
10楼
谢谢楼主提供资料啊
回复
beiyangtian
2009年02月25日 19:26:22
11楼
谢谢楼主 希望可以参考一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