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发生沉降原因
suluther
suluther Lv.2
2008年08月21日 08:12:06
只看楼主

本人施工辽南某工程,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PHC-AB500),桩长11米,采用6.3吨柴油锤进行锤击,收锤贯入度为20毫米,地质状况如下:回填土3米,淤泥层5.8米,中粗砂层1.8米,碎石层1米,强风化砂砾岩0.7至3米,设计要求桩端进入强风化200毫米,该类型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100KN;在该桩进行静载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情况:桩头端板按照检测要求截掉,堆载由于回填土发生一定倾斜,千斤顶与桩端面之间垫近2哦毫米左右图纸及瓦楞纸,千斤顶的中心线与管桩轴线垂直度偏差达5%,在加载70%时,沉降量超过40毫米,并且发现桩头沿堆载偏心方向爆裂,预应力钢筋露出原桩端平面近8毫米,检测就直接认定该桩承载力不够,请各位同仁帮助分析一下,是地质、设计原因还是检测、施工的原因。

本人施工辽南某工程,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PHC-AB500),桩长11米,采用6.3吨柴油锤进行锤击,收锤贯入度为20毫米,地质状况如下:回填土3米,淤泥层5.8米,中粗砂层1.8米,碎石层1米,强风化砂砾岩0.7至3米,设计要求桩端进入强风化200毫米,该类型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100KN;在该桩进行静载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情况:桩头端板按照检测要求截掉,堆载由于回填土发生一定倾斜,千斤顶与桩端面之间垫近2哦毫米左右图纸及瓦楞纸,千斤顶的中心线与管桩轴线垂直度偏差达5%,在加载70%时,沉降量超过40毫米,并且发现桩头沿堆载偏心方向爆裂,预应力钢筋露出原桩端平面近8毫米,检测就直接认定该桩承载力不够,请各位同仁帮助分析一下,是地质、设计原因还是检测、施工的原因。
免费打赏
ysden333
2008年08月21日 09:38:34
2楼
与地质条件有很大关系,桩周土强度偏低;施工时桩身倾斜也是原因之一,导致静载试验时桩身进一步发生倾斜,单桩承载力降低;与检测关系不大,当然如果加载时加载点不在桩中心也会导致桩身进一步倾斜。
回复
suluther
2008年08月21日 16:38:03
3楼
预应力管桩发生沉降原因
本人施工辽南某工程,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PHC-AB500),桩长11米,采用6.3吨柴油锤进行锤击,收锤贯入度为20毫米,地质状况如下:回填土3米,淤泥层5.8米,中粗砂层1.8米,碎石层1米,强风化砂砾岩0.7至3米,设计要求桩端进入强风化200毫米,该类型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100KN;在该桩进行静载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情况:桩头端板按照检测要求截掉,堆载由于回填土发生一定倾斜,千斤顶与桩端面之间垫近20毫米左右图纸及瓦楞纸,千斤顶的中心线与管桩轴线垂直度偏差达5%(桩身垂直),在加载70%时,沉降量超过40毫米,并且发现桩头沿堆载偏心方向爆裂,预应力钢筋露出原桩端平面近8毫米,检测就直接认定该桩承载力不够,请各位同仁帮助分析一下,是地质、设计原因还是检测、施工的原因。
回复
dazhengye
2009年08月04日 01:16:01
4楼
挤土桩2
“……预制管桩不能穿透硬夹层、往往使得桩长过短、持力层不理想,导致沉降过大。…….” (见JGJ94-2008)。
案例:1、通过对某场地的3根静压预制管桩在成桩1~3个月后进行静载试验,发现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在休止期间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违背了花岗岩持力层的桩休止后承载力增大并最终稳定的规律,故提出与同行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2006年 深圳。
案例:2、某场地的1根静压预制管桩在成桩15日后进行静载试验也出现上述情况; 桩长约6米。持力层为全风化细砂岩(厚度7.5米)。静压机700吨,终压值大于500吨,静载试验只测得303吨。-深圳市福田区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2009年,深圳。
原因:
1、竖向挤土桩的桩端或桩侧应力自然衰减后承载力下降。
2、地下水上来了或雨水从管心的孔下到桩底或桩侧造成承载力下降 (所以有成桩后要混凝土填埋桩孔的措施)。
3、持力层不理想,是导致沉降过大根本原因。
解决办法:
1、 引孔(略);
2、 复压;复压“……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当场地多数桩的有效桩长小于或等于15m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需要复压……”(见94-2008)。施工中应严格执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