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江欢成院士——3000吨的侧压力从何而来?
cadxzhou
cadxzhou Lv.14
2009年07月17日 15:47:49
只看楼主

二问江欢成院士 —— 3000吨的侧压力从何而来? “一问”已经发表一周,未见答复,只得再提“二问”。 据上海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组成员、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顾国荣大师说:“第二次堆土是造成楼房倒覆的主要原因。土方在短时间内快速堆积,产生了3000吨左右的侧向力,加之楼房前方由于开挖基坑出现凌空面,导致楼房产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对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产生很大的偏心弯矩,最终破坏桩基,引起楼房整体倾覆。”

二问江欢成院士
—— 3000吨的侧压力从何而来?

“一问”已经发表一周,未见答复,只得再提“二问”。

据上海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组成员、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顾国荣大师说:“第二次堆土是造成楼房倒覆的主要原因。土方在短时间内快速堆积,产生了3000吨左右的侧向力,加之楼房前方由于开挖基坑出现凌空面,导致楼房产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对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产生很大的偏心弯矩,最终破坏桩基,引起楼房整体倾覆。”

在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专家的发言,即使不是“结论”的补充意见,也是对“结论”的注释。当我看到专家组副组长、勘察设计大师顾国荣提出堆土产生3000吨侧压力的报导后,首先感到震惊,继而感到迷茫。

堆土如果不受环境限制,可以一直往上堆,松散的土体也随之向下滑溜;此时如果停止堆土,散土也就不再往下滑溜;土坡稳定后,可以明显的看出土坡有一个坡脚,坡脚与地面的夹角就是休止角(或称作安息角)。

如果再继续往上堆土,坡脚向里延伸到楼房的墙角,向外延伸到河边,再也无法往上堆了;如果再堆,向南就会把大楼的门、窗堵死,向北就会滑落到河里。这就是极限,再也堆不上去了。

在休止角以内的土体只有向下的压力,没有向旁边的侧压力。所谓的侧压力,只能是休止角以上的地基土和地面堆土才会产生侧压力。3000吨的侧压力从何而来?

高楼基础如若按“高规”的要求设计,大楼自身重量产生的稳定力矩,远远大于侧压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堆土产生的侧压力根本就不可能把大楼推倒。但是,如果高楼的基础底面在地下车库地面以上,问题就大了。很小的侧压力就足以把基底下的土体,从稀稀拉拉的桩缝中挤走。

预应力管桩是一种摩擦桩,当管桩有一段失去桩周土时,管桩赖以支承的摩擦力就下降,就会下沉。靠近地下车库一侧的管桩首先失去一段桩周土,带头下沉,大楼随之向地下车库基坑的方向倾斜。在侧压力的作用下,大楼基础以下的地基土不断流失;大楼不断向基坑倾斜;管桩不是支承桩,也不是抗拔桩,由量变到质变,远离基坑一侧的管桩首先被拔断,然后逐根被拔断,大楼最终倾覆。

在河床一侧,休止角以上的地基土和地面以上的堆土,产生的侧压力把河堤挤垮。可见,防渗墙的垮塌不是楼房倾覆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对侧压力的理解,怎么也不可能有3000吨侧压力。如有不妥之处,请江欢成院士、顾国荣大师指正!

树有根、草有根、宝塔有地宫、电线杆也有插入深度,就连驰骋球场的姚明也有一双大脚掌。这么一幢13层大楼,根基那么浅,仅有几十根空心管桩,如何能确保住户的安全?

“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不知道专家们是怎么复核的,设计明显不符合规范要求,怎能就轻易下此结论?冤有头债有主,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要造成冤案,以后再来“平反”。

不查出“原因”背后的原因,其后果将导致第二幢、第三幢高楼倾覆。

周果行 2009年7月10日



周果行老师能站出来署实名为购房者说话已经是莫大的勇气了,是我等结构工程师之楷模,再有胆敢进行人身攻击者,封其论坛id!
------结构区管sxj20289558


[ 本帖最后由 sxj20289558 于 2009-7-28 21:25 编辑 ]
免费打赏
zhuyanyan3428
2009年07月17日 16:09:57
2楼
"树有根、草有根、宝塔有地宫、电线杆也有插入深度,就连驰骋球场的姚明也有一双大脚掌。这么一幢13层大楼,根基那么浅,仅有几十根空心管桩,如何能确保住户的安全?"
"不查出“原因”背后的原因,其后果将导致第二幢、第三幢高楼倾覆。"
持续关注周老师的问题!
回复
hhhgggllll
2009年07月17日 21:23:37
3楼
周果行:handshake :call: :call:
你真行!分析的太精辟了,冤有头债有主,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
江欢成院士、顾国荣大师。。。 。。。?
回复
wymbs
2009年07月18日 13:40:14
4楼
分析的不错!
周果行,何许人是?望斑竹指教
回复
lcd2003-163
2009年07月18日 21:48:53
5楼
从照片上看,总觉得预应力管桩直径也偏小:L
回复
zhuyanyan3428
2009年07月20日 15:55:28
6楼
:) 怎么大家对此讨论的不向上次那么热烈了,还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呢!持续关注中!
回复
lqs_34
2009年07月21日 16:35:55
7楼
作为一名工程结构人员,我认为周果行的分析比较客观,比较符合实际,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相对来说,有些人的解释越来越经不起推敲了。

[ 本帖最后由 lqs_34 于 2009-7-21 16:36 编辑 ]
回复
inblulife
2009年07月27日 22:05:24
8楼
“坡脚与地面的夹角就是休止角(或称作安息角)”!!!建议好好研究一下相关的理论还来下此结论吧。据我所知,上海很多施工单位开挖基坑时,接近70度角放坡的大有人在,试问,如果坡不滑,那么这些土的休止角就是70度吗?
回复
樱花满开
2009年07月28日 21:24:30
9楼
周果行老师能站出来署实名为购房者说话已经是莫大的勇气了,是我等结构工程师之楷模,再有胆敢进行人身攻击者,封其论坛id!
------结构区管sxj20289558
回复
yby9913007
2009年07月30日 15:30:14
10楼
欢迎周举出数据证明 这么一幢13层大楼,根基那么浅
据估算,13层的房子按3米的层高也就39米,按高规1/18的埋置深度的话基底标高-2米多就够了。我想请问各位同行你设计房子的时候会无端端的埋个3,4米深吗?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6:22:36
11楼
13层建筑物,承台高度有1.2~1.5米;地梁一般在建筑完成首层地面下1.0~1.5米,怎么说埋深也够了。。。

这个是基本的,那个设计的不考虑这样的埋深。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