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些工程的过程中,为了使主梁扭矩不过于太大,把次梁搭在主梁的端部认为设置为铰接。按规范,高层次梁端部允许开裂。但,实际施工时,主次梁和楼板都是整体现浇的,根本不是铰接!!即使次梁端部面筋按构造配筋,也不是铰接!!从而出现了实际结构和计算模型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就是计算模型有误!要是能向厂房那样作成牛腿,次梁搭在牛腿上,我无话可说。这如何解释?难道是结构设计人员为了满足规范的一种“变通”?
做了一些工程的过程中,为了使主梁扭矩不过于太大,把次梁搭在主梁的端部认为设置为铰接。按规范,高层次梁端部允许开裂。
但,实际施工时,主次梁和楼板都是整体现浇的,根本不是铰接!!即使次梁端部面筋按构造配筋,也不是铰接!!从而出现了实际结构和计算模型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就是计算模型有误!
要是能向厂房那样作成牛腿,次梁搭在牛腿上,我无话可说。这如何解释?难道是结构设计人员为了满足规范的一种“变通”?
22楼
新101图集出来了 有交接做法 再有出来弹性分析方法 混凝土还有一种分析方法 就塑性内力重分部方法 建议你好好看看
回复
23楼
理解了弹性算法和塑性算法,这个就很容易区别开来了
回复
24楼
设了铰接后的配筋就比没设少!肯定能达到设计想法的!
回复
25楼
还是不怎么懂。。。求高人解答
回复
26楼
我觉得,现浇主次梁连接之所以是刚接,是因为梁有一定的抗扭刚度,才会导致节点可以传递弯矩的,就像梁和剪力墙的平面垂直相交,即使是现浇的节点,我们也认为梁端铰接,因为剪力墙平面外的刚度很小,不足以对约束梁端的转角
回复
27楼
在以前手画图的时候,主次梁交接处都是按铰接,框架梁和边柱连接处也按铰接处理,实践证明也没什么问题。有些人觉得实际上怎么样就怎么样处理,个人觉得不妥,那是只考虑了钢筋混凝土的弹性而没有运用塑性原理,如果主梁太刚(特别是两根次梁搭在主梁上又离得很近的时候),次梁不能按铰接,那一般主梁的扭转都算不下来的。次梁的铰接无非是为了把支座处的弯矩释放到夸张,解放对主梁的扭转,跨中配筋加强了,支座不会有大的裂缝。如果非要纠结在是次梁先出现裂缝还是主梁先被扭坏,这就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个人觉得没必要太纠结在这个问题,否则就被自己陷进去了。以上个人看法。
回复
28楼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铰接与固接,不管开裂与否,力都是按刚度分配,刚度大的地方承担的力大,刚度小的地方承担的力就小。
回复
29楼
我也一直没有弄明天怎么做成的铰接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